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夾在中國和印度之間的神秘小國,雖窮卻幸福!

不丹王國位於喜瑪拉雅山脈東段南麓, 是一個夾在中國和印度之間的小國。 國土面積4.6萬平方公里, 人口約80萬。

自8世紀起, 不丹為土蕃(西藏)的一個部落, 元朝統一西藏後這裡便成了中國的領地。 1616年藏傳佛教噶舉派高僧夏尊統一了不丹, 建立了一個政教合一的實體, 此後歷屆不丹統治者均由中國王朝冊封, 直到清朝不丹分裂出去。 1772年英國佔領不丹, 與不丹政權簽訂了不平等條約, 規定不丹外交受英國"指導"。 1907年不丹正式成立王國, 烏顏.旺楚克成為第一任世襲國王。 1949年印度獨立後繼承了英國的特權,

與不丹簽訂了"永久和平友好條約", 規定不丹的外交和國防由印度"指導"。 1971年不丹加入聯合國, 但與五個常任理事國均沒有建立外交關係。

不丹交通不便, 長期與外界隔絕, 經濟落後, 人均GDP不到800美元, 屬於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列, 但它另辟新徑, 提出新的理念:不追求GDP, 而追求GNH(即國民幸福指數)。 這一切緣於不丹第四世國王的治國理念:他認為讓毎一個老百姓感到生活幸福比單獨追求經濟高速發展更重要。

機場多處懸掛著當今國王旺楚克五世和王后佩瑪的大幅照片, 五世國王因親民、開明、年輕英俊而深受百姓喜愛。

我在不丹共呆了8天, 主要遊覽了四個地方:首都辛布、中部富畢卡谷地、舊都普納卡和西部重鎮---帕羅。 我認為到不丹旅遊主要應關注四個方面:傳統的宗教文化、淳樸的民俗民風、原始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建築風格。

首都辛布距帕羅機場53公里, 位於不丹西部富繞的旺曲河谷, 海拔2500米, 人口僅5萬。 市區很小, 僅有幾條小馬路, 房屋依地勢而建, 最高不超過6層樓, 就象中國西部落後山區的一個小縣城, 但房屋的建築形式具有鮮明的民族傳統風格。

整個辛布沒有一盞紅綠燈, 僅有一個交通崗亭。

辛布的遊覽景點不多, 我主要參觀了紮西卻宗、國家紀念碑、郵政總局、辛布大佛和塔金動物園。

紮西卻宗(又稱辛布宗)是不丹首腦機關所在地, 堪稱"不丹的中南海"。 "宗"是宗堡的簡稱, 是不丹一種特有的建築形式, 它象一個龐大的"四合院", 四周是高大的城牆式樓房, 院子正中有一幢最高的建築, 稱為"烏策", 是所在地地位最高的高僧居所, 體現宗教的崇高地位。 以"烏策"為界將宗堡分成兩部分, 一部分是行政辦公場所, 另一部分是宗教活動場所(包括佛堂和僧侶住房), 實際上它是行政機構與宗教場所合二為一的城堡式建築。 不丹共有20個宗(宗相當於中國的縣), 每個宗都建有宗堡, 每個宗堡都是當地最宏偉最漂亮的建築。

國王上下班的專用大門和他的辦公樓。

紮西卻宗裡的宗教場所。

紮西卻宗裡的行政辦公樓。

宗堡走廊的牆壁上有許多精美的壁畫,反映了不丹高超的宮廷畫藝術。

當地百姓和政府官員進入宗堡時都必須身戴白色披肩,以示尊重。

不丹國家紀念碑(又稱國王紀念塔),它實際上是一座金頂佛塔,是不丹三世國王吉格梅.多爾吉.旺楚克(當今國王的祖父)為祈禱世界和平而提議修建的。1974年佛塔建成時,國王已不幸病逝,因此它既是祈禱世界和平、又是紀念已故國王的紀念碑。佛塔內珍藏許多神聖的宗教繪畫和密宗佛像,周邊有佛堂、轉經筒和點燈室等。現在該佛塔已成為辛布的標誌性景觀之一,也是每天辛布市民轉佛塔最集中的地方。

不丹國家銀行和郵政總局大樓。

辛布大佛(全稱金剛座釋迦牟尼佛像)位於市區南部山上,高50米,全身鍍金,是不丹及南亞地區最大的釋迦牟尼坐像。坐像底部是個大佛堂,裡面供奉著一尊四面佛。這座大佛由新加坡華人出資,中國人修建,現已成為辛布的新地標。

參觀完首都辛布,我們前往不丹中部地區的富畢卡谷地。向東開車不到一小時,便到了海拔3140米的多雄拉山口,這裡的"108座佛塔"也是不丹一個著名的景點。

"108座佛塔"正式名稱叫"楚克旺耶紀念碑",建於2005年,是紀念吉格梅.辛格.旺楚克四世國王親自率兵剿滅南部阿薩姆反政府武裝、在戰鬥中犧牲的官兵,同時也是祈禱世界和平。

"108座佛塔"對面有座寺廟----楚克旺耶寺,周圍五彩繽紛的經幡隨風飄動,景色美觀。

不丹境內沒有火車,交通全靠汽車,基本上都是山路,且路況很差。從辛布到富畢卡谷地僅有160公里,汽車開了6個多小時。沿途到處在修路,據說修路的大部分是印度公司。不丹水資源豐富,每年水力發電量的70%賣給印度,印度則幫他們修路。印度人修路實在不敢恭維,又慢又落後,就象中國農村包工頭幹的一樣。

富畢卡谷地(亦稱崗提谷地)為一片海拔2900米的沼澤河谷,這裡風景秀美,隨著海拔的變化呈現出不同的景致:藍色的天空、雲霧繚繞的山巒、滿山的樹木、彩色的高山草甸、層層的梯田和獨特的傳統民居,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富畢卡谷地被稱為"不丹的瑞士風光"。

除了欣賞谷地原生態的自然風光外,我還特地跑到當地的村莊,觀察當地原汁原味的農村生活狀況:生活水準確實落後,但衣食住無憂,老百姓樸實善良,一切顯得寧靜無爭。

富畢卡谷地有一座著名的古老寺廟----崗提寺,它是藏傳佛教"寧瑪派"(俗稱紅教)在不丹的唯一道場。寺廟建於1500年,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是當地百姓重要的精神寄託。寺廟中央是高大的佛殿,大殿由8根巨大的木柱支撐,殿頂是三層寬大的挑簷。木門窗上有精美的彩繪圖案,房檐的各個角落分佈著樣子奇特的吉祥神獸,雕刻的栩栩如生,整個佛殿極具傳統的藏族建築風格。該佛殿為不丹最大的佛殿之一,每天前來拜佛的信徒絡繹不絕,可惜殿內不准拍照。

崗提寺還是個佛學院,佛殿周圍有一排低矮的平房,裡面住著許多小喇嘛,他們在此學習、修行長達數年,戒律嚴格,極少與外界世俗接觸,十分艱苦。

藏傳佛教是不丹的國教,全民信教,每個家庭至少要有一個男孩出家,接受正規的宗教學習,這樣既可以為家裡積德積福,又可以減輕家庭負擔。

不丹規定:每個不丹人在正規場所必須穿本國的民族服裝,以保持民族的獨立性。所以在不丹期間,我們碰到的每個不丹人都穿著民族服裝,無論男女老少。

國王上下班的專用大門和他的辦公樓。

紮西卻宗裡的宗教場所。

紮西卻宗裡的行政辦公樓。

宗堡走廊的牆壁上有許多精美的壁畫,反映了不丹高超的宮廷畫藝術。

當地百姓和政府官員進入宗堡時都必須身戴白色披肩,以示尊重。

不丹國家紀念碑(又稱國王紀念塔),它實際上是一座金頂佛塔,是不丹三世國王吉格梅.多爾吉.旺楚克(當今國王的祖父)為祈禱世界和平而提議修建的。1974年佛塔建成時,國王已不幸病逝,因此它既是祈禱世界和平、又是紀念已故國王的紀念碑。佛塔內珍藏許多神聖的宗教繪畫和密宗佛像,周邊有佛堂、轉經筒和點燈室等。現在該佛塔已成為辛布的標誌性景觀之一,也是每天辛布市民轉佛塔最集中的地方。

不丹國家銀行和郵政總局大樓。

辛布大佛(全稱金剛座釋迦牟尼佛像)位於市區南部山上,高50米,全身鍍金,是不丹及南亞地區最大的釋迦牟尼坐像。坐像底部是個大佛堂,裡面供奉著一尊四面佛。這座大佛由新加坡華人出資,中國人修建,現已成為辛布的新地標。

參觀完首都辛布,我們前往不丹中部地區的富畢卡谷地。向東開車不到一小時,便到了海拔3140米的多雄拉山口,這裡的"108座佛塔"也是不丹一個著名的景點。

"108座佛塔"正式名稱叫"楚克旺耶紀念碑",建於2005年,是紀念吉格梅.辛格.旺楚克四世國王親自率兵剿滅南部阿薩姆反政府武裝、在戰鬥中犧牲的官兵,同時也是祈禱世界和平。

"108座佛塔"對面有座寺廟----楚克旺耶寺,周圍五彩繽紛的經幡隨風飄動,景色美觀。

不丹境內沒有火車,交通全靠汽車,基本上都是山路,且路況很差。從辛布到富畢卡谷地僅有160公里,汽車開了6個多小時。沿途到處在修路,據說修路的大部分是印度公司。不丹水資源豐富,每年水力發電量的70%賣給印度,印度則幫他們修路。印度人修路實在不敢恭維,又慢又落後,就象中國農村包工頭幹的一樣。

富畢卡谷地(亦稱崗提谷地)為一片海拔2900米的沼澤河谷,這裡風景秀美,隨著海拔的變化呈現出不同的景致:藍色的天空、雲霧繚繞的山巒、滿山的樹木、彩色的高山草甸、層層的梯田和獨特的傳統民居,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富畢卡谷地被稱為"不丹的瑞士風光"。

除了欣賞谷地原生態的自然風光外,我還特地跑到當地的村莊,觀察當地原汁原味的農村生活狀況:生活水準確實落後,但衣食住無憂,老百姓樸實善良,一切顯得寧靜無爭。

富畢卡谷地有一座著名的古老寺廟----崗提寺,它是藏傳佛教"寧瑪派"(俗稱紅教)在不丹的唯一道場。寺廟建於1500年,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是當地百姓重要的精神寄託。寺廟中央是高大的佛殿,大殿由8根巨大的木柱支撐,殿頂是三層寬大的挑簷。木門窗上有精美的彩繪圖案,房檐的各個角落分佈著樣子奇特的吉祥神獸,雕刻的栩栩如生,整個佛殿極具傳統的藏族建築風格。該佛殿為不丹最大的佛殿之一,每天前來拜佛的信徒絡繹不絕,可惜殿內不准拍照。

崗提寺還是個佛學院,佛殿周圍有一排低矮的平房,裡面住著許多小喇嘛,他們在此學習、修行長達數年,戒律嚴格,極少與外界世俗接觸,十分艱苦。

藏傳佛教是不丹的國教,全民信教,每個家庭至少要有一個男孩出家,接受正規的宗教學習,這樣既可以為家裡積德積福,又可以減輕家庭負擔。

不丹規定:每個不丹人在正規場所必須穿本國的民族服裝,以保持民族的獨立性。所以在不丹期間,我們碰到的每個不丹人都穿著民族服裝,無論男女老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