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杜月笙女兒杜美如如是說:杜月笙當時為何沒回上海?

杜美如出生於1930年2月, 是杜月笙與京劇名伶姚玉蘭所生的長女, 今年已87歲高齡。 她小時候住在上海的蠟菲芳路(現在的復興中路), 一直很受杜先生的疼愛。 1951年杜月笙在香港去世前的最後幾個月, 因為怕護士暗害, 就叫她一直在病床前護理。 杜美如女士熱情好客, 又十分健談, 談起三四十年代上海灘的事情, 她也毫無保留, 侃侃而談, 可稱得上是“知無不言, 言無不盡”。

談起以往的家事, 她回憶說:“我母親是上世紀30年代京劇名伶, 1928年與父親結婚, 是黃金榮的兒媳婦做的媒。 那時我父親已經42歲, 求婚時我姥姥向他提出的惟一條件就是必須明媒正娶。 我母親過門後因為年輕漂亮, 自然得寵。 一年後我在上海出生。 父親非常高興, 在我滿月那天, 杜公館裡大擺宴席, 還組織堂會。 據說, 這是父親一生中為數不多的五次盛宴之一。 ”

“父親去世後, 當年跟隨他的人一下子誰也不來了,

我就和母親相依為命。 後來, 蔣夫人宋美齡親自打電話給我母親, 邀請我們去臺灣定居, 我們就到了臺灣。 1955年, 我在一次舞會上結識了台軍少校飛行員蒯松茂, 一年後我們結婚, 蔣先生夫婦特意在他的官邸宴請了我們。 ”

婚後, 杜美如成了專職太太, 她長年隨夫婿蒯松茂旅居於約旦安曼。 1977年, 杜美如夫婦因為已經適應了當地的生活, 就在約旦留下來開了第一家中國餐館, 取名“中華餐廳”。 “中華餐廳”在安曼名氣很大, 開業時, 約旦當時的王儲哈桑親王親自登門祝賀, 侯賽因國王和王后也曾多次到這裡就餐, 甚至中國大使館也常在這裡請客。 許多華人到中華餐廳用餐, 除了品嘗家鄉風味外, 在很大程度上更是為了一睹杜月笙女兒的風采。

有人曾問她“在這麼遙遠的地方一待就是幾十年, 不想臺灣嗎?”, 她毫不猶豫地說:“不太想, 因為我本身就不是臺灣人, 母親也已過世, 哥哥杜維善在加拿大定居, 弟弟杜維甯一直在大陸, 現在臺灣除了妹妹基本沒什麼親人,

我們的三個孩子也都在美國定居。 ”還有人問到父親的家底, 自己得到了多少?杜美如也實話實說:“其實不然, 父親小時候受過很多苦, 所以他發跡後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慈善事業上;還喜歡交友。 章太炎等許多進步人士都得到過父親的救助, 他還為抗日前線捐贈了大批款項。 有人說他有錢, 其實他去世時只留下10萬美元的財產, 平均分下來, 我只拿到幾千美元。 ”

 至於杜月笙為何沒回上海, 杜美如不無惋惜地回憶道:“當時, 我父親確實準備響應毛主席的邀請, 回上海定居, 黃伯伯(黃金榮)也捎信到香港來, 父親就托《新聞報》總編錢永銘給毛主席寫回信, 不料信寫好後這位喝醉酒的朋友卻裝錯了信封, 把給毛主席的信錯裝到給蔣先生的信封裡了。

就這樣, 共產黨沒有看到父親的回信, 而蔣先生看到父親有回歸上海之意後很生氣, 這件事情留下千古遺恨。 ”

談起她以後回大陸省親的事, 她異常興奮:“上海和北京與50年前根本不能比, 發展變化實在太大了。 原來只想先到大陸看看, 現在我已經打算在上海買房子了,然後把約旦和阿布達比的兩家餐館盤掉,我們還要做上海人,為此我們至今也沒加入約旦國籍。此外,我還有一個使命就是要把安葬在臺灣的父母親的墳墓遷回上海老家,這是父親生前的願望。”

現在,杜美如除了在家安度晚年外,還特別愛唱京劇。

現在我已經打算在上海買房子了,然後把約旦和阿布達比的兩家餐館盤掉,我們還要做上海人,為此我們至今也沒加入約旦國籍。此外,我還有一個使命就是要把安葬在臺灣的父母親的墳墓遷回上海老家,這是父親生前的願望。”

現在,杜美如除了在家安度晚年外,還特別愛唱京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