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渭州,《水滸傳》惟一入選的西北城市

渭州, 《水滸傳》惟一入選的西北城市

秦玉龍/文

在大西北的版圖上, 甘肅平涼是一個特別的存在。 它位於六盤山東麓, 涇河上游,

雞鳴聞三省(陝甘寧), 史稱“西出長安第一城”。 歷史上, 這裡發生過許多戰事, 也上演過許多故事。

平涼之名起始於西元376年, 距今已有1640多年的歷史。 十六國時(前秦甘露二年), 前秦君主符堅, 為了宣揚自己平定前涼國的功績, 設置了平涼郡, 意為“平定涼國”。 唐宋時期, 平涼曾一度更名“渭州”。 我們耳熟能詳的《水滸傳》第三回“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故事, 就發生在渭州, 它也是《水滸傳》中唯一描寫的西北城市。 延州(延安)、華州(華縣)等西北城市名稱雖然也有提及, 卻無著墨。

渭州, 是因渭水而得名老渭州府在定西隴西縣

雖然平涼沿用渭州之名長達322年, 但說起渭州名稱的來歷, 卻有一點複雜。 渭, 指渭河, 平涼地處涇河流域, 與渭河八竿子打不著, 地名緣何要用“渭”字呢?其實, 渭州這個地名最早誕生于北魏永安三年(西元530年), 原治所在襄武(今甘肅隴西縣境), 隴西如今屬定西管轄, 地處渭河上游, 東接通渭縣, 西鄰渭源縣, 地名中都包含一個“渭”字。 所以, 當時在隴西設置渭州府, 是因渭水而得名, 可謂實至名歸。

眾所周知, 北魏(386年—534年)是鮮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權, 也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王朝。 南北朝上承東晉十六國, 下接隋朝, 是中國歷史上一段民族大融合時期。 在前秦皇帝命名平涼之名154年後, 滅了前秦國的“接盤俠”北魏, 就在隴西設立了渭州府, 直到隋唐, 渭州管轄的地盤包括隴西、定西、漳縣、渭源、武山等地。 應該說, 渭州之名誕生, 起初與平涼沒有半毛錢關係。

一直以來, 在許多平涼人的概念中, 渭州是宋朝時平涼的名字。 其實, 平涼改名渭州發生在唐朝中後期, 改名的原因是號稱“天下第一汗國”的大唐軍隊, 因幹不過吐蕃軍隊, 丟了老渭州隴西的地盤, 無奈于唐元和四年(西元809年), 將渭州府原治所遷至平涼。 從此, 平涼正式更名渭州, 歷經唐、五代十國、宋等朝代, 歷時三個多世紀300多年, 直到1131年, 金兵攻佔平涼, 才改渭州為平涼府。

在這裡, 有個時間節點必須說明一下。 老渭州從隴西遷至平涼是西元809年, 唐朝覆滅是西元907年, 中間尚有98年。 也就是說, 唐朝沿用渭州之名長達近百年,

占了唐王朝史289年的三分之一多。 如果加上中間五代十國72年, 一共170年。 而渭州自宋朝開國到北宋滅亡, 再到金朝改回平涼老名字, 只沿用了150多年。 源於此, 我們不能只說“平涼在宋朝時名叫渭州”, 應該說“平涼在唐宋時名叫渭州”更準確一些。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乃虛構宋代渭州出過很多真英雄

但凡看過古典名著《水滸傳》的人都知道,梁山一百單八將之中,堪稱真英雄的人物不多,魯智深便是其中一個。這位在渭州城“拳打鎮關西”的魯提轄,雖然只是小說虛構人物,卻也讓平涼人很是自豪。

平涼文史研究者孟憲華在《渭州雜記》一文中寫道:宋代渭州就是今之平涼,是整個西北地方在《水滸傳》中惟一有詳細描述的一座城市。北宋是中原文化發展過程中一個極為輝煌燦爛的時期,留給平涼的文化遺產很多,由於經過歷朝歷代許多動盪戰亂的毀壞,現在能看得見摸得著的歷史遺跡,就只剩下一個柳湖公園和天聖銅鐘。

《水滸傳》中描寫的渭州,儼然錦繡繁華之地:一入得渭州城來,便見六街三市,商賈雲集,州官府衙,管轄有序,四處遍佈茶坊酒肆。街頭巷陌,耍拳弄棒,賣膏藥,擺地攤;煙花酒樓,彈琴賣唱,聚豪賭,狎新歡。有州橋名叫狀元,狀元橋下頗有名氣的潘家酒樓,“門前挑出望竿,掛著酒旆,漾在空中飄蕩”。酒樓上賓客滿座,吆五喝六,聽曲點歌,有身價的闊佬還要“揀個濟楚暖閣落座”。客人吃甚有甚,雞鴨魚鵝,“下口酒食,只顧將來,擺一桌子”。

我們不知道施耐庵先生是否來過渭州,描寫有幾分真實?他筆下的渭州城,哪裡像是荒涼偏遠的邊陲小邑,簡直就是東京城的翻版。這固然是小說家言,免不了有添枝加葉、繪聲繪色的成分。今天,竟然有平涼人牽強附會腦洞大開,猜想水滸描寫的潘家酒樓,就是原先平涼城已拆除的藥王樓,狀元橋就是今天的中山橋。對於這些不著調的說法,筆者也只有呵呵一笑了!

史料記載,北宋時平涼是一座經濟繁榮、人口較多的邊地重鎮,施耐庵將《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故事場景放在渭州城展開,可見渭州在文人心中的影響是較大的。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黨項族首領李元昊在興慶府(今寧夏銀川)稱帝,建立西夏。夏國疆域方圓數千里,東盡黃河,西至玉門,南界蕭關(今寧夏固原南),北控大漠。西夏騎兵時常侵擾宋朝邊境,仁宗抽調一批禁軍到延州(今陝西延安)和渭州衛戍協防,從而拉開了宋夏之間80多年的戰爭序幕。

《水滸傳》中的花和尚魯智深,原名叫魯達,在時任渭州小種經略相公手下任提轄。先來解釋一下這個“小種經略相公”是個什麼官?所謂“小種”,類似於我們今天稱呼某人“小王”一樣。“老種”是北宋名將種師道的尊稱,“小種”是對其弟種師中的尊稱。“經略”是北宋軍職“經略安撫制置使”的簡稱,不僅掌管邊疆軍事,而且是手握行政大權的地方長官。“相公”是宋人對男子的美稱。“小種經略相公”坐鎮渭州府,提轄官魯達相當於他手下的一個連長或營長,主管本區軍隊訓練、督辦盜賊等工作,是渭州城裡的一個小角色。

魯提轄是小說虛構人物,但小種經略相公歷史上確有其人。《宋史》記述,“老種”種師道,曾出任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渭州知州,抵禦西夏,抗擊金兵,是與嶽飛等人齊名的大將。“小種”種師中也是一代名將,長期戍守西北邊疆。金兵入侵時,他率兵進京勤王,後奉命救援太原,因友軍失約未至,陷入敵人重圍,力戰而亡。

有宋一代,守衛渭州的歷任將領中,還有一位將軍青史留名,他就是抗擊西夏立下赫赫戰功的大將狄青。史載,狄青每次上陣,披頭散髮,戴銅面具,只露出兩隻炯炯有神的眼睛,跨馬提槍,帶領眾將士往來衝殺,勇猛異常,人稱“面涅將軍”。

儘管北宋名將輩出,還是沒有守住大好河山。西元1127年,金兵攻陷東京開封,徽欽二帝及宗室3000餘人被擄走塞外,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逃到臨安(今杭州),建立南宋,坐擁半壁江山。當時,渭州被西夏乘虛佔領。四年後,金國滅西夏,渭州再度易主,恢復平涼舊稱,從此再也沒有改過名字。

作者簡介:

秦玉龍,號半瓶子,筆名花滿樓,頭條號原創作者,甘肅平涼日報社《平涼週刊》主編,網路名博、專欄作者。從業20餘載,堅持說人話,寫人事,做一個有人情味的記者。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乃虛構宋代渭州出過很多真英雄

但凡看過古典名著《水滸傳》的人都知道,梁山一百單八將之中,堪稱真英雄的人物不多,魯智深便是其中一個。這位在渭州城“拳打鎮關西”的魯提轄,雖然只是小說虛構人物,卻也讓平涼人很是自豪。

平涼文史研究者孟憲華在《渭州雜記》一文中寫道:宋代渭州就是今之平涼,是整個西北地方在《水滸傳》中惟一有詳細描述的一座城市。北宋是中原文化發展過程中一個極為輝煌燦爛的時期,留給平涼的文化遺產很多,由於經過歷朝歷代許多動盪戰亂的毀壞,現在能看得見摸得著的歷史遺跡,就只剩下一個柳湖公園和天聖銅鐘。

《水滸傳》中描寫的渭州,儼然錦繡繁華之地:一入得渭州城來,便見六街三市,商賈雲集,州官府衙,管轄有序,四處遍佈茶坊酒肆。街頭巷陌,耍拳弄棒,賣膏藥,擺地攤;煙花酒樓,彈琴賣唱,聚豪賭,狎新歡。有州橋名叫狀元,狀元橋下頗有名氣的潘家酒樓,“門前挑出望竿,掛著酒旆,漾在空中飄蕩”。酒樓上賓客滿座,吆五喝六,聽曲點歌,有身價的闊佬還要“揀個濟楚暖閣落座”。客人吃甚有甚,雞鴨魚鵝,“下口酒食,只顧將來,擺一桌子”。

我們不知道施耐庵先生是否來過渭州,描寫有幾分真實?他筆下的渭州城,哪裡像是荒涼偏遠的邊陲小邑,簡直就是東京城的翻版。這固然是小說家言,免不了有添枝加葉、繪聲繪色的成分。今天,竟然有平涼人牽強附會腦洞大開,猜想水滸描寫的潘家酒樓,就是原先平涼城已拆除的藥王樓,狀元橋就是今天的中山橋。對於這些不著調的說法,筆者也只有呵呵一笑了!

史料記載,北宋時平涼是一座經濟繁榮、人口較多的邊地重鎮,施耐庵將《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故事場景放在渭州城展開,可見渭州在文人心中的影響是較大的。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黨項族首領李元昊在興慶府(今寧夏銀川)稱帝,建立西夏。夏國疆域方圓數千里,東盡黃河,西至玉門,南界蕭關(今寧夏固原南),北控大漠。西夏騎兵時常侵擾宋朝邊境,仁宗抽調一批禁軍到延州(今陝西延安)和渭州衛戍協防,從而拉開了宋夏之間80多年的戰爭序幕。

《水滸傳》中的花和尚魯智深,原名叫魯達,在時任渭州小種經略相公手下任提轄。先來解釋一下這個“小種經略相公”是個什麼官?所謂“小種”,類似於我們今天稱呼某人“小王”一樣。“老種”是北宋名將種師道的尊稱,“小種”是對其弟種師中的尊稱。“經略”是北宋軍職“經略安撫制置使”的簡稱,不僅掌管邊疆軍事,而且是手握行政大權的地方長官。“相公”是宋人對男子的美稱。“小種經略相公”坐鎮渭州府,提轄官魯達相當於他手下的一個連長或營長,主管本區軍隊訓練、督辦盜賊等工作,是渭州城裡的一個小角色。

魯提轄是小說虛構人物,但小種經略相公歷史上確有其人。《宋史》記述,“老種”種師道,曾出任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渭州知州,抵禦西夏,抗擊金兵,是與嶽飛等人齊名的大將。“小種”種師中也是一代名將,長期戍守西北邊疆。金兵入侵時,他率兵進京勤王,後奉命救援太原,因友軍失約未至,陷入敵人重圍,力戰而亡。

有宋一代,守衛渭州的歷任將領中,還有一位將軍青史留名,他就是抗擊西夏立下赫赫戰功的大將狄青。史載,狄青每次上陣,披頭散髮,戴銅面具,只露出兩隻炯炯有神的眼睛,跨馬提槍,帶領眾將士往來衝殺,勇猛異常,人稱“面涅將軍”。

儘管北宋名將輩出,還是沒有守住大好河山。西元1127年,金兵攻陷東京開封,徽欽二帝及宗室3000餘人被擄走塞外,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逃到臨安(今杭州),建立南宋,坐擁半壁江山。當時,渭州被西夏乘虛佔領。四年後,金國滅西夏,渭州再度易主,恢復平涼舊稱,從此再也沒有改過名字。

作者簡介:

秦玉龍,號半瓶子,筆名花滿樓,頭條號原創作者,甘肅平涼日報社《平涼週刊》主編,網路名博、專欄作者。從業20餘載,堅持說人話,寫人事,做一個有人情味的記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