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微健康」滬上首個重症新生兒人乳庫啟動 復旦兒科早產兒實現母乳餵養全覆蓋

據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資料, 我國早產兒絕對數量在全球排第二位, 每年約有180萬早產兒出生。 世界早產兒日前夕,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人乳庫正式成立, 這也是滬上首個重症新生兒人乳庫, 其接受愛心媽媽自願捐贈的安全母乳, 作為人生的“第一頓飯”轉贈給院內不能母乳餵養的高危新生兒及早產兒。

據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NICU)主任曹雲教授介紹, 對許多早產、出生體重過低、感染腸道疾病的新生兒來說, 母乳不僅是食物, 還是良藥。 然而, 並不是所有新生兒都能在第一時間得到母乳餵養。 早產兒母親因早產、孩子患病等因素讓母親緊張、焦慮均會導致母乳分泌少, 很難確保住院早產兒均能有自己母親的母乳或有足夠的母乳進行餵養。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NICU)住的都是28天以內因患危重疾病住院的新生兒。

以前, 寇里孩子基本吃的都是奶粉, 自2011年開始, 醫生們宣導家長把母乳送進病房, 但能吃上母乳的寶寶僅占六成, 這其中, 能吃飽母乳的僅有75%。

醫院方面表示, 人乳庫管理運行難度很大, 因母親不能到醫院餵養母乳, 只有在家裡用泵奶器泵出母乳,

由家人送到醫院, 醫院再進行儲存、管理和使用, 在此過程中, 每個環節均需嚴格執行操作流程。 而人乳庫中的母乳用於患病新生兒, 更需要嚴格管理, 確保安全和品質。

醫方表示, 經過一年多的籌備, 參考發達國家指南及國內專家建議, 院方已經在制度、管理、操作和使用流程、人員配備等方面充分準備。 為了保證每一滴乳汁的安全, 醫護人員會詳細與捐贈母親溝通, 採集資訊, 包括病史, 特別是傳染病史;飲食和生活方式;用藥情況等。 捐贈母親需提供HIV、乙型和丙型肝炎、梅毒、巨細胞病毒等血清學檢查陰性結果記錄, 以及捐贈母親和嬰兒的健康狀況, 捐贈者嬰兒出生日期及胎齡。 據悉, 截至目前, 人乳庫已接受25位家長捐贈,

奶量達20萬毫升。 醫院也表示, 還將進一步嘗試為接受外科手術的新生兒提供母乳餵養, 以促進病體恢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