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為什麼越優秀的人,越難覺得快樂?

上帝給了你一顆饑餓的心靈, 你就必將忍受如坐針氈的煎熬。

gorgeous問道

為什麼越優秀的人, 越難覺得快樂?

顏鹵煮說

朋友圈裡, 有這樣一類人。

他們很少發朋友圈, 最新狀態甚至停留在年初, 而且多是轉發和工作類, 記錄生活的內容甚少。

好無聊啊。

但奇怪的是, 他們都很優秀。

我也問過:為什麼你不發朋友圈啊?

回答:沒什麼好發的啊。

他們是真的覺得沒。 有。 什。 麼。 好。 發。 的。

對我這種看個段子就能哈哈哈哈, 嘗個美味就想嘚瑟, 看個風景就想狂曬照, 看到屌文就想噴幾句, 不刷存在感簡直喪失了活著的樂趣。

但這些人真的就是懶。 得。 刷。 (他們經濟水準和個人能力都很好)

生活裡的快樂, 不外乎兩種:

一種是遇到著實開心的事兒了, 吃了好吃的、穿了好看的, 受到了表揚, 漲了工資……

另一種是成功證明了自己很快樂。

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說:沒有愛, 只有對愛的證明。

幸福也是如此。 別人覺得你快樂, 比快樂本身更讓人滿足, 這就是虛榮。

以上兩種快樂, 對應兩種心理傾向, 走到極端就是:

一種是知足常樂;另一種是越匱乏, 越炫耀。 (有男朋友的妹子都懶得曬幸福, 恨嫁的則只要發生點什麼曖昧都恨不得全世界知道)

而優秀的人, 這兩方面都沒有。

優秀的人, 很難滿足。

永不滿足, 是其之所以優秀的核心。 他們身體裡像安有一台小馬達, 總在鞭策自己:你不可以停下來。

這樣的例子, 生活裡有太多。

讀書時, 認識一位元開掛的師姐, 落落大方, 氣場外露, 碩博全保, 校研究生會會長, 工作能力極強, 男朋友比她還優秀很多。 她是那種一本書能從晚上一口氣讀到早上5點, 然後面不改色地去工作的人。

我有一位遠房親戚大姐, 結了婚生了娃還下了崗, 40多歲過了大半輩子, 發現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 毅然考託福出國工作, 帶著孩子重新開始, 現在在加拿大過得很好。

因為寫公眾號, 微信裡多了很多做內容的朋友。 朋友圈和微信群裡, 無論白天黑夜都在冒出各種文章。 我忍不住問:大家都不上班嗎?答案是:大部分人都在一邊做著跟寫字全然不同的工作, 一邊在業餘時間裡瘋狂碼字。

有人會說:這些最後成功的人, 都是少數啊, 你怎麼不說那些累得半死還一無所獲的人?

我只能說, 一開始就怕輸的人, 怎麼都很難贏。

優秀的人, 之所以不滿足, 從不是為了那個唯一的結果, 而是為了不放過那些可能導致結果的希望。

他們失敗過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依舊會一次次嘗試。 因為對他們來說, 追求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快樂, 根上來講, 是一種對生命“物盡其用”的世界觀在支撐著他們, 而不是某一次結果。

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為二的:

容易滿足的人, 自我驅動力往往不高, 所以活得輕鬆;不易滿足的人, 自我鞭策能力強, 也容易陷入焦慮。

無所謂好壞, 只有適不適合自己。

優秀的人眼裡, 沒什麼事值得炫耀。

炫耀這種行為, 有一個前提:炫耀的事件大大“超出”了炫耀者的日常。

月薪2000的普通妹子, 有一天被土豪帶著滅了一頓高大上的晚宴, 飯桌上的她很難按捺得住:靠, 得趕緊發個朋友圈啊!

她很清楚, 這事兒在自己生活裡有多罕見, 自己朋友圈裡的人多麼難以企及。

炫耀, 本質是對自我圈層的超越與否定。

但到了努力而優秀的人那裡, 為什麼就不值得炫耀了呢?

不是說優秀的人不喜歡比較與超越, 恰相反, 他們很在意比較——比較過去與現在、變好與變壞、進步與退步, 但他們的比較, 是建立在真實性之上的。

優秀的人都很務實, 對於什麼是實實在在的擁有, 什麼是偶然性的虛幻非常清楚。

另一方面, 我們會發現, 越是優秀的人, 越是拼了命地努力。

因為不滿足的背後, 是焦慮與害怕。

他們知道:得不到的美好, 永遠沒有盡頭;已得到的美好, 卻有可能隨時坍塌。 炫耀, 則暗含著一種懈怠、自滿、享樂以及好運即將用盡的意思。

這深深戳中了他們的痛點。

所以優秀的人會控制自身力量, 將欲望轉化成自律——克制虛榮心,放大自身不足,從而保持饑餓,維持苦修。

如約伯斯所說:stay hungry,stay foolish。

上帝給了你一顆饑餓的心靈,你就必將忍受如坐針氈的煎熬。

優秀的人,較難感到快樂,並不意味著他們就不快樂。

生活裡,總有一種聲音:

“活得那麼累幹嘛?你看XXX,在家相夫教子不也很快樂嗎?”、“人嘛,健康、善良、開心就好了,其他的就別折騰了!”

好像那些努力的人都過得有多慘似的。

但人活著的快樂,是無法用某一類“通常”、“應該”的生活方式就能統攝的。

生命的快樂,在於奔頭。

奔頭,對不同人來說,是不一樣的。

你覺得陪伴孩子快樂,因為孩子的幸福快樂就是你的奔頭。

你覺得旅遊畫畫快樂,因為這些內在修行就是你的奔頭。

你覺得投資賺錢快樂,因為看著數字一點點上漲就是你的奔頭。

優秀的人,更難感到快樂,並不意味著他們就不快樂。

只不過他們的快樂,跟世俗定義的快樂並不一樣。

在世俗看來,有福不享就是傻叉。

在努力而優秀的人看來,通過自主行動,獲得相應回報,這種驗證自身能力的過程才是快樂。

而壓抑自我真實感受,為了外界眼光而試圖活得“聰明”而“划算”,那才是真正的不快樂。

將欲望轉化成自律——克制虛榮心,放大自身不足,從而保持饑餓,維持苦修。

如約伯斯所說:stay hungry,stay foolish。

上帝給了你一顆饑餓的心靈,你就必將忍受如坐針氈的煎熬。

優秀的人,較難感到快樂,並不意味著他們就不快樂。

生活裡,總有一種聲音:

“活得那麼累幹嘛?你看XXX,在家相夫教子不也很快樂嗎?”、“人嘛,健康、善良、開心就好了,其他的就別折騰了!”

好像那些努力的人都過得有多慘似的。

但人活著的快樂,是無法用某一類“通常”、“應該”的生活方式就能統攝的。

生命的快樂,在於奔頭。

奔頭,對不同人來說,是不一樣的。

你覺得陪伴孩子快樂,因為孩子的幸福快樂就是你的奔頭。

你覺得旅遊畫畫快樂,因為這些內在修行就是你的奔頭。

你覺得投資賺錢快樂,因為看著數字一點點上漲就是你的奔頭。

優秀的人,更難感到快樂,並不意味著他們就不快樂。

只不過他們的快樂,跟世俗定義的快樂並不一樣。

在世俗看來,有福不享就是傻叉。

在努力而優秀的人看來,通過自主行動,獲得相應回報,這種驗證自身能力的過程才是快樂。

而壓抑自我真實感受,為了外界眼光而試圖活得“聰明”而“划算”,那才是真正的不快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