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BAT都在發力搞汽車生態圈 為什麼我說騰訊的最有搞頭?

如果要問這個廣州車展的關鍵字, 我想“智慧”肯定是其中一個, 智慧這個詞永遠跟互聯網分不開, 說到互聯網, 自然離不開BAT這三家巨頭。 如你所願, 三巨頭都在和各個車企發生化學反應, 一些美妙的結晶也都誕生了。

百度和阿裡巴巴怎麼玩轉汽車生態

首先說百度, 百度應該是這三巨頭重比較出格的一位元, 之前李彥宏駕駛百度無人駕駛車輛登上了北京的五環, 惹來不少爭議並吃了一張罰單。

對於無人駕駛, 我想百度是執著的, 很多人都在懷疑2020年無人駕駛車輛是否能量產, 百度更是把這個節點提前到了2018年7月底, 到那時候, 百度先是與金龍合作率先實現無人駕駛小巴車的小規模量產及試運營, 從2019到2020年百度將會先後與江淮、北汽、奇瑞共同推出無人車。

對此, 我是表示懷疑的!

前不久, 我剛測試過百度的語音控制系統, 也就是它人工智慧這一塊, 真是不敢恭維。 可能它的搜尋引擎很好, 可是與人對話最重要的是聽懂別人說什麼, 百度在這一塊是有欠缺的, 語音辨識能力不強, 普通話不標準或是語速快一點, 很可能都識別不了, 搜尋引擎再強也沒有用。

語音辨識做得比較好的是科大訊飛, 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不懂, 但是吉利、東風風光等等車企用的就是它的設備, 可以說它的語音辨識功能是我體驗過最好的, 寬容度最高的, 就連我這個普通話很普通的廣東人都幾乎可以做到對話式的控制。

阿裡巴巴則直接和上汽合作, 共同打造互聯網汽車解決方案,

例如首款互聯網汽車榮威RX5搭載的斑馬系統, 這是一款基於YunOS生態的系統, 語音控制和導航都是比較常規的。 這套斑馬系統最厲害的地方就是阿裡巴巴的支付寶資源和大資料收集。

支付寶最厲害的功能, 斑馬系統也都有了,

例如支付寶的口碑功能, 斑馬系統上也支援搜索附近得分比較高的商家。 例如你想要吃飯, 卻不知道去哪吃, 這時候可以在這個系統上進入吃貨模式, 導航地圖上就能出線附近美食達人推薦的特色餐廳等等。

其次就是移動支付功能, 之前斑馬系統一直宣傳“不下車也能完成支付”, 據說現在支援這功能的線下停車場已經有5000多家, 出停車場的時候, 中控屏上就會出現扣費通知, 就像高速路口的ETC一樣, 不過普及的力度有點小, 很難遍地開花。

廣汽牽手騰訊開創新未來

眼看百度和阿裡動作這麼多, 騰訊卻是遲遲沒有反應, 我都替他著急。 就在2017廣州車展前夕, 廣汽騰訊智能網聯正式發佈, 首款概念車Ispace也正式亮相。

馬化騰在會場上說:“互聯網公司只是配角,汽車永遠都是主角。”我想,這應該是目前為止最吸引人的智慧網聯生態系統了。

什麼一邊看報紙一邊開車的無人駕駛,什麼車和家連接在一起的生活方式,看過這麼多發佈會早就把我看膩了,但是這一場不一樣,騰訊更多是把汽車當作是一位朋友,活在你微信上的朋友。騰訊需要做的就是汽車和人和家的這個橋樑。這是它的拿手好戲,因為目前為止,它是最成功的即時通訊專家。

視頻中的一個場景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朋友發來一個定位,這可能是某條街道的某個位置,可能通過搜索很難精准定位。這時候,主角只是把這個定位轉發到汽車上,汽車就能自個兒導航,我想這就是未來,不要把汽車當成機器,而是朋友。

現在汽車上的手機互聯功能有點雞肋,因為介面上顯示的功能很多都不是我經常用的,我用最多的是微信。騰訊自然會發揮它自己最大的優勢,QQ、微信都可以直接在汽車上使用,更貼合消費者的使用習慣。

值得一提的是,搭載了騰訊“AI in Car”系統的iSPACE概念車,已經在人車交互的場景智慧方面取得了優勢,將智慧識別感知多種出行場景,包括通勤、約會、機場接送、購物停車、自駕出遊等,未來還會包含車況場景和汽車周邊場景。

馬化騰在會場上說:“互聯網公司只是配角,汽車永遠都是主角。”我想,這應該是目前為止最吸引人的智慧網聯生態系統了。

什麼一邊看報紙一邊開車的無人駕駛,什麼車和家連接在一起的生活方式,看過這麼多發佈會早就把我看膩了,但是這一場不一樣,騰訊更多是把汽車當作是一位朋友,活在你微信上的朋友。騰訊需要做的就是汽車和人和家的這個橋樑。這是它的拿手好戲,因為目前為止,它是最成功的即時通訊專家。

視頻中的一個場景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朋友發來一個定位,這可能是某條街道的某個位置,可能通過搜索很難精准定位。這時候,主角只是把這個定位轉發到汽車上,汽車就能自個兒導航,我想這就是未來,不要把汽車當成機器,而是朋友。

現在汽車上的手機互聯功能有點雞肋,因為介面上顯示的功能很多都不是我經常用的,我用最多的是微信。騰訊自然會發揮它自己最大的優勢,QQ、微信都可以直接在汽車上使用,更貼合消費者的使用習慣。

值得一提的是,搭載了騰訊“AI in Car”系統的iSPACE概念車,已經在人車交互的場景智慧方面取得了優勢,將智慧識別感知多種出行場景,包括通勤、約會、機場接送、購物停車、自駕出遊等,未來還會包含車況場景和汽車周邊場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