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末農民起義,朝廷的計謀為什麼老是落空?

李自成起義

崇禎八年(1635年), 大隊農民軍兵臨桐城, 百姓簞食壺漿, 以迎“義師”——掙扎于死路的平民, 以為這回看到了活路。 一個老農攔住幾名兵士,

向他們傾訴自己的苦難, 民軍一個小頭目說:“哎呀——既然那麼苦, 何必活在世間?”順手一刀, 把老農殺了。

置民於活路, 又置民于死路, 張獻忠拉起的就是這樣一支隊伍……

(連載, 接上篇, 之三)

周昉《流民圖》局部

張獻忠跟上老回回, 從就業的角度上講算不上明智。 大凡人群紮堆的地方, 收益往往都小, 風險通常都大。 西北地方流寇成群, 朝廷想不管都難了。 出來處理流寇問題的, 是三邊總督楊鶴。

楊鶴, 湖廣武陵人, 萬曆三十二年進士, 時任都察院左副都禦史。

明代文物

崇禎元年, 民變四起, 懂軍事的、不懂軍事的官員, 都在議論對付流寇的問題, 方法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想到了“打”。 至於怎麼“打”, 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楊鶴與人聊天, 自然也要聊這個話題。 不過, 楊鶴確實是“鶴”立雞群, 他竟然認為不用打!

楊鶴的獨到見解, 其實是一種中醫理論——“補元氣”。 楊鶴認為, 現在造反的人, 並不是跟國家過不去, 而是沒法活下去。 今遼事甚急, 把老百姓給殺了, 誰來保衛國家呀?國家千瘡百孔,

需要培養“元氣”。 崇禎帝聽到了楊鶴與眾不同的高見, 真的就叫楊鶴鶴立雞群去了。

不殺人都能解決選擇問題, 楊大人真夠書生氣到家的。 但是, 一年以後, 楊鶴向崇禎皇帝遞上了自己的理論成果:神一魁、王左桂、王嘉胤、紅狼、小紅狼、點燈子、過天星、獨頭虎……西北鬧事有點知名度的, 幾乎全都歸降了。

張獻忠起義

張獻忠這時還不在楊鶴的名單上, 因為他實在不夠格。 張獻忠只是一個小伍長, 需要在王嘉胤的營門口站崗放哨。

不戰而屈人之兵, 楊鶴的“中醫理論”第一次壓倒了“孫子兵法”。 文官楊鶴, 是個有良心的人, 也是個明白人。 他最初上疏分析“盜賊”起因就很準確, 認為這是“因饑荒之極, 民不聊生”。 走上一線後, 積極採取 “招撫為主、追剿為輔”的戰略,

陝西的各部民軍幾乎全都接受了招安。

明代文物

但楊鶴很快尷尬起來, 理論成果只經受了半年的實踐檢驗。 為什麼只管了半年, 因為楊鶴帶來的錢只夠花半年, 帶來的糧食也只夠吃半年。 老百姓不至於餓死, 造反就沒多大意思。

招安後還要餓死, 受招安就毫無意義。 楊鶴帶來的十萬帑金和藩王捐助的五萬白銀, 二萬石糧食, 對整個西北地方的老百姓無疑是杯水車薪, “所救不夠及十一”。

不過, 對朝廷來說就不是這麼一筆筆賬:錢花掉了, 事情沒解決, 楊鶴做的則是一樁血本無歸的生意。 這在朝廷的眼裡, 楊鶴無疑是個白癡, 生意這麼失敗必須跳樓。 西北這麼窮, 想跳樓高樓也不好找。 楊鶴再也沒有好辦法了, 崇禎四年(1631年)九月, 楊鶴被捕, 發配袁州……

周昉《流民圖》局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