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你知道凍瘡是怎麼形成的?天冷了,小孩更要注意

1.靜脈血液迴圈緩滯

幼兒的臉部、四肢部位的血管比較多, 再加上幼兒皮膚的耐寒性較差, 皮表下的小動脈在低於十攝氏度的溫度下就會收縮, 甚至是痙攣, 這樣就會使得身體的靜脈部分血液無法正常迴圈作業, 從而導致幼兒皮膚等組織受損, 發生凍瘡。

2.皮表溫度低

有部分孩子的凍瘡會在每年寒冷季節, 周而復始的發作。 這是由於這些凍瘡患者的皮表溫度比常人要低, 四肢、臉部等部位微循環不如常人, 再加上這些患者的血液中含有較多的冷球蛋白, 在受到冷空氣刺激時, 就會立馬凝結起來, 如此就更加重了肢端血液迴圈阻礙。

TIP:凍瘡易發部位

一般情況下, 凍瘡經常發生于幼兒的手、腳、以及臉部等常接觸冷空氣的部位。 凍瘡剛開始發生時, 只是皮膚表層受損, 受損的部位呈現暗紅色, 還會感到瘙癢、疼痛感等, 如果凍瘡部位受熱, 會感到強烈的瘙癢,

腫脹以及火燒般的感覺。 如果在凍瘡剛開始發生時沒有保護好, 凍瘡程度就會加重, 受損的皮膚會變紫甚至變黑, 並且會有難以忍受的疼痛感。

如果孩子長凍瘡衣服要穿寬鬆, 最好是蓬鬆的棉服或羽絨服;穿全棉的鞋但一定不要太小,

否則將會影響腳部的血液迴圈而易發生凍傷;襪子要吸汗並及時更換, 以免因潮濕凍傷腳。

寒冷的時候勿讓寶寶在戶外玩耍時間過長, 也不要玩久坐不動的遊戲。 經常按摩手、腳、面部、耳朵、年齡越小及體質虛弱寶寶更要加以注意。

被動傷的部位一開始充血發紅,

形成暗紅色的斑, 並伴有腫脹、疼痛、發癢, 尤其是一遇到熱時, 又癢又脹十分不舒服;如果未能擴時控制病變, 暗紅色的斑逐漸變暗紫色, 腫脹更為明顯, 嚴重者出現水泡。 水泡可能會破潰, 形成潰瘍面, 這時, 疼痛加重。 通常, 凍瘡會癒合得很慢, 一直等到天氣暖和時才能好轉。

 在冬季生活中, 凍瘡雖然算不上什麼大病, 發作起來真讓人癢痛難忍。 寶寶得了凍瘡, 不僅僅不再漂亮, 而且寶寶會異常辛苦。 那麼該如何預防寶寶凍瘡呢?凍瘡雖然常常發生在寒冷的隆冬時節, 但是, 現代醫學認為, 預防應從初冬開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