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堯舜是賢德帝王的代表,那歷史上“女中堯舜”讚譽的太后都有誰

堯舜是古代賢德帝王的代表, 那歷史上“女中堯舜”自然是後宮臨朝稱制, 治理天下的最高讚譽。 縱觀歷史, 臨朝稱制的太后、太皇太后有40多人。 著名的如呂後稱制、武則天稱帝、孝莊輔政和慈禧垂簾聽政等, 但是她們或多或少都為後世所詬病, 褒貶不一。

但是歷史上卻有兩位臨朝稱制的皇太后被後世稱為“女中堯舜”, 這一尊崇可謂是極大的褒獎和榮譽。

1、北宋英宗高皇后, 宋仁宗曹皇后姐姐的女兒, 自小在宮中長大。 和英宗趙曙青梅竹馬。 英宗即位後, 于治平二年(西元1065)冊封高氏為皇后。 只可惜, 宋英宗繼位僅僅四年就一病不起。

高皇后長子宋神宗即位後, 尊其母為皇太后。 元豐八年, 宋神宗病重, 決定趙煦即位, 由高太后垂簾聽政, 得到神宗批准。 宋哲宗趙煦即位尊稱高太后為太皇太后。

宋英宗高皇后

高太后臨朝聽政之初, 迅速起用司馬光、呂公著等老黃牛臣,

一面降詔停修京城內已開工興建和將要興造的宮殿、府衙、寺院, 遣返從各州府縣徵調的農民役夫;裁減京城開封士兵數量;整頓吏治‘’嚴禁打擊地方官吏貪污、聚斂財富;對遭受自然災害的農夫, 朝廷給予減免田賦。 詔令下達到各州府縣城鄉時, 全國農民對此讚不絕口。 高太后注意人才培養和任用。 名滿天下文學家蘇軾, 因一首詩作遭到攻擊, 說他有意誹謗皇帝而被貶職地方, 高太后臨朝, 將蘇軾調進京師, 破格提拔其參決政事, 起草詔書。 蘇軾的詩文多次盛讚高太后廉潔和對自己的知遇之恩。

高太后聽政期間, 對於朝臣提出的厚待高太后娘家人, 予以多次婉言謝絕。 並且有感于大宋官僚機構的臃腫, 做出表率,

將先朝定給太后娘家高家族人封官家的私恩賞賜減去四之一, 以減輕政府負擔。 在生活上, 高太后節儉樸實, 從自身做起, 有效的杜絕和扼殺了開封皇家貴族以及朝臣的奢侈、鋪張浪費之風。

永厚陵高皇后陵

由於高太后的英明賢德, 在她垂簾聽政的九年中,

朝廷政務清明, 國家形勢穩定。 元佑八年九月高太后病故, 享年六十二歲, 朝野哀痛。 葬河南鞏縣宋陵。 《宋史》載:高太后“臨政九年, 朝廷清明, 結夏綏安, 杜絕內降僥倖;文思院奉上之物, 無問巨細, 終身不取其一, 人以為女中堯舜。 ”

2、清德宗光緒帝皇后, 即隆裕太后慈禧之弟副都統葉赫那拉·桂祥之女。 光緒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欽點成婚, 次年立為皇后。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 光緒皇帝駕崩, 宣統帝繼位後尊光緒皇后為隆裕皇太后。 宣統帝溥儀登位時年僅三歲, 因此由隆裕太后撫養宣統帝。 同時隆裕太后也實行垂簾聽政, 和攝政王載灃(宣統帝生父, 光緒帝之胞弟) 共同處理朝政。 宣統二年(1911年10月), 辛亥革命爆發。 12月6日, 載灃奉隆裕太后懿旨辭去監國攝政王的職位,

隆裕太后, 成為大清王朝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 、

隆裕太后

同年12月28日, 革命浪潮席捲全國, 各地要求清帝遜位的呼聲越來越高。 作為清王朝最高統治者, 隆裕太后沒有慈禧的高明手段, 也無力扭轉乾坤。 經過仔細考量, 反復思索,為了宣統帝溥儀和自己的人身安全和今後安穩生活,也為了避免國家的動亂是百姓受苦,隆裕太后做出了有生以來最明智的決定--溥儀遜位。

溥儀遜位

清帝退位後,隆裕太后深感自己無顏面對列祖列宗,心中難以釋懷,鬱鬱寡歡,終至一病不起。同年2月22日在長春宮薨逝,享年46歲。溥儀上諡號“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后”。

“女中堯舜”的白色橫幅

時任民國總統的袁世凱得知隆裕太后病逝的消息後,立即下令全國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員穿孝二十七日。參議院除下半旗外,於2月26日休會一天。2月28日為祭奠之期。不僅如此,袁世凱還親自臂戴黑紗,舉哀致祭。當時的軍政要員紛紛致電名義尚存的清室,對隆裕太后的病逝表示哀悼。民政府於3月19日在太和殿召開了國民哀悼大會。靈堂上方懸掛著副總統黎元洪親書“女中堯舜”的白色橫幅,靈堂正中擺放隆裕像,所有外露的樑柱均用白布包裹。殿堂內擺滿了挽聯、花圈。駐北京各國公使對隆裕太后的薨逝亦均表惋惜,除親去太和殿致祭外,於哀悼會期間,各使館均下半旗致哀。民國政府以國喪規格處理喪事,與光緒帝合葬清西陵崇陵。

隆裕太后葬禮

隆裕太后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拒絕了保守派要求清帝退回東北的建議,毅然決定清帝退位,從而避免了保皇派和革命派全國大規模衝突的爆發。因而被民國政府尊譽為“女中堯舜”。

歷史上宋英宗高皇后和隆裕太后是被尊稱為“女中堯舜”的兩人。但是並不代表兩人就沒有過失。高皇后當政期間北宋放棄了宋神宗時期收復的河西失地也讓後世對她褒貶不一。而隆裕太后作為光緒的皇后,未能在光緒病重期間,以慈禧內侄女之便利和皇后之尊妥善保護光緒皇帝,也是她一生的最大過錯。

反復思索,為了宣統帝溥儀和自己的人身安全和今後安穩生活,也為了避免國家的動亂是百姓受苦,隆裕太后做出了有生以來最明智的決定--溥儀遜位。

溥儀遜位

清帝退位後,隆裕太后深感自己無顏面對列祖列宗,心中難以釋懷,鬱鬱寡歡,終至一病不起。同年2月22日在長春宮薨逝,享年46歲。溥儀上諡號“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后”。

“女中堯舜”的白色橫幅

時任民國總統的袁世凱得知隆裕太后病逝的消息後,立即下令全國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員穿孝二十七日。參議院除下半旗外,於2月26日休會一天。2月28日為祭奠之期。不僅如此,袁世凱還親自臂戴黑紗,舉哀致祭。當時的軍政要員紛紛致電名義尚存的清室,對隆裕太后的病逝表示哀悼。民政府於3月19日在太和殿召開了國民哀悼大會。靈堂上方懸掛著副總統黎元洪親書“女中堯舜”的白色橫幅,靈堂正中擺放隆裕像,所有外露的樑柱均用白布包裹。殿堂內擺滿了挽聯、花圈。駐北京各國公使對隆裕太后的薨逝亦均表惋惜,除親去太和殿致祭外,於哀悼會期間,各使館均下半旗致哀。民國政府以國喪規格處理喪事,與光緒帝合葬清西陵崇陵。

隆裕太后葬禮

隆裕太后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拒絕了保守派要求清帝退回東北的建議,毅然決定清帝退位,從而避免了保皇派和革命派全國大規模衝突的爆發。因而被民國政府尊譽為“女中堯舜”。

歷史上宋英宗高皇后和隆裕太后是被尊稱為“女中堯舜”的兩人。但是並不代表兩人就沒有過失。高皇后當政期間北宋放棄了宋神宗時期收復的河西失地也讓後世對她褒貶不一。而隆裕太后作為光緒的皇后,未能在光緒病重期間,以慈禧內侄女之便利和皇后之尊妥善保護光緒皇帝,也是她一生的最大過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