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年紀大了就怕血管硬化,該如何預防呢?

現如今, 動脈硬化已經成為中老年人最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 很多中老年人的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硬化表現。 實際上, 動脈硬化從青少年時期便可發生, 隨著年齡的增長病情不斷地進展, 直至中老年階段加重發病。 那麼, 動脈硬化是怎麼發生的呢?如何做, 才能預防動脈硬化的發生?得了動脈硬化, 又該怎麼辦呢?

先來簡單瞭解一下動脈壁的解剖構成。 正常的動脈主要分為內膜、中膜和外膜三層。

內膜是血管壁的最內層, 主要由內皮細胞構成, 直接經受血流的衝擊, 內膜損傷是包括動脈硬化在內的多種心血管疾病發生的主要機制。

中膜由平滑肌細胞和彈性纖維構成, 主要起支援及維持血管彈性等作用, 也可參與動脈硬化的發展。

外膜則由疏鬆結締組織組成, 在血管損傷時發揮修復功能。

什麼是動脈硬化?

動脈硬化是動脈的一種非炎症性病變,

是以動脈壁增厚變硬和彈性減退為特徵的動脈硬化性疾病。 主要包括以下三種類型:

動脈粥樣硬化, 主要累及大中型動脈, 是最常見、最重要的動脈硬化類型。

細小動脈硬化, 是累及細小動脈的彌漫型增生病變, 多見於高血壓患者。

動脈中層硬化, 多累及中型動脈, 常見於四肢, 尤其是下肢動脈。 由於動脈粥樣硬化是臨床上最常見、最重要、危害最大的類型, 因此我們習慣上常說的“動脈硬化”多指動脈粥樣硬化。

如果血管中形成斑塊, 血管壁就會逐漸增厚、變硬, 甚至變得狹窄、堵塞。 由此, 下肢動脈硬化症、心梗、腦梗等出現的可能性也會大大增加。

動脈硬化是怎麼發生的?

動脈粥樣硬化是由多種病因導致的疾病,

多數學者認可“內皮損傷學說”, 認為動脈內膜的損傷是發病的基礎。 具體來說, 在長期高脂血症時, 血漿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和膽固醇損傷動脈內膜, 單核細胞移入內膜下成為巨噬細胞, 同時大量脂蛋白移入中膜刺激平滑肌細胞增生, 單核細胞和增生的平滑肌細胞吞噬大量脂質, 轉變為泡沫細胞成為脂質條紋。 同時, 內膜的損傷又可啟動血小板, 使之黏附於內膜上形成附壁血栓。 血小板及巨噬細胞分泌的細胞因數進一步刺激纖維組織增生, 最終發展成為纖維粥樣斑塊。

事實上, 三高患者, 肥胖、吸煙及酗酒者也更容易出現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該如何預防?

脂質代謝異常是動脈粥樣硬化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因此首先要堅持合理膳食, 控制膳食總熱量, 減少對脂肪的攝入, 維持正常體重;要絕對戒煙, 煙草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可以損傷血管內皮細胞, 造成內膜的損傷;同時要積極治療與本病有關的其他疾病, 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有研究認為喝茶能預防動脈硬化,

因茶葉中含有的兒茶酸, 能增加血管彈性。 適當的體力勞動和體育活動, 也是一項積極地預防措施。

得了動脈粥樣硬化需要及時治療

得了動脈粥樣硬化也不用過於惶恐, 除了從日常生活改善外, 還要早發現早治療。 動脈粥樣硬化的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 包括降血脂、擴血管、抗血小板治療等, 當管腔因血栓形成導致明顯狹窄或阻塞時, 可選用溶栓、抗凝等治療。 除了藥物治療, 對狹窄或閉塞的動脈, 還可進行再通、重建或旁路移植等外科手術, 也可行血管腔內球囊擴張、支架置入等介入治療。

books178為你分享更多的生活健康百科知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