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懶,這鍋,科技不背

懶人”推動科技發展

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 人卻越來越懶。

用了計算器, 人的計算能力急劇下降;依賴導航, 人的方向感也變得越來越弱;習慣於碎片化閱讀,

人的文化素養再難提升……

科技是一把雙刃劍, 它在一定程度上給人帶來了便捷, 也在某些方面讓人喪失了自我。

到底是“我”在開車, 還是車在開“我”?

人在開車的時候, 必須要按照已經被設定的方法和程式操縱汽車, 不能出錯。 機器對人是有要求的, 你越是符合規則, 車就跑得越快。 是的, 跑得快的是“車”、不是“人”。

馬雲曾經有一個演講, 說的是:世界是懶人創造的。

不想爬樓梯, 於是人們發明了電梯;懶得走路, 汽車、火車和飛機成為生活必備;想在家聽音樂會, 唱片、磁帶和CD問世了……仿佛, 懶人推動著這個世界的發展。

比爾·蓋茨也說:我總選那些懶人去做最難的事, 因為他們總會想方設法找到捷徑。

更確切的說,

是一個人的“懶”給了別人“勤奮”、“聰明”的機會。

在這個世界, 大多數時候都是聰明人去滿足懶人。

每個人都有懶的時候, 但是每個人也總該有“勤奮”、“聰明”的地方, 這樣才能擁有去“懶”的資本。

偷懶讓人更加專注

科技是為了實現專業化分工, 也就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在生產和生活中, 我們把簡單的、重複的工作交給機器去做, 是為了自己去做那些機器不能做的事情。

媽媽把衣服丟進洗衣機, 她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企業使用智慧物流, 生產配送更加精准快速, 效益提高, 利潤增大;

而比爾·蓋茨懶得去記複雜的dos口令, 卻把更多的經歷投入到圖形介面程式的編寫過程之中, 也就成為了世界首富。

其實, 背地裡不洗襪子的人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恰恰是人前的那份光鮮亮麗僅僅是虛偽、是空洞。

陳景潤在廈門大學讀書期間, 常年不修邊幅、邋裡邋遢。 有學生幹部向王亞南校長反映, 陳景潤的生活雜亂無章, 嚴重影響到了其他同學的日常生活。

陳景潤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花掉一天,

等於浪費24小時。

這位“數學瘋子”把所有的心血都放在研究數學理論上, 哥德巴赫猜想的光芒是他人前最光鮮亮麗的外衣。

高檔寫字樓裡的員工, 雖然一日三餐吃著外賣, 但是他們在努力工作、在創造價值。

偷懶, 只是為了節約點滴時間, 不錯過這個世界發生的更精彩的事。

科技讓勤奮的人更加勤奮, 讓懶人更加懶。

與其說是科技綁架了人, 不如說是人用科技綁架了自己。

科技本來就是由人發明的, 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一書中指出:媒介是人的延伸。

推而廣之, 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延伸、擴大了人的身體功能。

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蒸汽機, 使得英國的紡織品產量在20多年內(1766-1789)增長了5倍。 除了生產效率的提升和資本的積累,

更重要的是, 工人的體力被解放, 生活品質提高了。

我們為什麼越來越懶?

這鍋, 科技不背!

給外婆買了一台洗衣機, 寒冷的冬季, 再也不用擔心因為洗衣服手上的凍瘡不斷開裂了;給媽媽買了一台吸塵器, 我和爸爸再也不會因為把家裡折騰得亂七八糟被罵了;自從用上了電動牙刷, 口腔健康問題也都解決了……科學技術的本質是為了讓人們生活得更好, 這也是它得以出現的原因。

懶人越來越多, 不是因為科技的出現, 而是因為科技的篩選。

在科學技術不夠發達的年代, 人們依靠自己的腦力、體力能夠經營的生活或許差距不大。

但是如今, “勤奮”的人利用科技將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和美好, 而自己也有更多的時間去做更多的事情;至於“懶惰”的人,與“勤奮”的人過著截然不同的日子,並且變本加厲。

而自己也有更多的時間去做更多的事情;至於“懶惰”的人,與“勤奮”的人過著截然不同的日子,並且變本加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