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最近這位北侖人讓全國矚目,其實12年前北侖這家媒體就曾詳細報導過

編者按:最近中國共產黨第一部黨章“神秘守護者”張人亞紅遍全國, 有線民留言說, 為什麼北侖媒體之前沒有報導。 其實, 早在2005年8月17日, 《北侖新區時刊》就刊登過文章《“最堅決的革命戰士”——記革命先輩張人亞》。

“最堅決的革命戰士”

——記革命先輩張人亞

張人亞(攝於1920年)

□張時才

22歲投身革命1898年4月, 張人亞同志誕生于霞浦鎮一幢大宅院內, 原名張靜泉。

他幼時在堂兄張范和先生開設在張家祠堂內的霞浦學堂就讀。

那時, 學生只有三十來人。

范和先生是前清秀才, 也是一位信仰孫中山、反對封建統治、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學者。 他在霞浦學堂裡向學生們灌輸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迷信的思想。 在他的影響下, 少年氣盛的張人亞還曾邀集同學前去搗毀涼亭廟裡的菩薩。

由於品學兼優, 范和先生勸說張人亞父親讓人亞去鎮海縣立中學深造。 他父親不顧生活艱難, 千方百計讓張人亞上了中學。

學業結束後, 經親友介紹, 張人亞去了上海法租界白爾路(今自忠路)老寶盛(恒記)銀樓“學生意”, 當金銀首飾製作工人。 幾年後他同顧玉娥結婚了, 沒過幾年, 妻子去世, 沒有留下孩子, 張人亞就孤身一人長住上海, 不常回家。

在當時的金銀業工人中, 像張人亞那樣具有中學文化水準的人很少, 上海這個具有革命傳統的地方, 使他有機會接觸到進步的革命思想。

1920年8月, 在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領導下, 成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 俞秀松為書記。 時年22歲的張靜泉正式改名張人亞, 於1921年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後, 隨即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半年後加入中國共產黨, 自此他更加積極地參加上海工人運動, 領導金銀業工人開展鬥爭。 1922年5月起擔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上海地方執行委員會委員, 參加團的領導活動。

1922年9月16日, 在党的領導下, “上海金銀業工人俱樂部”在上海迎勳路職工教育館召開成立大會, 到會者1600余人, 張靜泉任主席, 工人俱樂部成立後,

發揮團體組織作用, 經過20天的準備, 於1922年10月6日發動了全市金銀業工人罷工鬥爭。 銀樓老闆藉口迫于當局的壓力, 不得不將他辭退。 黨組織得知後, 立即安排他去商務印書館工人合作社(名為同孚合作社)工作。 從此張人亞負責起党、團領導機關出版的書籍和報刊發行工作。

1923年7月, 中共上海地方組織決定, 將上海的53名黨員分編成四個小組, 張人亞被編在第二組——商務印書館小組。 小組共13人, 組長董亦湘, 組員有沈澤民、楊賢江、沈雁冰、張國燾、劉仁靜等人。 後經詳細調查, 在上海的黨員實際只有34人, 黨小組重新編組, 張人亞被編到第一組(上海大學), 組長為施存統, 組員有瞿秋白、鄧中夏、邵力子、向警予等8人。 同年9月27日, 第一組增加惲代英等3人, 張人亞調回第二組(商務印書館)任組長, 組員有董亦湘、沈雁冰、楊賢江、顧作之、張秋人等11人。

1923年8月張人亞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上海地區委員會委員、書記, 從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領導工作。

1924年3月, 張人亞奉調去蘇聯莫斯科東方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學習。 1925年5月上海發生“五卅”慘案後,他奉命回國參加反帝鬥爭。1925年8月擔任最早的上海共產黨地方委員會即中共上海浦東部委書記。1926年1月改任部委組織部兼宣傳部主任。至9月後又奉調去莫斯科東方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學習。

大革命失敗後

1927年初,為配合北伐軍光復上海,張人亞奉命回國任中共江浙區委宣傳部分配局負責人,籌辦上海總工會機關報《平民日報》。1927年2月《平民日報》創刊,還正式成立發行所。1927年3月21日,北伐軍推進到上海近郊,党領導上海工人舉行總罷工,並組織工人武裝起義,擊潰了駐守在上海的軍閥部隊。

上海光復後,《平民日報》發行所先是遷到湖州會館,和上海總工會一起辦公。後在南市中華新路單獨設立《平民日報》發行所。張人亞兼該發行所主持人。

1928年冬,張人亞奉調去莫斯科中山大學前,突然回到寧波霞浦老家,他對父親說,他在上海的住所要搬遷了。要父親把他帶回家的一大批書刊和黨內秘密文件藏好。張人亞交待完,當天離家走了。他父親沒有向任何人講起,鄰居們都不知道他回來過。

隔了好幾天,他父親向鄰居們聲稱:他的不肖兒子長期在外不歸,恐怕早已死了。不久他父親就在鎮東的長山崗上,為張人亞和他早逝的妻子修了一座墓合葬在一起。張人亞一側是衣冠塚,安放的是空棺。他父親事先把張人亞的書刊檔放在衣物底下,秘藏在空棺內。從此,張人亞和家人失去了聯繫。

中國革命互濟會主任

“中國革命互濟會”的前身是“全國濟難會”。鑒於“五卅”慘案之後,帝國主義和軍閥政府變本加厲地施行恐怖政策,革命者和進步人士受到更加嚴重的迫害。1925年底,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由郭沫若會同惲代英、張聞天、沈雁冰、沈澤民等人在上海聯名發表宣言,正式成立“全國濟難會”,以營救被反動當局逮捕的革命者,並籌款救濟他們的家屬。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大批共產黨人被捕,此時由何叔衡出任全國濟難會黨團書記,通過各種管道營救被捕者。當時張人亞也參與了這項秘密工作。

張人亞(中)活動影像

在這個黨的週邊組織裡,聚集著一批社會知名人士和中央早期領導人,他們中間有惲代英、張聞天、楊賢江、楊杏佛、沈澤民、郭沫若、沈雁冰、潘漢年等人,魯迅後來也成為中國革命互濟會的成員。

1928年,何叔衡和張人亞等人奉派去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30年何叔衡從蘇聯回國後,仍留在上海,領導中國革命互濟會全國總會工作,任黨團書記,並由同年回國的張人亞擔任全國總會主任。

張人亞在中國革命互濟會工作期間,正是蘇區開展土地革命和反擊國民黨圍剿之際。他曾多次從中央蘇區把沒收的地主惡霸和戰爭中繳獲的黃金秘密帶到上海,兌換成現金交給黨中央。據原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向忠發於1931年6月22日被捕叛變後向敵人的自供中稱:“赤區接濟者:在赤區中所沒收的財物,由在蕪湖開設金鋪子的同志張人亞兌換成現洋及鈔票,交來上海給中央。前後由我經手的有兩次,第一次1930年6月由閩西運來700兩,第二次1930年底由贛西運來2007兩。從這二批款內提出800元組織商業機關,派陳紹禹作老闆,現金由廖成雲負責支付。此外尚有許多大批由赤區運來兌成的現金,都不是我經手的。”

1931年11月在瑞金舉行的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上,宣佈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毛澤東當選為臨時中央政府主席,張人亞擔任中央工農檢察委員會委員。

1932年7月,張人亞從上海返回蘇區後,接任,張人亞任職後,更加努力地做好蘇區的出版工作,在條件艱苦、文化落後的蘇維埃區域內,出版發行了大量的黨政、軍事、經濟、文化教育和醫療衛生、建設等方面的報刊書籍,為宣傳革命、活躍民眾生活、融洽幹群魚水關係、鞏固蘇維埃政權發揮了重要作用。激發了蘇區工農群眾組織起來參軍、參戰,保衛蘇維埃的獻身熱情。在張人亞的領導下,蘇區出版事業充滿了生機。毛澤東同志曾在“二蘇大會”上對出版事業促進蘇區群眾文化運動的迅速發展作了高度評價。

不幸的是,1932年12月1日,張人亞由瑞金前往汀州檢查工作時,因勞累過度,中途患病搶救不及而病逝,時年35歲。中央政府為了紀念這位為黨和國家作出重大貢獻的革命戰士,在1933年1月7日的《紅色中華》第46期第三版上發表了《追悼張人亞同志》的文章。

悼文說:“……人亞同志對革命工作堅決努力,刻苦耐勞……為革命而堅決鬥爭,使他身體日弱,以致最後病逝。這是我們革命的損失。尤其是在粉碎敵人大舉進攻中,徒然失掉了一個最勇敢、最堅決的革命戰士……我們大家不要徒事悲哀,應該更鼓起我們的勇氣,積極去粉碎敵人大舉進攻,爭取蘇維埃在全中國的勝利,來完成張同志所遺下的任務!”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了。張人亞的父親熱切地盼望著他勝利歸來。等了一個多月還無音訊,老人家耐不住了,登報尋找張人亞,尋人啟事先後二次登載在解放日報上,希望有當年同張人亞一起幹革命的同事故舊見報後,能提供一點資訊,但毫無音訊。他父親於是回鄉從長山崗張人亞衣冠塚的空棺中,取出來一批早期的中共會議文件和《共產黨宣言》、《共產黨》月刊等幾百本書刊,還取下一直掛在臥室的“上海金銀業工人俱樂部成立大會”的合影照片,一併上交給人民政府。他還在捐獻的書籍封面上蓋上一顆長方形的、刻有“張靜泉(人亞)同志秘藏山穴二十餘年的書報”字樣的印章以志紀念。

老人家把秘藏文件書刊這件事,一直深埋心底,誰也不說,獨自默默地苦等了二十年。共產黨終於來了,但他心愛的兒子卻永遠失去了。

現在,這批書報大部都存在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其中列為國家一級文物的就有十餘件,包括:《共產黨宣言》、《勞農會之建設》、《列寧傳》、《勞農政府之成功與困難》、《共產黨》月刊及“上海金銀業工人俱樂部成立大會”合影照片等。

(作者系張人亞同志的侄子,曾在嘉興地委機關任職)

1925年5月上海發生“五卅”慘案後,他奉命回國參加反帝鬥爭。1925年8月擔任最早的上海共產黨地方委員會即中共上海浦東部委書記。1926年1月改任部委組織部兼宣傳部主任。至9月後又奉調去莫斯科東方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學習。

大革命失敗後

1927年初,為配合北伐軍光復上海,張人亞奉命回國任中共江浙區委宣傳部分配局負責人,籌辦上海總工會機關報《平民日報》。1927年2月《平民日報》創刊,還正式成立發行所。1927年3月21日,北伐軍推進到上海近郊,党領導上海工人舉行總罷工,並組織工人武裝起義,擊潰了駐守在上海的軍閥部隊。

上海光復後,《平民日報》發行所先是遷到湖州會館,和上海總工會一起辦公。後在南市中華新路單獨設立《平民日報》發行所。張人亞兼該發行所主持人。

1928年冬,張人亞奉調去莫斯科中山大學前,突然回到寧波霞浦老家,他對父親說,他在上海的住所要搬遷了。要父親把他帶回家的一大批書刊和黨內秘密文件藏好。張人亞交待完,當天離家走了。他父親沒有向任何人講起,鄰居們都不知道他回來過。

隔了好幾天,他父親向鄰居們聲稱:他的不肖兒子長期在外不歸,恐怕早已死了。不久他父親就在鎮東的長山崗上,為張人亞和他早逝的妻子修了一座墓合葬在一起。張人亞一側是衣冠塚,安放的是空棺。他父親事先把張人亞的書刊檔放在衣物底下,秘藏在空棺內。從此,張人亞和家人失去了聯繫。

中國革命互濟會主任

“中國革命互濟會”的前身是“全國濟難會”。鑒於“五卅”慘案之後,帝國主義和軍閥政府變本加厲地施行恐怖政策,革命者和進步人士受到更加嚴重的迫害。1925年底,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由郭沫若會同惲代英、張聞天、沈雁冰、沈澤民等人在上海聯名發表宣言,正式成立“全國濟難會”,以營救被反動當局逮捕的革命者,並籌款救濟他們的家屬。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大批共產黨人被捕,此時由何叔衡出任全國濟難會黨團書記,通過各種管道營救被捕者。當時張人亞也參與了這項秘密工作。

張人亞(中)活動影像

在這個黨的週邊組織裡,聚集著一批社會知名人士和中央早期領導人,他們中間有惲代英、張聞天、楊賢江、楊杏佛、沈澤民、郭沫若、沈雁冰、潘漢年等人,魯迅後來也成為中國革命互濟會的成員。

1928年,何叔衡和張人亞等人奉派去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30年何叔衡從蘇聯回國後,仍留在上海,領導中國革命互濟會全國總會工作,任黨團書記,並由同年回國的張人亞擔任全國總會主任。

張人亞在中國革命互濟會工作期間,正是蘇區開展土地革命和反擊國民黨圍剿之際。他曾多次從中央蘇區把沒收的地主惡霸和戰爭中繳獲的黃金秘密帶到上海,兌換成現金交給黨中央。據原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向忠發於1931年6月22日被捕叛變後向敵人的自供中稱:“赤區接濟者:在赤區中所沒收的財物,由在蕪湖開設金鋪子的同志張人亞兌換成現洋及鈔票,交來上海給中央。前後由我經手的有兩次,第一次1930年6月由閩西運來700兩,第二次1930年底由贛西運來2007兩。從這二批款內提出800元組織商業機關,派陳紹禹作老闆,現金由廖成雲負責支付。此外尚有許多大批由赤區運來兌成的現金,都不是我經手的。”

1931年11月在瑞金舉行的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上,宣佈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毛澤東當選為臨時中央政府主席,張人亞擔任中央工農檢察委員會委員。

1932年7月,張人亞從上海返回蘇區後,接任,張人亞任職後,更加努力地做好蘇區的出版工作,在條件艱苦、文化落後的蘇維埃區域內,出版發行了大量的黨政、軍事、經濟、文化教育和醫療衛生、建設等方面的報刊書籍,為宣傳革命、活躍民眾生活、融洽幹群魚水關係、鞏固蘇維埃政權發揮了重要作用。激發了蘇區工農群眾組織起來參軍、參戰,保衛蘇維埃的獻身熱情。在張人亞的領導下,蘇區出版事業充滿了生機。毛澤東同志曾在“二蘇大會”上對出版事業促進蘇區群眾文化運動的迅速發展作了高度評價。

不幸的是,1932年12月1日,張人亞由瑞金前往汀州檢查工作時,因勞累過度,中途患病搶救不及而病逝,時年35歲。中央政府為了紀念這位為黨和國家作出重大貢獻的革命戰士,在1933年1月7日的《紅色中華》第46期第三版上發表了《追悼張人亞同志》的文章。

悼文說:“……人亞同志對革命工作堅決努力,刻苦耐勞……為革命而堅決鬥爭,使他身體日弱,以致最後病逝。這是我們革命的損失。尤其是在粉碎敵人大舉進攻中,徒然失掉了一個最勇敢、最堅決的革命戰士……我們大家不要徒事悲哀,應該更鼓起我們的勇氣,積極去粉碎敵人大舉進攻,爭取蘇維埃在全中國的勝利,來完成張同志所遺下的任務!”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了。張人亞的父親熱切地盼望著他勝利歸來。等了一個多月還無音訊,老人家耐不住了,登報尋找張人亞,尋人啟事先後二次登載在解放日報上,希望有當年同張人亞一起幹革命的同事故舊見報後,能提供一點資訊,但毫無音訊。他父親於是回鄉從長山崗張人亞衣冠塚的空棺中,取出來一批早期的中共會議文件和《共產黨宣言》、《共產黨》月刊等幾百本書刊,還取下一直掛在臥室的“上海金銀業工人俱樂部成立大會”的合影照片,一併上交給人民政府。他還在捐獻的書籍封面上蓋上一顆長方形的、刻有“張靜泉(人亞)同志秘藏山穴二十餘年的書報”字樣的印章以志紀念。

老人家把秘藏文件書刊這件事,一直深埋心底,誰也不說,獨自默默地苦等了二十年。共產黨終於來了,但他心愛的兒子卻永遠失去了。

現在,這批書報大部都存在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其中列為國家一級文物的就有十餘件,包括:《共產黨宣言》、《勞農會之建設》、《列寧傳》、《勞農政府之成功與困難》、《共產黨》月刊及“上海金銀業工人俱樂部成立大會”合影照片等。

(作者系張人亞同志的侄子,曾在嘉興地委機關任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