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孔聖人的後人也會造反?

在人們的印象當中, 孔子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代言人, 他的後人在封建社會也都是以維護皇帝利益為己任。 但孔子的子孫後代中就有人參加起義軍造皇帝的反, 這樣的事情在歷史上真就發生了。

西元前209年, 陳勝吳廣在蘄縣大澤鄉, 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宿州市揭竿為旗, 斬木為兵, 掀起了推翻贏秦殘暴統治的秦末農民大起義, 消息很快傳到了離蘄縣並不算遠的魯國故都曲阜, 曲阜城裡的一個中年人知識份子聞聽此事, 不由得欣喜若狂, 這個人正是大聖人孔子的第八代孫孔鮒。 孔鮒姓孔名鮒甲, 字子魚, 好像怎麼也繞不過魚這種動物, 實際上在孔家也是有遺傳基因的, 因為孔子的兒子就叫孔鯉。 鮒魚就是大家熟悉的鯽魚, 至於為什麼這樣取名字呢?還有待考證。 孔鮒之所以不一般, 還在於他曾經冒著殺頭的危險, 拯救了一大批的文化遺產。

當時正是秦始皇焚書坑術的白色恐怖時期, 孔鮒聽說暴君嬴政和李斯下令, 要把民間除了醫藥占卜種樹之外的書全部付之一炬, 不由得心中對這君臣二人的愚民政策充滿了憤怒。 孔鮒就想找個地方把這些書籍藏起來, 終於想到一個好地方, 於是他把尚書詩經論語等幾十部儒家經典著作, 藏在了一般人想不到的牆壁之中, 然後就收拾行李, 到千里之外的嵩山隱居了起來。

焚書坑術的颶風刮過之後, 秦始皇又想讓儒生們給他的上朝出行制定新的禮儀規範, 以壯大自己的聲威氣勢。 下旨召孔鮒進京陪王伴駕, 孔鮒對焚書坑術的暴行不能釋懷, 以年老多病為由, 讓弟子叔孫通代他到咸陽去拜見秦始皇, 這個做法也是冒著極大的風險。 因為這個秦始皇的脾氣非常的暴躁, 好在秦始皇那時已到了天命之年, 所以並沒有派人來找孔鮒茬。 秦始皇在西元前210年駕崩後, 秦二世繼位當了皇帝, 不但沒有一點改弦更張, 施恩於民的樣子, 而且在趙高的慫恿下,

越發的奢淫暴虐。 主張仁政愛民的孔鮒非常的憤怒, 接下來就有了孔子的第八代孫投筆從戎, 參加起義軍的歷史傳奇。

出生貧苦雇農, 沒有讀過什麼書的陳勝, 對孔鮒的到來表示了極為熱烈的歡迎, 任命他為博士, 並讓他參與軍事決策, 雖然孔鮒全心全意捨生忘死的為農民起義軍事業的勝利而奮鬥,

但陳勝起義軍後來遭遇了戰神級的猛將張晗, 而自己這一方又沒有項羽韓信那個檔次的名將, 結果只能是悲劇性的。 孔鮒在一次慘烈的戰鬥中不幸被敵軍弓箭刺中, 為反抗贏秦暴政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孔鮒作為一個出身最正統儒學家庭的知識份子, 為了救民於水火, 毅然決然的放棄了君君臣臣的信仰, 投身于偉大的農民革命運動, 並為之英勇獻身。 這個舉動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絕後。 孔鮒雖然犧牲了, 但他藏在牆壁中的那些儒家經典卻完好無損的保存了下來, 50多年以後也就是西元前的154年, 當人們拆除孔子舊宅時, 在牆壁中發現了孔鮒所藏之書, 當時那些書已經成了世上僅存的版本之一, 這為挽救先秦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提供了極其重要的根據,這就是歷史上著名魯壁出書。

這為挽救先秦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提供了極其重要的根據,這就是歷史上著名魯壁出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