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30余名四川科技青年“擺龍門陣” 探尋跨學科間的交流碰撞

四川線上消息(記者 王玥)為切實加強科協與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聯繫與交流, 啟發創新思維, 激發創新活力, 發揮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的先鋒作用, 搭建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長成才的平臺, 19日上午, 第三屆“四川科技青年創新沙龍”在成都中醫藥大學舉行, 30多名四川科技青年分享了各自研究領域中的專業知識, 探尋跨學科間的科技交流碰撞。

“在我從事科技工作的時候, 就遇到過跨學科之間互相支撐的案例, 一個理工科研究出的工具在醫學科的應用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促成了成都資訊工程大學與某腫瘤醫院間的合作。 ” 四川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黃競躍說, 舉辦科技青年創新沙龍的目的, 就是希望科技工作者能互相分享專業領域知識, 探尋跨學科間的交流碰撞, “如果在交流碰撞中大家能不斷提出質疑, 可以啟發新思路新思維。

“非常高興此次創新沙龍能在成都中醫藥大學舉行, 我們也希望通過此次沙龍活動, 能讓更多的科技工作者瞭解中醫藥, 用其他學科最前沿的科技來研究我國最古老的學科。 ” 成都中醫藥大學校長余曙光說如今我國的中醫藥產業發展非常健康, 前沿科技與原始理念的嫁接往往更能產生原創創新事物, 希望中醫藥科學能對科技工作者做科研時產生啟發和幫助, 也希望科技工作者能將中醫藥產業發展推向更深層領域。

沙龍發言交流環節, 西南交通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教授吳廣甯、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向柏宇、農業部沼氣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何明雄等7名科技工作者分享了各自從事的研究工作。

其中, 向柏宇作了《“一帶一路”戰略下“產能合作”模式的創新實踐》演講, 分析了傳統產能合作的局限于創新國際產能合作的歷史機遇;何明雄講述了《秸稈纖維素燃料乙醇:現狀與展望》指出我國秸稈禁燒投入不菲, 但成效卻並不理想, 秸稈利用系統性解決方案尚未形成, 其利用技術亟待提升與突破, 最後, 何明雄從生物學角度分析了秸稈主要成分以及主要研究成果:搭建了給予抗逆高校生物質乙醇轉化系統的秸稈燃燒乙醇轉化平臺。

雖說研究領域各不相同, 但科技工作者們都在認真傾聽發言, 尋求不同學科間的知識聯通, 成都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教授徐世軍講述了《中醫之“腦”探秘》,

並且給大家分享了如何更好的保護大腦:不要情志過度, 情緒影響心臟, 而心臟與大腦相同、養神即養腦、靜以養神、鍛煉頸椎養大腦, 可以通過活動頸椎揉摩後腦等方式鍛煉頸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