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西域古國扜彌國被精絕國所滅之謎

扜彌國, 古西域國名。 又名枸彌, 扜罕、寧彌;都城為扜彌城。 後被精絕國所滅, 改名為寧彌。

《漢書.迂彌國傳》載:“扜彌國, 王治扜彌城。 去長安九千二百八十裡, 戶三千三百四十, 口二萬四千, 勝兵三千五百四十人, 輔國侯、左右將, 左右都尉, 左右騎君各一人, 譯長二人。 東北至都護治所三千五百五十三裡, 南與渠勒, 東北與龜茲, 西北與姑墨接, 西通於闐三百九十裡。 ”

扜彌國都城是扜彌城。 後被精絕國所滅, 改名為寧彌。 扜彌國在西域南道十國中人數最多, 對外交往也較多, 故有譯長兩人。 其分佈地在今民豐縣正西的于田縣, 而扜彌城又在於田東北。 西漢時, 扜彌國先後屬西域都護和西域長史管轄, 東漢陽嘉四年(西元一三二年), 敦煌太守立前王宗族成國為拘彌王, 嘉平四年(一七五年), 戊已校尉西域長史輔立拘彌侍子定興為王。 三國時屬魏, 後附於寘。

古代西域小國精絕為何滅掉比之強大的國家?

從人口上看比精絕國要多, 兵力也比精絕國要強。 這樣一個大的國家, 為何就被精絕國給滅掉了呢?

1.強者為王。 看客查閱很多資料也沒有找到原因, 但從東漢班超在西域三十多年來的經歷看, 他僅靠三十六名將士就能把西域三十六國給震懾住,

靠的不僅是勇猛, 更重要的有大漢王朝作後盾。 但西域各小國之間爭鬥不能以中原王朝之間爭鬥方式來看待, 並不是我們所想像中兩軍對壘, 大軍壓境, 大肆屠殺。 西域之間兩個國家戰爭可能不費一槍一彈, 也可能持續時間很短, 他們只認強者, 誰強服誰, 從班超事蹟就能看出來。 扜彌國兵力也比精絕國強大六倍多, 人口也多, 兵源輸送也比精絕國強大。 但兩個小國之間戰爭, 誰先占得先機, 誰勇猛, 誰就是勝者。 且看精絕古國六人中就一個為兵, 所以當時精絕舉國之力把扜彌國滅掉, 也屬正常。

2.同一水源。 從西域古代地圖上看, 兩國都處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南部邊緣, 而精絕國地處沙漠腹地,

但也不能叫沙漠腹地, 因為精絕國背靠尼雅河生存條件很好。 而尼雅河是從南向北流, 從地圖看, 扜彌國正好處於尼雅河源頭, 精絕國處於尼雅河下游。 古代部落之間的爭戰, 基本都以生存環境而爭。 我們都知道, 沙漠地區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水源, 如果沒有水源, 在沙漠地區根本無法生存下去。 尼雅河又是沙漠地區一條小支流, 流到沙漠腹地就斷了。 扜彌國處於尼雅河上游附近, 應該說得天獨厚, 但扜彌國居民多, 生產生活用水消耗當然多, 這必然與下游的精絕國產生矛盾, 於是戰爭自然而起。

3.群龍無首。 西域地區那些小國在班超治理時, 還算安寧, 各個小國之間友好往來, 都同屬一個漢朝。 但班超回到中原後去逝後,

西域總體上保持平穩態勢, 但整個西域已經處於群龍無首的狀態, 各個國家誰也不服誰, 但那時東漢相對強大, 礙于漢朝面子, 他們還不敢明目張膽打鬥, 不過矛盾已經積壓了很多。 後來到了東漢末期, 中原大地正是魏蜀吳三國爭霸時期, 誰還有時間顧及西域這樣兔子不拉屎的地方。 所以西域之間就開始了爭鬥, 強的吃弱的, 大的吃小的, 每天都在上演著爭鬥。 這時精絕國與扜彌國發生爭鬥也是情理之中, 況且西域那時還沒有一個強大國家能夠管得了這些國家的鬥爭。 滅了也就滅了, 就如吹一口氣, 照樣過日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