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總會想起我那出生成長的土胚房,你呢?

家是每個人生命的原點, 家是每個人避風的港灣, 家是每個人成長的起跑線。

我出生的家是在郊區的農村, 而且是現代人罕見的土磚房, 可能令人驚奇吧!

土磚房的做法, 我是沒有親見的, 因為在我記事時起, 老家灣子裡的房子就逐漸被紅磚白牆的樓房取代了, 只是留給我曾經在土磚、泥牆、黑瓦的老屋裡生活的記憶。

多年以後, 也就是我上中學時, 我家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樓房, 鋼筋籠、混凝土造就的地基, 給人穩重厚實的感覺。 火紅的磚塊, 灰色的水泥漿, 砌起來的牆體, 和貼著白色瓷磚的牆面, 加上刮了膩子粉, 刷過乳膠漆的內牆, 讓家裡顯得特別的明亮和稱頭。 就連一向白天呼呼大睡的小白貓也喜歡在門檻上曬太陽了!

這個時候的房子, 已經具備了多重功能, 廚房, 客廳, 臥室, 雞籠, 牛欄, 洗澡間, 廁所等一應俱全。

感受最深的, 要數屋頂裝上了太陽能熱水器, 澡間安裝了浴霸, 沖涼方便, 舒適了很多。

我想, 家中養著的水牛, 在野外覓食一天后, 夕陽西下, 回欄歇息, 也應該比呆在過去那種透風漏雨的土房牛棚要更加舒服吧。 有時候, 我去牽它們出來, 竟然還躺在暖和的地面, 不想起來!

家人喜愛在房前屋後種花植樹, 所以在屋子的周圍, 都會有很多的樹木, 果樹尤其多。

從四周環繞的四季青, 到間隔栽種的香樟樹;

從廁所邊僅有的兩棵銀杏樹, 到稻場西側筆直的三棵蘋果樹;

從稻場南側多顆橘子樹、柚子樹, 到場東側的棗樹、葡萄;

以及屋後排水溝一字排開,

種下的松柏:無不凝聚著家人, 特別是老特對老家環境的呵護, 和精心。

順著老家屋子東側的主路, 一路北行, 沿途樹木蔥翠, 行不到二三裡, 便到了街上, 老家人稱之為集市, 農曆單日, 趕集的人特別多。

那條路, 記載了我無數個上下學的腳步;

那條路, 記載了我無數次購物逛街的軌跡。

那條路, 記載了我無數次去看鐵路上飛馳的火車的印記。

走在那條路上, 成片的松樹高聳入雲。 偶爾掉下幾顆松果, 落在密密麻麻的灌木叢裡, 乍隱還現。 松針遍地, 它們是青春衰老後的身影。 就像我, 已不再是那個拿著小人書, 牽著牛, 往豐草地一撒, 找個開闊地, 或坐或躺, 盡享閱讀之趣的孩童了。

山旁路斜對面,就是我曾經就讀的學校,高高挺立。每次經過,對著我曾熟悉的三層教學樓,都感慨萬千。

如果說,家是生活的花園!那,那所小學,何嘗不是我成長的樂園?!或者說是我的另一個家呢?!

畢竟,我幼時最多的時間,不是花在了灣子裡老家的屋裡,就是聽講、自習、嬉笑在了我那可愛的母校。

流年似水,似水流年,時間就像長江裡的水,一去東流不復回!

後來,進入武漢市區,辛苦工作,努力生存,慢慢滴,家人也搬進了不算寬敞,但卻明亮的大廈裡。

在家,隨手推窗,外面高樓,盡入眼底。寬闊馬路,車流不息。

偶爾也會離開城市的繁華,去老家尋找片刻的寧靜。每每那個時候,從打開車門,走出駕駛室,的那一刻起,我總能感受到老家人厚實的熱情,。

叔父有時會在自己承包的魚塘裡,撈上幾條活蹦亂跳的魚兒,來一場喜氣洋洋的接風宴,因為他們,當然包括我,都相信,年年有魚,年年有餘!!

其實,我出生的那個房子,它一直就在那裡,只是,現在回想起來,原來它是那麼的具有歷史感,只是現在回想起來,我與它,相見恨晚!老房不再,只留下當年拍攝的幾張舊圖。

山旁路斜對面,就是我曾經就讀的學校,高高挺立。每次經過,對著我曾熟悉的三層教學樓,都感慨萬千。

如果說,家是生活的花園!那,那所小學,何嘗不是我成長的樂園?!或者說是我的另一個家呢?!

畢竟,我幼時最多的時間,不是花在了灣子裡老家的屋裡,就是聽講、自習、嬉笑在了我那可愛的母校。

流年似水,似水流年,時間就像長江裡的水,一去東流不復回!

後來,進入武漢市區,辛苦工作,努力生存,慢慢滴,家人也搬進了不算寬敞,但卻明亮的大廈裡。

在家,隨手推窗,外面高樓,盡入眼底。寬闊馬路,車流不息。

偶爾也會離開城市的繁華,去老家尋找片刻的寧靜。每每那個時候,從打開車門,走出駕駛室,的那一刻起,我總能感受到老家人厚實的熱情,。

叔父有時會在自己承包的魚塘裡,撈上幾條活蹦亂跳的魚兒,來一場喜氣洋洋的接風宴,因為他們,當然包括我,都相信,年年有魚,年年有餘!!

其實,我出生的那個房子,它一直就在那裡,只是,現在回想起來,原來它是那麼的具有歷史感,只是現在回想起來,我與它,相見恨晚!老房不再,只留下當年拍攝的幾張舊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