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論語精讀:與其期待別人理解你,不如試著去理解別人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不知人也。 ”——《論語·學而篇》

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與紛爭很大一部分出在“理解”二字上, 夫妻之間最常聽到的一句抱怨是“你一點都不理解我。 ”

對此, 孔子早就告訴我們, 埋怨別人不理解自己是毫無意義的, 你需要擔心的是不理解別人。

每個人都是複雜的, 都有自己不願意示人的那一面, 這個世上從來不存在有一個人100%的理解你的所思所想。

從小到大, 誰最理解你?應該是你的父母吧。 然而, 隨著年齡的增長, 你的想法逐漸超出了他們的理解範圍, 由理解變得不理解。

即使是看著你長大的父母都有不理解你的時候, 何況是他人。 明白了這個基本事實, 你的煩惱就會少很多。

我們的眼睛就像一個忽然放大、忽然縮小的哈哈鏡, 看別人的缺點時使用放大鏡, 看誰都是百無是處;看自己的缺點就使用縮小鏡, 一切皆可原諒。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那些生活中的樂觀者或強者, 他們無一例外的這樣處理人際關係:別人的不理解他們一笑置之, 別人的缺點和不堪他們寬容對待。

人的一生隱藏著太多秘密, 與其奢望別人的理解, 不如試著去理解別人。 當別人忽視了或怠慢你, 你首先需要反思, 他是否太忙, 或者你變得不再可愛或可靠。

當你換位思考到他人時, 你就會發現, 每個人都是自私的, 都有自己的缺點, 或者無奈之處, 不得已之處。 一個人真正成熟的標誌就是學會原諒和理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