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還認為明朝很弱?那是你不知道張居正變法後的萬曆三大征

中國歷史上的變法大多失敗不同, 張居正變法在短期內取得了一定成功, 其中國家財政從此前的入不敷出, 幾年後變為國庫積銀六七百萬兩, 儲備的糧食也多達1300多萬石, 足夠支用十年。

國家財政狀況的改善, 不僅有效緩解了當時業已激化的社會危機, 更重要的是有力支持了萬曆年間的三次遠征, 有效維護了明朝疆域的和平安定, 在一定程度延長了明王朝的壽命。

至今看來, 萬曆三大征都是整個明王朝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一個王朝的晚期, 依然能打出這樣宏偉的戰績, 這既是在萬曆領導下整個國家萬眾一心的結果,

也是張居正變法獲得短期成功的有力佐證。

萬曆皇帝

三次遠征按先後順序分別是寧夏之役、朝鮮之役和播州之役, 其中寧夏之役發生在萬曆二十年(西元1592年)。 這年的2月18日, 嘉靖時降明的蒙古人哱拜, 糾合其子承恩、義子哱雲等在寧夏叛亂。

3月4日寧夏副總兵李昫率兵進行圍剿, 遭遇叛軍強烈抵抗。 4月明廷又派李如松擔任寧夏總兵, 由浙江道禦史梅國楨監軍, 統遼東、宣、大、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等進行圍剿。

時年7月, 明軍搗毀了叛軍套部大營, 將叛軍追逼至賀蘭山, 將其盡逐出塞外。 之後各路援軍將寧夏城團團圍住, 並決水灌城。 城內的叛軍失去了外援, 已經是彈盡糧絕, 內部爭鬥與火拼不斷。 不久李如松率兵攻破寧夏城, 哱拜闔家自盡, 哱拜之亂被成功平息。

萬曆寧夏之役

就在寧夏之役的同一年, 完成日本統一大業的豐臣秀吉命加藤清正、小西行長率軍從對馬攻佔朝鮮釜山, 又渡臨津江, 進逼王京(今首爾), 朝鮮八道淪陷七道, 朝鮮國王倉皇逃往義州, 並向明朝政府求援。

明廷得訊後, 命宋應昌為經略、李如松為東征提督, 集結四萬兵馬奔赴援助朝鮮, 先後收復平壤和開城, 扭轉戰局。 但在進逼王京途中明軍遭到伏擊, 損傷慘重。 後劉綎、陳璘率軍抵達朝鮮後, 緊扼臨津、寶山等處, 成功切斷了日軍的糧道。

在嚴重缺糧的情況之下, 日軍不得不退縮至釜山, 並開始與明軍談判, 但始終未能達成一致意見。

萬曆朝鮮之役

萬曆二十五年(西元1597年)日軍再次發動進攻, 此時因李如松已經在與蒙古人的戰爭中犧牲, 所以明廷任命麻貴為備倭大將軍,

並調集薊遼、宣府、大同、山西、陝西等地兵力, 以及福建、吳淞等地水兵援朝。

萬曆二十六年二月, 明軍兵分四路向釜山挺進, 與朝鮮水軍在海上合力打敗了日軍精銳小西行長所部。 同年八月豐臣秀吉去世, 日軍開始撤退, 明軍和朝鮮軍隊乘勝追擊, 在梁露海戰等戰役中大勝日本。 至十一月時, 萬曆朝鮮之役基本結束。

梁露海戰

萬曆三大征中的最後一次遠征是播州之役。萬曆十七年,播州(位於今四川、貴州、湖北間)宣慰司使楊應龍作亂,明廷對此舉棋不定,未能採取有力對策。一直到萬曆二十六年,明廷才派四川巡撫譚希思于綦江、合江(今四川瀘州東)設防,次年又起用前都禦史李化龍率川、湖、貴三省兵力,與劉綎、麻貴、陳璘、董一元等一起南征。

萬曆二十八年二月,在李化龍指揮下,明軍兵分八路進軍播州,其中劉綎連破楠木山、羊簡台、三峒天險,巾幗英雄秦良玉與其丈夫馬千乘也率兵攻下金築等七寨,其他幾路明軍也接連取得勝利。六月劉綎軍隊破大城,楊應龍看到大勢已去,與兩個妻妾自縊而死,至此明軍在播州之役也大獲全勝。

播州位置圖

在萬曆三大征中,寧夏之役和播州之役用時都較短,而朝鮮之役則前前後後綿延了七年有餘,對明朝業已下行的國力造成了過度損耗。據《明史》記載,寧夏之役耗費帑金二百余萬,首尾八年的朝鮮之役耗費帑金七百余萬,而播州之役也耗費帑金二三百萬,“三大征踵接,國用大匱”。

經此三大征後,明朝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疆土的完整與穩定,但也因國力過度損耗,而無力約束遼東的女真族坐大,為此後明朝滅亡滿清入關埋下了禍端。

(責任編輯:楊波)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

本文系BeijingCom原創稿件

如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梁露海戰

萬曆三大征中的最後一次遠征是播州之役。萬曆十七年,播州(位於今四川、貴州、湖北間)宣慰司使楊應龍作亂,明廷對此舉棋不定,未能採取有力對策。一直到萬曆二十六年,明廷才派四川巡撫譚希思于綦江、合江(今四川瀘州東)設防,次年又起用前都禦史李化龍率川、湖、貴三省兵力,與劉綎、麻貴、陳璘、董一元等一起南征。

萬曆二十八年二月,在李化龍指揮下,明軍兵分八路進軍播州,其中劉綎連破楠木山、羊簡台、三峒天險,巾幗英雄秦良玉與其丈夫馬千乘也率兵攻下金築等七寨,其他幾路明軍也接連取得勝利。六月劉綎軍隊破大城,楊應龍看到大勢已去,與兩個妻妾自縊而死,至此明軍在播州之役也大獲全勝。

播州位置圖

在萬曆三大征中,寧夏之役和播州之役用時都較短,而朝鮮之役則前前後後綿延了七年有餘,對明朝業已下行的國力造成了過度損耗。據《明史》記載,寧夏之役耗費帑金二百余萬,首尾八年的朝鮮之役耗費帑金七百余萬,而播州之役也耗費帑金二三百萬,“三大征踵接,國用大匱”。

經此三大征後,明朝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疆土的完整與穩定,但也因國力過度損耗,而無力約束遼東的女真族坐大,為此後明朝滅亡滿清入關埋下了禍端。

(責任編輯:楊波)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

本文系BeijingCom原創稿件

如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