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商鞅求職需要面試3次?這是真的嗎?

商鞅, 原名衛鞅, 人稱商君, 原衛國國君的後裔, 不過卻是庶出。 所以沒有資格繼承衛國的王位。 雖不是高富帥, 但也並非矮矬窮,

而是夾雜在兩者之間, 既有貴族的氣質也有草根情面, 同時擺脫不了貴族的驕傲和草根的偏執, 而這兩種略顯矛盾的品質, 差點讓商鞅連面試都無法通過。

秦國為了富國強兵, 四處挖人牆角, 招聘人才, 商鞅自認能夠擔負秦國的工作, 去秦國應聘。 古時候的面試沒有筆試, 直接就參加面試, 但面試的要求是非常的高, “不僅要有才, 而且又有財”。 不然拿什麼賄賂官員呢?沒有人推薦你, 你怎麼可能有面試的機會呢?這在當時的官場上, 此事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商鞅按照正常的官場程式, 先是巴結了秦孝公的寵臣景監, 而後景監為他安排了一次秦孝公親自主持的面試。 不管在古代還是現代, 面試都是一門大學問, 口才、技巧、禮儀等, 幾乎就能決定一個人的前途。 商鞅去秦國應聘時, 或許因為年紀不大, 年少輕狂恃才傲物, 所以對面試並不重視。 最終他幸運而又悲催的參加了三次面試。

商鞅第一次面試:凡是太容易得到的東西, 都不會太過於珍惜。 商鞅只是巴結了一下秦孝公的寵臣景監,

面試的機會就來得如此容易, 以至於商鞅從一開始並不太珍惜。 面試前商鞅居然沒有事先瞭解秦孝公的興趣愛好, 面試時更沒有注意秦孝公的反應, 面試官聽到最後直接睡了過去, 直接把商鞅當成了催眠劑。 面試結束, 商鞅也沒有禮節性的客套話語, 而是直接大袖一拂回家去了。 秦孝公對浪費自己寶貴時間的人, 深惡痛絕, 連帶景監這個推薦人也受到了牽連。 景監就責備商鞅, 商鞅不僅毫無愧色, 還義正言辭的說:自己講的是帝王之道, 你的老闆秦孝公, 腦子不開悟。 從頭到尾沒感覺得自己說的不對, 反而還認為自己說的是金科玉律。 這就是貴族一般的驕傲, 草根一樣的偏執。

第二次面試:五天后, 商鞅又賄賂了一次景監, 景監看來也是見錢眼開的主, 二話不說立馬安排面見。 這次面試商鞅依舊口若懸河的講解他的王道, 至少秦孝公沒有聽睡過去, 當然也沒聽進去。 景監自然又責備了商鞅一次, 商鞅脾氣倒是不錯, 雖然被責備, 但他毫不氣餒,

屢敗屢戰, 屢戰屢敗, 賄賂加央求又讓景監為他安排了一次面試的機會。 第三次面試, 也不知道該說景監有識才之慧眼, 還是該說有貪財之賊心, 他推薦了商鞅兩次, 最終卻被老闆訓斥了兩次, 第三次景監還是義無反顧的推薦商鞅。 幸運的是第三次面試可謂是大獲成功, 商鞅信心滿滿的, 向秦孝公詳解霸道。 秦孝公不知不覺的湊到了商鞅的坐席前, 他講了好幾天都沒覺得疲憊或者是厭倦, 由此可見這次商鞅的面試陳述, 第一是口才了得, 能第二是內容充實, 非常具有吸引力。 從這次以後秦孝公開始重用商鞅, 在西元前359年, 提拔他為左庶長, 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兼民政部長, 實打實的軍政大臣。 在商鞅變法之前, 秦國沿用這個職務上百年, 素有上馬可治君,下馬可治民的雙重職權,從這年開始商鞅算是正式登上了大秦帝國的歷史舞臺。

素有上馬可治君,下馬可治民的雙重職權,從這年開始商鞅算是正式登上了大秦帝國的歷史舞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