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據說好的煲仔飯裡的米飯啊,比肉還香!

最近大家都在討論“油膩”, 食帖君突然想到, “油”和“膩”得拆開看, “油而不膩”的食物, 其實還是惹人愛的, 比如煲仔飯。

粒粒分明的米飯、焦黃酥脆的飯焦(鍋巴)、濃濃粵味的配料,

菜、肉、飯都齊了,

冬天裡來上這麼熱氣騰騰的一鍋, 別提有多滿足了。

不過, 讓煲仔飯真正好吃的秘密是什麼?

煲仔飯好吃的秘密有三點:一是米飯, 二是配料, 三是煲仔飯豉油。

先說米飯。

煲仔飯的米飯和電鍋煮的米飯,

最大區別就在於口感。 電鍋煮的米飯難免會有些粘, 煲仔飯的米飯就粒粒分明, 油潤飽滿。 秘訣其實在砂鍋上。

傳統的煲仔飯, 一般用砂鍋煮米飯。 砂鍋傳熱快, 放在碳爐上, 受熱均勻, 煮出來的米飯自然就粒粒分明, 口感上乘。

做煲仔飯的米也有講究,

一般選用長的絲苗米。 長條米米身修長、油潤晶瑩, 吸收性好, 可以很好地吸收配料和油的香味, 讓煲仔飯的飯香更濃郁。

而煲仔飯的精華, 其實還在於它的飯焦。 飯焦指的就是煲仔飯底部, 那一層焦焦脆脆的“鍋巴”。

其實, 不是每一鍋煲仔飯都能有好吃的飯焦。

要做出有飯焦的煲仔飯, 一個是火候掌握得要好(一鍋煲仔飯約煮25分鐘), 二是鍋裡的油要足夠(鍋底可以預先抹一層油)。

老一輩喜歡用飯焦泡湯或者泡茶食用, 這樣不僅可以降低飯焦的火氣, 還頗有些茶泡飯的風味。

說完米飯, 再說煲仔飯的配料。

煲仔飯最常見的搭配有臘味、排骨、肉餅、窩蛋牛肉等, 冬天常見的應季煲仔飯是黃鱔和臘味煲仔, 其它特別的煲仔飯像田雞、鹹魚的味道也都值得一試。

煲仔飯的口味, 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配料的味道。

在煲煮的過程中, 米飯會自動吸收配料的味道精華。 米飯被肉香包裹,才是煲仔飯的正道。

煮好了一鍋完美的煲仔飯,吃之前的最後一步,也同樣重要:加豉油。

煲仔飯豉油是用生抽、老抽、糖等調料調製的,如果不會調豉油,直接買現成的煲仔飯豉油回家,味道也已經足夠好。

關於豉油的淋法,其實有很多不同的說法。

有人認為要在煲仔飯開蓋以後,向中間淋上兩圈豉油,再蓋上蓋等半分鐘才能吃。在這半分鐘裡,豉油可以慢慢流到飯裡,也可以讓飯回一回氣。

也有人認為,淋完豉油以後,就應該馬上攪拌整煲飯,起飯焦,否則飯焦容易受潮,就不好吃了。

但我覺得,爭辯豉油的淋法沒有太大的意義,主要看自己喜歡怎麼樣的口感。

喜歡濕一些、潤一些的口感,就讓飯多燜半分鐘;喜歡飯焦更酥脆一些,就在上桌後迅速攪拌開吃。沒有對或錯,自己喜歡即可。

饞了?

米飯被肉香包裹,才是煲仔飯的正道。

煮好了一鍋完美的煲仔飯,吃之前的最後一步,也同樣重要:加豉油。

煲仔飯豉油是用生抽、老抽、糖等調料調製的,如果不會調豉油,直接買現成的煲仔飯豉油回家,味道也已經足夠好。

關於豉油的淋法,其實有很多不同的說法。

有人認為要在煲仔飯開蓋以後,向中間淋上兩圈豉油,再蓋上蓋等半分鐘才能吃。在這半分鐘裡,豉油可以慢慢流到飯裡,也可以讓飯回一回氣。

也有人認為,淋完豉油以後,就應該馬上攪拌整煲飯,起飯焦,否則飯焦容易受潮,就不好吃了。

但我覺得,爭辯豉油的淋法沒有太大的意義,主要看自己喜歡怎麼樣的口感。

喜歡濕一些、潤一些的口感,就讓飯多燜半分鐘;喜歡飯焦更酥脆一些,就在上桌後迅速攪拌開吃。沒有對或錯,自己喜歡即可。

饞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