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王昭君:若是皇恩肯收留,今生命運又如何

文/卿慕

提到王昭君的故事, 其實普遍意義上大眾聽到最多的就是不肯賄賂毛延壽, 所以毛延壽把她畫醜了。 然後皇帝見到本人後悔也沒辦法,

只好讓她昭君出塞, 維護和平去了。 當然, 毛延壽是被處死了。

聽上去很有悲劇色彩, 以前我也覺得是遺憾的。 但直到我讀到昭君詩碣刻上有“人皆悲遠嫁, 我獨羨遭逢。 縱使承恩寵, 焉能保始終”這幾句時突然有了新的看法。 同時也知道關於“昭君出塞, 是喜劇還是悲劇”這個問題是頗有爭論的。

也許昭君出塞並沒有我們想得那麼遺憾糟糕。 畢竟很多東西, 命裡有時終須有, 命裡無時莫強求。

可以就先從人們一般認為的罪魁禍首毛延壽這裡看起。

王安石的《明妃曲》(其一)裡有這麼幾句:

明妃初出漢宮時, 淚濕春風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 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 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態由來畫不成,

當時枉殺毛延壽。

可以看出王昭君即便是哭得花容失色依然美麗, 更別說整整齊齊梳妝打扮一番了。 站在王安石的角度是說明妃這種神韻是畫不出的, 所以不能怪毛延壽畫得不好。

不過我覺得就算說毛延壽把昭君畫醜了, 其實對於他而言就是想多收幾個錢。 客觀上來說, 畫像與真人的差距越大, 給人的震撼越大。 當然, 真人比畫像更美是驚豔, 畫像比真人美是作假。 或許也正是因為毛延壽把昭君畫得跟本人有了差距, 才讓漢元帝更加震驚於昭君的美麗的。

漢元帝自然是捨不得的, 但他又不能反悔, 反而是殺毛延壽洩憤。 從表面上來看似乎是嚴厲打擊這種欺騙作假賄賂行為, 但根本上還是為了保護自己的面子。

我是皇帝, 我不可能做錯事情。

畢竟, 在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社會下, 皇帝是高高在上, 九五之尊的。 君要臣死, 臣不得不死。 更何況, 這個漢元帝還是有些懦弱的皇帝。

歷代文人也站在批評漢元帝的角度寫了一些詩文。

陳志歲《昭君出塞》:漢皇恨殺毛延壽, 詎省根由在自身。

歐陽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雖能殺畫工, 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 萬里安能制夷狄。

肯定有人會說, 不就送一個宮女嗎?換一個不就好了。 可是漢元帝做不到。 說明他對匈奴是有畏懼心理的。

而實際上, 漢元帝劉奭在位期間, 因為寵信宦官, 導致皇權式微, 朝政混亂不堪。 西漢也走向衰弱。

別人都羡慕皇帝想要哪個女人得不到, 可漢元帝偏偏相中了一個可意的,

因為自己沒本事當匈奴的老大, 就只能把喜歡的那個送去和親了。 連自己喜歡的女人都守護不了的皇帝。 明面上還得表現自己的誠信, 說好的事情不反悔, 其實心裡十分懊惱。

如果自己國力強盛, 匈奴還要對你俯首稱臣的話, 別說反悔一個宮女, 就是你隨便送他一個他都要感恩戴德。 所以說, 這實力才是硬道理。

當然, 也不用覺得漢元帝從此就對王昭君茶飯不思, 朝思暮想, 是有多麼情深義重了。 他也不過就是一時新鮮感而已。 當然, 這個女人在他看來和親是她最重要的利用價值。 因為他實在是希望自己過安生日子。

不然當王昭君的第一任丈夫死了, 想要回來時漢元帝應該替她想辦法, 結果漢元帝也明確拒絕了。 反而是讓她入鄉隨俗接受那邊的收繼婚制。 所以說, 漢元帝只是一時對她的相貌產生了一點好感而已。 而這點, 連愛意都稱不上。

王昭君在沒有被發現之前淹沒在其他女子中, 確實被皇帝召見的機會不多。 但也可以說明這鶯鶯燕燕還有其他很多好看的, 不然王昭君怎麼可能從來不被發現。皇宮裡的生存競爭環境肯定是不容易的。

我們說這宮門一入深似海。如果昭君不出塞,那麼她可能從來沒有被皇帝重視過,然後在深宮裡紅顏垂垂老去;可能到了一定年齡皇帝開恩放出宮去。當然,也有可能被發現然後收做皇帝身邊的女人。

做皇帝的女人,王昭君真的能幸福嗎?

她的確相貌生得好,可她如果有點心計的話應該提早就讓皇帝注意到自己了,說明她欠缺在這深宮中生存的野心和手段。她的性格到底還是溫婉隨和的,而在深宮中,這樣的性格並不具有生存實力,反倒是更因為長得美可能會受到更多的欺辱。甚至可能搭上性命。

所以說離開不一定是一件壞事。

當然,很多詩人寫王昭君就是為了寄託自己“懷才不遇”的情感。不過王昭君在宮裡即便自己性格沒有那麼強勢會有心計,但想被皇帝發現的心思應該也是有的。因為一般凡是進了宮的女人都是希望能夠得到聖恩的,不然又能何去何從?

所以說,昭君到底最終還是憑著一份隨遇而安的心境度過她在塞外的日子的。

這個“隨遇而安”其實不只是我們個人本身想要的一種平淡心境,還有一種是被迫的隨遇而安。只是即便被迫,到最後習慣了也是一樣。或許還能發現一點生活別樣的美好。畢竟上天安排的事情總有它自己的道理,與其把時間浪費在自怨自艾上,還不如走出去看看別樣的風景。

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貴在相知心。人生際遇啊,不一定的。雖然後來收繼婚制讓人一時難以接受,但至少王昭君在嫁給她的第一任丈夫呼韓邪單于時兩人非常恩愛,雖然善於婚後三年就去世了。

至少他們曾經相遇相惜,相守如初。

王昭君也因為和親這件事情被元代詩人趙介認為她的功勞不亞于漢朝名將霍去病。那如果她不和親,肯定也沒這麼有名氣了。所以說,凡事有失必有得。而且確實因為和親這件事情維護了中原和匈奴很長一段時間的和平。

再看她被評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沉魚西施,落雁王昭君,閉月貂蟬,羞花楊玉環。除了楊玉環以外,其他三個不都是做出了一定的自我犧牲去成全國家利益的嘛。所以說,她被收錄為四大美女之一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原因。

否則自古美人千千萬,為何王昭君能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呢?

作者簡介:卿慕,簡書歷史優秀作者。

不然王昭君怎麼可能從來不被發現。皇宮裡的生存競爭環境肯定是不容易的。

我們說這宮門一入深似海。如果昭君不出塞,那麼她可能從來沒有被皇帝重視過,然後在深宮裡紅顏垂垂老去;可能到了一定年齡皇帝開恩放出宮去。當然,也有可能被發現然後收做皇帝身邊的女人。

做皇帝的女人,王昭君真的能幸福嗎?

她的確相貌生得好,可她如果有點心計的話應該提早就讓皇帝注意到自己了,說明她欠缺在這深宮中生存的野心和手段。她的性格到底還是溫婉隨和的,而在深宮中,這樣的性格並不具有生存實力,反倒是更因為長得美可能會受到更多的欺辱。甚至可能搭上性命。

所以說離開不一定是一件壞事。

當然,很多詩人寫王昭君就是為了寄託自己“懷才不遇”的情感。不過王昭君在宮裡即便自己性格沒有那麼強勢會有心計,但想被皇帝發現的心思應該也是有的。因為一般凡是進了宮的女人都是希望能夠得到聖恩的,不然又能何去何從?

所以說,昭君到底最終還是憑著一份隨遇而安的心境度過她在塞外的日子的。

這個“隨遇而安”其實不只是我們個人本身想要的一種平淡心境,還有一種是被迫的隨遇而安。只是即便被迫,到最後習慣了也是一樣。或許還能發現一點生活別樣的美好。畢竟上天安排的事情總有它自己的道理,與其把時間浪費在自怨自艾上,還不如走出去看看別樣的風景。

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貴在相知心。人生際遇啊,不一定的。雖然後來收繼婚制讓人一時難以接受,但至少王昭君在嫁給她的第一任丈夫呼韓邪單于時兩人非常恩愛,雖然善於婚後三年就去世了。

至少他們曾經相遇相惜,相守如初。

王昭君也因為和親這件事情被元代詩人趙介認為她的功勞不亞于漢朝名將霍去病。那如果她不和親,肯定也沒這麼有名氣了。所以說,凡事有失必有得。而且確實因為和親這件事情維護了中原和匈奴很長一段時間的和平。

再看她被評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沉魚西施,落雁王昭君,閉月貂蟬,羞花楊玉環。除了楊玉環以外,其他三個不都是做出了一定的自我犧牲去成全國家利益的嘛。所以說,她被收錄為四大美女之一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原因。

否則自古美人千千萬,為何王昭君能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呢?

作者簡介:卿慕,簡書歷史優秀作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