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03-13 嘉興日報 小字

治水當打破地界概念 2017-03-13 嘉興日報 小字

2009年,嘉興市啟動跨邊界環境聯合執法工作機制;2013年,桐鄉市濮院鎮與秀洲區洪合鎮啟動嘉興首個縣域交界區域水環境聯治機制……日前,桐鄉市洲泉鎮和德清縣新市鎮舉行一場特殊的聘用儀式,互相聘請對方相關人員為流經兩地的四條河的“跨界河長”。 此舉打破屬地界線限制,構建了“上下游一盤棋”的治水格局,是對原有河長制的完善提升。

打破地界概念治水,是因水而治、實事求是的做法。 我們知道,流動性強是水的一大特點,嘉興作為水鄉,市域之內水道縱橫交錯,佈局紛繁複雜,跨越縣(市、區)的水道也有很多,這樣一種局面之下,倘若沒有“上下游一盤棋”的理念和做法,各自為政,互不配合,勢必影響治水的效率,甚至會出現“這邊按下葫蘆,那邊浮起瓢”的情況,白花很多時間和精力。

治水需要各自守好各自的責任田,但這塊“田”僅靠各自單打獨鬥種不好,必須通過步調一致、相互配合,才能減輕治理難度,不讓治理效果打折扣。

區域合作,多方聯動,才能最終打贏治水攻堅戰。 之前,我們談治水的時候,常常會把問題的癥結歸咎于“九龍治水,群龍無首”,後來,我們推出了“河污染,找河長”的河長制,可以說,這種制度讓考核明明白白,誰的責任一清二楚,避免了相互推諉,遇事找不到人負責的情況。

責任明確與相互配合並不能因此矛盾起來,好像有了河長制,有了負責人,治水就靠河長一個人就夠了,與其他人、其他部門、其他地方都不相干。 恰恰相反,河長制推出後,需要人們更加緊密地合作起來,這種合作除了各部門之間的合作之外,還需要河長與河長之間的合作以及區域與區域之間的合作,這種合作離不開任何一個環節,這是根據水的流動性特點而不能不為之的事情,否則,缺少了任何一個環節,就會給治水帶來不利。

治水當打破地界概念,這打破的是屬地本位,確立的是治水本位。 在全國推廣河長制經驗的形勢下,“跨界河長”的推出意義不小,它創新完善了河長制,強化了交界之處水環境的治理工作,值得點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