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讀林語堂的《京華煙雲》

用了幾天時間, 終於把《京華煙雲》看完了。

這部小說從1901年義和團運動, 到抗日戰爭, 跨越30多年時間, 講述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故事。

有點後悔, 沒有早點看這本書, 那樣或許我的歷史就不會那麼糟糕了。 差不多幫我理清了光緒是怎麼掛的, 義和團是怎麼回事, 民國是怎麼建立的, 新文化運動是怎麼開展的, 軍閥割據是怎麼產生的, 日本侵略等等。

全書中, 談不上有哪個人物最讓我喜歡吧。

如果非要有, 姚思安可能算一個。 他的豁達灑脫知天命, 又相容並包讓我很尊重。 而其他人, 都有自己的小世界, 掙脫不開的俗世掛念。

書剛開始看的時候, 忍不住和小雨說, 我在看《京華煙雲》, 她說很好看的, 她看的是電視劇。 我說好的, 等看完小說, 再看看電視劇吧。 一般而言, 我只會喜歡其中一種形式, 因為先入為主吧。

現在看完小說了, 去翻電視劇, 實在太失望了。 電視劇只能說是小說的同人版吧, 和小說真的很不一樣。 情節被改的七零八落。 體仁的故事被嫁接到蓀亞身上。 看的時候, 蓀亞差不多就是潘粵明那個胖子形象, 但是他演的角色和書裡的蓀亞相差太遠了。 電視劇故事太像一個女人的家族成長史了, 忍辱負重,

深明大義之類, 失去了小說裡各人性格鮮明, 百花齊放的特點。

一、京華紅樓觀

前言裡就說, 林先生本來想翻譯《紅樓夢》, 奈何故事離他們那個年代有點遠, 乾脆寫一本《京華煙雲》, 裡面每個人都有紅樓夢的影子呢。

木蘭的哥哥體仁有著賈寶玉的性格, 愛近女色, 吃掉銀屏的口紅。 銀屏帶著晴雯的色彩, 心比天高, 命比紙薄。 紅玉則像林黛玉, 才高八斗, 體弱多病, 最後焚燒詩稿, 投湖自盡也是和黛玉“寒塘渡鶴影”一樣的下場。

紅玉做的那副對聯“曲水抱山山抱水, 閒人觀彾彾觀人”, 道出了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的空空哲理。

因為紅玉的設定, 林先生才給了紅玉一個如紫鵑般有情有義的丫鬟, 甜妹吧?

書中也有一章談到大家對紅樓夢的看法。

莫愁說木蘭同情林黛玉, 體仁則說莫愁喜歡薛寶釵, 體仁自己則喜歡賈寶玉, 素丹喜歡史湘雲, 覺得她灑脫之至。 立夫喜歡探春, 但不喜歡探春對她母親的態度。 而珊瑚被木蘭說喜歡李紈。 珊瑚則回道:在那本小說裡頭, 每個人都喜歡和自己相似的人。

的確, 他們身上有紅樓夢的影子, 卻不盡相同。 素丹喜歡灑脫的史湘雲。 紅樓夢中史湘雲總是幸運的, 嫁了一個疼愛她的丈夫。 然而書中的素丹第一個丈夫卻並不真心愛她。

當年一起被木蘭拐賣的暗香, 有點香菱的感覺。 但她又比香菱幸運。 她被木蘭找到, 一開始想讓她嫁給蓀亞, 最後和經亞結成一對。 而且她還找到家人了呢。 那香菱呢, 雖然嫁給了薛蟠, 最後還是被夏金桂逼死。

二、京華愛情觀

這本書是大家族與大時代的故事。 大家族的個人種種, 時代的不斷演化。

木蘭嫁給了蓀亞, 卻愛著立夫。 激進的立夫與保守的莫愁成了一對。 經亞離開了蠻橫強勢的牛素雲, 與乖巧的暗香結合。 紅玉愛著青梅竹馬的阿非, 卻為情所困, 投水自盡。 而阿非則與來王府尋寶的寶芬結為連理。 環兒同情尋子不得的陳媽, 從而愛慕上一心盡孝的陳三。

每一對戀人, 就是一個愛情故事。 每一個愛情故事裡, 有花前月下, 如阿飛對尋寶失敗的寶芬說:事情好妙哇, 若不是這種原因, 我怎麼會遇到你?不過, 他們的寶貝已然丟了。 寶芬問他什麼意思意思。 阿非說我指的是你, 他們沒找到底下的寶貝, 反而失去你這麼個寶貝, 把他們最親愛的活寶貝丟到我手裡來了。

簡直是撩妹高手啊,和他的哥哥體仁一脈相承。

在這一個個的故事裡,也有愛情觀、婚姻觀、人生觀的探索。

林先生說如果莫愁嫁入曾家,她擁有世俗的智慧,自然也會幸福,因為她對好多事情都有興趣,而且上上下下都處的來,另一方面,木蘭會改變立夫的家庭生活,會使他多做逍遙之遊。不過她不是勤儉過日子的人,也許立夫會更為清貧。而且立夫性情剛烈又有才氣,木蘭不易使他明哲保身。

林先生坦白了木蘭的心思,她對蓀亞的喜愛,從來沒有懷疑懷疑過,她對立夫的愛,是深深隱藏在內心的角落裡。

林先生又說莫愁是把立夫往回拉,勒住他,限制他,木蘭是推動蓀亞,刺激他向前。因為一般女人都是把丈夫往回拉,很少向前推。若使木蘭去推動氣盛才高的立夫,則大可能招致災難,後果不堪。

這個災難,應該不是指感情,而是昇華到個人生存了。以木蘭的情商與智商,定是能好好經營一段感情。但是就如前文所說,木蘭不易是他明哲保身,反而會讓立夫過剛易折。

換到現在的年代,其實大多數女人應該都是推動著丈夫向前的吧。因為人心浮躁,欲望太深,每個人都想過的比他人好。如果攤上個平凡的丈夫,總是心有不甘的。不過,這是也看人去。

書裡還談到木蘭與紅玉談論愛情的真義。木蘭說愛是永遠不能封口兒的創傷。女人愛上別人的時候,一定會覺得自己失去了什麼。只有和意中人相逢,找到自己失去的那部分靈魂,才能安靜下來。

紅玉又問如果遇不到愛情的知己,或者他若一旦死亡,那該怎麼辦?木蘭說,誰知道這種精神方面的事呢?也許失去的那一部分永遠一去不歸,也變成靈魂了。陽界和陰界似乎是不相交往的,但是活在陽間的人若是再婚配,那本不可治療的創傷,由於有人來填補,就又可以痊癒。雖然痊癒了,但究竟和原來不相同。

愛情,尋找的就是自己靈魂中失去的那部分。可是失去的那部分是什麼樣子的,世人真的清楚嗎?

木蘭愛著立夫,愛的是那顆可以琴瑟同好,可以共同探討過去未來現在的心嗎?

木蘭在香山與立夫同遊,與立夫合影。遊半山亭,她投石頭、吹口哨、唱京戲,讓立夫看到一個不一樣木蘭。和立夫出去看發大水,教立夫去嘗蓮子的味道:慢慢嚼,再喝一點好茶,會覺得兩頰留香,舌顎芬芳,久之不散。

他們一起游泰山,在無字碑前體會歷史,一起靜默。

立夫被抓,木蘭捨身相救。知道立夫喜歡吃雞,想也沒想把蓀亞最愛的雞肫用手指撿起來給立夫吃。

即便志趣相投,他們只能是姐姐與妹夫的關係。木蘭顧及蓀亞感受,寫給莫愁的信裡不再怎麼提到立夫。而立夫的心上開始有了木蘭的影子,每次莫愁寫信,都會讓她加上他的問候,但是木蘭卻不會感覺到。

是為遺憾。

所以這些電視劇才孜孜不倦要把他們湊成真實的一對吧。

三、京華文化觀

林語堂先生是語言博士,書中深厚的哲理與中式精緻的詩詞歌賦自然屢見不鮮。

書中伴隨著姚先生的言論,多是與莊子有關。莊子順其自然,但是他的很多話我都看不懂。只能期望以後讀些老莊的書,再來參悟。

這一部分最有感觸的,其實是關於給木蘭的兒子取名字的那一段。

木蘭給女兒取名阿滿,是曲子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女兒的名字。

兒子叫阿通,是向婆婆致意。因為陶淵明的《責子》詩中有兩句: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

木蘭婆婆叫玉梨。而阿通老是想梨,若不是怕和婆婆的名字的犯忌諱,應該叫思梨。

其實這段我還是不太明白,但是看著蠻厲害的樣子。

姚思遠告訴木蘭,最好的詩人作家給自己孩子起的名字,都很簡單,就如同日常生活的裡重要的東西,都是平易自然的。木蘭的弟弟叫阿非,是陶淵明《歸去來辭》裡“覺今是而昨非”意思,是覺悟的意思。

姚思遠說在人生各方面,人會由常人之俗進入雅人之俗,只有少數人能脫離雅人之俗,而回到俗人之淳樸自然。

而木蘭覺得平亞、經亞、麗蓮、愛蓮中,愛蓮這個名字最好,簡單而高雅。所有名字中,蓀亞又是最好。很平易,沒什麼意義,到是聲音聽著好。

蓀亞和曾字連在一起,不是有曾孫呀的感覺嗎?很難理解。

不管怎樣,也算是知道,名字還是平易簡單最好。

這本書還有好多東西值得細說,今天讀到後來,曼娘自殺縊,中華淪陷,日本入侵,不知淚流滿面。生在今天這個和平年代,是我們的幸運。但是還是有些累了,希望下次有機會再慢慢道來。

文/青面獸

把他們最親愛的活寶貝丟到我手裡來了。

簡直是撩妹高手啊,和他的哥哥體仁一脈相承。

在這一個個的故事裡,也有愛情觀、婚姻觀、人生觀的探索。

林先生說如果莫愁嫁入曾家,她擁有世俗的智慧,自然也會幸福,因為她對好多事情都有興趣,而且上上下下都處的來,另一方面,木蘭會改變立夫的家庭生活,會使他多做逍遙之遊。不過她不是勤儉過日子的人,也許立夫會更為清貧。而且立夫性情剛烈又有才氣,木蘭不易使他明哲保身。

林先生坦白了木蘭的心思,她對蓀亞的喜愛,從來沒有懷疑懷疑過,她對立夫的愛,是深深隱藏在內心的角落裡。

林先生又說莫愁是把立夫往回拉,勒住他,限制他,木蘭是推動蓀亞,刺激他向前。因為一般女人都是把丈夫往回拉,很少向前推。若使木蘭去推動氣盛才高的立夫,則大可能招致災難,後果不堪。

這個災難,應該不是指感情,而是昇華到個人生存了。以木蘭的情商與智商,定是能好好經營一段感情。但是就如前文所說,木蘭不易是他明哲保身,反而會讓立夫過剛易折。

換到現在的年代,其實大多數女人應該都是推動著丈夫向前的吧。因為人心浮躁,欲望太深,每個人都想過的比他人好。如果攤上個平凡的丈夫,總是心有不甘的。不過,這是也看人去。

書裡還談到木蘭與紅玉談論愛情的真義。木蘭說愛是永遠不能封口兒的創傷。女人愛上別人的時候,一定會覺得自己失去了什麼。只有和意中人相逢,找到自己失去的那部分靈魂,才能安靜下來。

紅玉又問如果遇不到愛情的知己,或者他若一旦死亡,那該怎麼辦?木蘭說,誰知道這種精神方面的事呢?也許失去的那一部分永遠一去不歸,也變成靈魂了。陽界和陰界似乎是不相交往的,但是活在陽間的人若是再婚配,那本不可治療的創傷,由於有人來填補,就又可以痊癒。雖然痊癒了,但究竟和原來不相同。

愛情,尋找的就是自己靈魂中失去的那部分。可是失去的那部分是什麼樣子的,世人真的清楚嗎?

木蘭愛著立夫,愛的是那顆可以琴瑟同好,可以共同探討過去未來現在的心嗎?

木蘭在香山與立夫同遊,與立夫合影。遊半山亭,她投石頭、吹口哨、唱京戲,讓立夫看到一個不一樣木蘭。和立夫出去看發大水,教立夫去嘗蓮子的味道:慢慢嚼,再喝一點好茶,會覺得兩頰留香,舌顎芬芳,久之不散。

他們一起游泰山,在無字碑前體會歷史,一起靜默。

立夫被抓,木蘭捨身相救。知道立夫喜歡吃雞,想也沒想把蓀亞最愛的雞肫用手指撿起來給立夫吃。

即便志趣相投,他們只能是姐姐與妹夫的關係。木蘭顧及蓀亞感受,寫給莫愁的信裡不再怎麼提到立夫。而立夫的心上開始有了木蘭的影子,每次莫愁寫信,都會讓她加上他的問候,但是木蘭卻不會感覺到。

是為遺憾。

所以這些電視劇才孜孜不倦要把他們湊成真實的一對吧。

三、京華文化觀

林語堂先生是語言博士,書中深厚的哲理與中式精緻的詩詞歌賦自然屢見不鮮。

書中伴隨著姚先生的言論,多是與莊子有關。莊子順其自然,但是他的很多話我都看不懂。只能期望以後讀些老莊的書,再來參悟。

這一部分最有感觸的,其實是關於給木蘭的兒子取名字的那一段。

木蘭給女兒取名阿滿,是曲子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女兒的名字。

兒子叫阿通,是向婆婆致意。因為陶淵明的《責子》詩中有兩句: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

木蘭婆婆叫玉梨。而阿通老是想梨,若不是怕和婆婆的名字的犯忌諱,應該叫思梨。

其實這段我還是不太明白,但是看著蠻厲害的樣子。

姚思遠告訴木蘭,最好的詩人作家給自己孩子起的名字,都很簡單,就如同日常生活的裡重要的東西,都是平易自然的。木蘭的弟弟叫阿非,是陶淵明《歸去來辭》裡“覺今是而昨非”意思,是覺悟的意思。

姚思遠說在人生各方面,人會由常人之俗進入雅人之俗,只有少數人能脫離雅人之俗,而回到俗人之淳樸自然。

而木蘭覺得平亞、經亞、麗蓮、愛蓮中,愛蓮這個名字最好,簡單而高雅。所有名字中,蓀亞又是最好。很平易,沒什麼意義,到是聲音聽著好。

蓀亞和曾字連在一起,不是有曾孫呀的感覺嗎?很難理解。

不管怎樣,也算是知道,名字還是平易簡單最好。

這本書還有好多東西值得細說,今天讀到後來,曼娘自殺縊,中華淪陷,日本入侵,不知淚流滿面。生在今天這個和平年代,是我們的幸運。但是還是有些累了,希望下次有機會再慢慢道來。

文/青面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