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唐朝士兵為什麼會下半身光著大腿穿裙子?

唐朝士兵下半身光著大腿穿裙子?相信很多讀者看到這一問題都覺得可笑, 但是在當下社會, 壓根就沒褲子, 所以人們下身穿的多為裙子, 相對于當時的士兵來說就是跟裙子的形狀很像的“股甲”。 而造成以上士兵們穿“裙子”具體原因是什麼呢?下麵由小編為您講解。

網路配圖

首先, 唐朝實行寡兵制的原因之一是募兵制與土地問題方面並沒有太多的聯繫, 土地問題一直是人民最關心的問題。 在國家財政方面與土地問題之間存在著一種間接的聯繫, 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從而使得募兵制的實行獲得了百姓一定程度上的支持, 有效地治理關於土地兼併後對國家中軍事力量的速度, 使得國家政治穩定。 其次, 唐朝實行募兵制的原因還包括從隋朝吸取經驗。

唐王朝在實行募兵制時, 已經具有了相當的實力,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 唐王朝對士兵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 唐朝開始著手軍事組織, 即具有精良的設備, 專業化的水準的正規軍。 募兵制恰好符合這一要求, 所以被唐朝廣泛運用。

然而最典型的募兵制特點指的是其在選拔士兵方面的嚴格要求, 對於這種募兵制的選兵實際上是有著相當高的要求標準,

它對士兵的衣服要求是內外三層衣甲——即“上身甲”、“股甲”和“脛甲”。 由於在當時的社會並沒有褲子, 所以人們下身穿的多為裙子, 相對于當時的士兵來說就是跟裙子的形狀很像的“股甲”。 大概得裝扮是在“裙子裡邊光著大腿, 在膝蓋的下方處約摸有半截和褲筒一樣的脛衣, 這個脛衣就套在小腿上, 這些小腿上的脛衣就被稱為是皮革的“脛甲”。

對於參加應募的要求則是, 穿好這上身甲、股甲、脛甲三層衣甲, 腦袋上再戴上一個沉重的青銅製成的頭盔, 手裡還要拿著那些弓箭, 另外還要配帶弓劍, 自己隨身攜帶著自己三天的乾糧, 負重進行一定的奔跑, 時間是從早晨起來到日落, 跑的長度一百里,

能夠完成的人才算合格, 即應徵成為士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