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如何進入“無為而無不為”的狀態?

要講清楚這個問題, 就要知道什麼是無為思維?無為思維是人在面對某一人(或某一事物)時, 不以某一標準作為依據去評判這個人(或這一事物)的對錯(或好壞)的思維方式。

這種思維方式最明顯的表徵就是沒有傾向。

你覺得紅花好看, 還是白花好看?在你還沒有形成無為思維之前, 你一定是有傾向的。 你會根據一些觀念(或標準)做出判斷, 你可能喜歡紅花, 也可能喜歡白花,

或者你對紅花和白花都喜歡。 但是, 在你獲得了無為思維後, 在你的心裡卻是另一番景象。 雖然在你的心裡已經形成的觀念(或標準)無法被自己忘記, 但是, 你不會再根據它們對紅花和白花做出好看與不好看的判斷。 你是沉默的, 沒有傾向的;你的心是平靜的, 沒有上下起伏。 你如同慈悲的佛陀。

就算你知道無為思維的原理, 你也很難在實踐中落實。 主要原因是:你已經被很多觀念(或標準)左右。 你仍然按照已有的思維習慣去行事。 這就要求你必須有一個修身的過程。 通過這一過程來扭轉自己的思維習慣。 要讓自己的心“致虛極, 守靜篤。 ”你必須做減法運算, “為道日損, 損之又損, 以至於無為。 ”到了這個時候, 雖然在你的心裡已經形成的觀念(或標準)無法被自己忘記, 但是, 你不會再根據它們對人(或事物)做出任何評判, 不再有任何傾向, 反而進入了“無為而無不為”的狀態。 很多問題和矛盾被自己化解了。

綜上所述, 一個人要進入“無為而無不為”的狀態, 關鍵在於他有一個修身的過程。 在這一過程中, 他不是做加法運算, 而是做減法運算, 去掉“餘食贅行”後才可以實現。

文/小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