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無人機“黑飛”屢禁不止、追查取證困難,監管仍有待健全

近兩年來, 我國無人機呈爆發式增長——從旅遊景區、影視基地到重大新聞現場, 頻頻可見無人機“忙碌的身影”。 然而, 從無人機行業管理到使用者的飛行資質、行為準則等,

仍存在監管漏洞;頻頻出現的“黑飛”“闖入禁飛區域”等現象, 更為無人機的發展蒙上陰影。 無人機的管理漏洞主要在哪些方面?如何才能更為有效地進行規範與管理?

飛行大多未申報

採購使用隨意, 頻繁闖入禁飛區域, 鮮有被追責

“不讓飛的地方不拍就是了。 一般知道是禁區肯定不會去, 也不會去用作非法用途。 ”作為媒體從業人員, 家住昆明的李興, 未來對違反國家規定在低空飛行無人機、動力傘、三角翼等通用航空器、航空運動器材, 或者升放無人駕駛自由氣球、系留氣球等升空物體的, 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情節較重的, 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朱俊坤認為, 應降低使用無人機的守法成本,

“既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技術手段, 也要優化、簡化審批流程。 ”

柯玉寶介紹說, 目前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無人機管理辦公室已經推出U—Clou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