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歷史上最神秘的王朝

將近350年的時間裡,西夏傲立於西北邊陲,為後世學者所驚歎, 要知道, 大宋王朝也才延續了319年。 可是, 就是這樣一個帝國, 在史書中鮮見著墨。 二十四史裡, 沒有《夏史》, 與其同期對峙的宋、遼、金均被列入正史範疇。 所有的記述似乎都忽略了西夏的存在, 以至於西夏成了中國歷史上最神秘的王朝。

西夏從1038年李元昊正式稱帝建國起, 到1227年南平王李睍(音xiàn讀“現”)投降蒙古止, 雄霸一方近190年, 鼎盛時, “東盡黃河, 西界玉門, 南接蕭關, 北控大漠”, 地方萬余裡, 全是西夏的天下。 而西夏的崛起, 也滿載了夾縫求生的智慧與群雄爭霸的殘酷。

西夏國君之所以姓李,與李元昊的遠祖拓跋思恭有關, 他因鎮壓黃巢起義有功, 被唐僖宗封為定難軍節度使, 賜以李姓, 統轄夏、綏、銀、宥、靜五州之地, 建立了“雖未稱國, 而王其土”的夏州地方割據政權。 如果以此算起, 西夏立國時間可上溯至西元881年。

西夏政權的主體為黨項族,是分佈於西北地方羌族中較晚崛起的一支。 有資料記載, 南北朝時期, 黨項族已初露頭角。 起初居住範圍為今青海東南部的黃河九曲之地, 隋末唐初活動範圍擴展至今西藏、四川、青海交界一帶的遼闊草原上。

當時黨項族有八個部落, 互相獨立, 各不統一, 以拓跋氏最為強盛。 7世紀上半葉, 吐蕃勢力不斷強大, 不願歸降吐蕃的黨項部落北上內遷, 越過崎嶇山路, 在唐朝的支持下定居下來。 中唐以後, 大部分黨項人於今甘肅東部、寧夏和陝西北部一帶繁衍生息。

直至唐朝滅亡前,黨項都一心侍唐, 為其提供優秀的騎兵。 之後的五代時期, 黨項人也沒有公開起事, 而是先後依附于中原各朝,

在與鄰近藩鎮縱橫捭闔的鬥爭中, 不斷發展壯大。

宋朝建立後,夏州政權歸屬宋朝, 拓跋氏被賜以趙姓。 982年, 黨項首領、定難軍節度使李繼捧(又名趙保忠)被迫將五州之地獻於宋朝, 其族弟李繼遷(又名趙保吉)以葬母為名, 逃往夏州東北三百里的地斤澤(今內蒙古鄂托克旗東北), 召集舊部以圖東山再起。

989年, 李繼遷以聯姻的形式與遼結成同盟, 收穫戰馬3000匹。 經15年與宋朝的反復角逐, 李繼遷終於迫使宋真宗交還五州之地, 並封其為夏州刺史、定難軍節度使。

此時的李繼遷, 已不滿足於此。 1002年, 攻下軍事重鎮靈州(今寧夏吳忠境內)後, 李繼遷將之改名為西平府, 督造宮室、宗廟, 作為自己的臨時首都。 可惜,未能實現建國之夢, 他即遺憾離去。

李繼遷死後, 其子李德明在位30年, 趁宋遼締結澶淵之盟, 與宋廷釋然和解之際, 大力鞏固政權, 發展生產。 並以有龍見於懷遠鎮北的賀蘭山為由, 將統治中心移往賀蘭山麓的懷遠鎮, 改稱興州(今銀川市), 大造門闕、宮殿、宗社和神廟。

1028年, 年僅25歲的李元昊西攻甘州(今甘肅張掖)、涼州(今甘肅武威),

佔領河西走廊。 初露鋒芒的李元昊“遂主為皇太子”, 在1032年李德明逝後,接過父業, 著手建立大夏帝國。

帝王的出身往往不同于常人,傳說李元昊的母親衛慕氏隨李德明到賀蘭山遊玩, 夜裡夢見一條白龍纏身, 隨後懷孕, 12個月後, 李元昊出生。 《宋史》載,元昊“性雄毅, 多大略”, 其英名傳至周邊地區, 宋朝邊帥曹瑋為了一睹元昊風采, 派人偷畫了一幅畫像, 觀後大歎, “真英物也!”

對於父親李德明向宋稱臣之舉, 李元昊多有抱怨, 李德明見其年輕氣盛, 戒之曰:“吾久用兵, 疲矣。 吾族三十年衣錦綺, 此宋恩也, 不可負”。 元昊卻不以為然:“穿皮毛衣, 從事畜牧業, 這是我族習性。 英雄之生, 當王霸耳, 怎麼能夠有錦綺穿就滿足呢?”

果不其然,李元昊繼位後,雄心勃勃地開展了一系列改革,中原王朝賜予他的李姓、趙姓,他都不要,改姓“嵬名”,自號“兀卒”(也作“吾祖”),“兀卒”為黨項語,即“青天子”之意。為了突出黨項族特色,元昊提議按黨項舊俗,剪掉長辮,一律禿髮,垂重環。他更衣冠、造文字、立官制,升興州為興慶府,積極擴張領土,全面控制河西地區,為即將建立的西夏王朝做各種準備。

1038年,元昊稱帝立夏,定都興慶府(今銀川)。如西夏史研究專家史金波所言,李元昊建立大夏王朝時,並不“自外於中國”,“它認為自己就是中國,是一個正統的王朝。它的西邊,吐蕃,被它叫作‘西羌’;東邊,宋朝被它叫作‘東漢’。”

多政權並立下,大宋雖以中央王朝自居,但遼、金、西夏這些王朝都希望能統一中國,未能如願。

面對李元昊的挑釁,北宋王朝當然不會承認,1039年6月,宋仁宗下詔削元昊官爵,撤銷所賜皇姓,停止貿易往來,並以“定難軍節度使”之職換取元昊人頭,欲以強硬手段制服西夏。

從其後發生的幾大戰役來看,連連潰敗的宋軍哪是西夏的對手。經過幾次與宋、遼的鏖戰,李元昊不僅爭得了平起平坐的地位,還享受宋朝每年“賜”來的數萬兩銀子和大量物資,穩定了新生的大夏政權。

1048年正月,李元昊強納與廢太子甯令哥定親的沒移氏為皇后。憤怒不已的甯令哥在沒藏訛龐(注:因妹妹沒藏氏受元昊寵倖,升為國相)的慫恿下,趁李元昊酒醉時,入宮行刺,割其鼻子,46歲的李元昊因失血過多而亡。

拋開立國之君身份和軍事功績來看,凡人李元昊性格上有很多缺陷。他多疑,好猜忌,群臣稍有不滿者即罷或殺。他殘忍、冷血無情,舅舅篡權陰謀敗露後,李元昊殺舅鴆母,連來自母親衛慕氏家族懷有身孕的妃子,也沒放過。

李元昊死後,甯令哥因弑父之罪被處死,年僅周歲的諒祚(注:李元昊與沒藏氏之子)即位,西夏朝政大權落入沒藏氏兄妹手中。

李元昊同祖父李繼遷、父親李德明一道,葬於離興州咫尺之遙的賀蘭山東麓。那裡西面傍山,南臨較遠處的黃河,背山靠水,堪稱風水寶地。其後西夏六代君主均葬于此(李諒祚、李秉常、李乾順、李仁孝、李純祐和李安全)。

可是,風水再好,也擋不住蒙古鐵騎的蹂躪。13世紀,成吉思汗親率蒙古鐵騎六征西夏,遭遇頑強抵抗。未能看到西夏滅亡,成吉思汗病死于行軍途中。臨死前,他留下訓諭,在李睍投降之前,隱瞞他去世的消息。

後來,蒙古毀滅性地征服了西夏。此後,消解于時間和黃沙中的西夏王朝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神秘的一個王朝。

賀蘭山下那幾個蒼涼孤寂的大土包—西夏王陵,一直在數百年的日落黃昏中沉寂,無人問津。若不是1972年6月,蘭州軍區某部在賀蘭山下修築一個小型軍用飛機場,驚人地發現西夏文物,引起考古學界的注意和對周邊的考證,世人可能到現在都無法知曉這些矗立了近千年的土包竟是西夏歷代君王的陵墓。

然而,西夏王陵依然一派神秘。當時,專家們走進陵區,看到一座座巨大的圓錐狀的陵墓,狀如金字塔,氣勢壯觀。它們都是黃土堆成,每個有10米高。雖然在每個黃土堆周圍都有殘牆斷垣,頗顯荒涼,但仍能使人想像出這裡曾有過一個大“城堡”,顯示過皇家的威嚴與豪華。

西夏王陵也怪,在東西寬4.5千米,南北長10千米,總面積約50平方千米的丘陵上,幾乎是黃土漫漫,寸草不長。陵園裡,9座帝王陵和200餘座陪葬墓則排列有序,星羅棋佈。

幾年前,一個關於西夏王陵精確的座標繪圖在專家們的手中完成。不久,有人驚訝地發現,9座帝王墓的組成正是一個北斗星的圖案,而它的陪葬墓也都是按各種星象的佈局來設計的!這使西夏王陵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果不其然,李元昊繼位後,雄心勃勃地開展了一系列改革,中原王朝賜予他的李姓、趙姓,他都不要,改姓“嵬名”,自號“兀卒”(也作“吾祖”),“兀卒”為黨項語,即“青天子”之意。為了突出黨項族特色,元昊提議按黨項舊俗,剪掉長辮,一律禿髮,垂重環。他更衣冠、造文字、立官制,升興州為興慶府,積極擴張領土,全面控制河西地區,為即將建立的西夏王朝做各種準備。

1038年,元昊稱帝立夏,定都興慶府(今銀川)。如西夏史研究專家史金波所言,李元昊建立大夏王朝時,並不“自外於中國”,“它認為自己就是中國,是一個正統的王朝。它的西邊,吐蕃,被它叫作‘西羌’;東邊,宋朝被它叫作‘東漢’。”

多政權並立下,大宋雖以中央王朝自居,但遼、金、西夏這些王朝都希望能統一中國,未能如願。

面對李元昊的挑釁,北宋王朝當然不會承認,1039年6月,宋仁宗下詔削元昊官爵,撤銷所賜皇姓,停止貿易往來,並以“定難軍節度使”之職換取元昊人頭,欲以強硬手段制服西夏。

從其後發生的幾大戰役來看,連連潰敗的宋軍哪是西夏的對手。經過幾次與宋、遼的鏖戰,李元昊不僅爭得了平起平坐的地位,還享受宋朝每年“賜”來的數萬兩銀子和大量物資,穩定了新生的大夏政權。

1048年正月,李元昊強納與廢太子甯令哥定親的沒移氏為皇后。憤怒不已的甯令哥在沒藏訛龐(注:因妹妹沒藏氏受元昊寵倖,升為國相)的慫恿下,趁李元昊酒醉時,入宮行刺,割其鼻子,46歲的李元昊因失血過多而亡。

拋開立國之君身份和軍事功績來看,凡人李元昊性格上有很多缺陷。他多疑,好猜忌,群臣稍有不滿者即罷或殺。他殘忍、冷血無情,舅舅篡權陰謀敗露後,李元昊殺舅鴆母,連來自母親衛慕氏家族懷有身孕的妃子,也沒放過。

李元昊死後,甯令哥因弑父之罪被處死,年僅周歲的諒祚(注:李元昊與沒藏氏之子)即位,西夏朝政大權落入沒藏氏兄妹手中。

李元昊同祖父李繼遷、父親李德明一道,葬於離興州咫尺之遙的賀蘭山東麓。那裡西面傍山,南臨較遠處的黃河,背山靠水,堪稱風水寶地。其後西夏六代君主均葬于此(李諒祚、李秉常、李乾順、李仁孝、李純祐和李安全)。

可是,風水再好,也擋不住蒙古鐵騎的蹂躪。13世紀,成吉思汗親率蒙古鐵騎六征西夏,遭遇頑強抵抗。未能看到西夏滅亡,成吉思汗病死于行軍途中。臨死前,他留下訓諭,在李睍投降之前,隱瞞他去世的消息。

後來,蒙古毀滅性地征服了西夏。此後,消解于時間和黃沙中的西夏王朝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神秘的一個王朝。

賀蘭山下那幾個蒼涼孤寂的大土包—西夏王陵,一直在數百年的日落黃昏中沉寂,無人問津。若不是1972年6月,蘭州軍區某部在賀蘭山下修築一個小型軍用飛機場,驚人地發現西夏文物,引起考古學界的注意和對周邊的考證,世人可能到現在都無法知曉這些矗立了近千年的土包竟是西夏歷代君王的陵墓。

然而,西夏王陵依然一派神秘。當時,專家們走進陵區,看到一座座巨大的圓錐狀的陵墓,狀如金字塔,氣勢壯觀。它們都是黃土堆成,每個有10米高。雖然在每個黃土堆周圍都有殘牆斷垣,頗顯荒涼,但仍能使人想像出這裡曾有過一個大“城堡”,顯示過皇家的威嚴與豪華。

西夏王陵也怪,在東西寬4.5千米,南北長10千米,總面積約50平方千米的丘陵上,幾乎是黃土漫漫,寸草不長。陵園裡,9座帝王陵和200餘座陪葬墓則排列有序,星羅棋佈。

幾年前,一個關於西夏王陵精確的座標繪圖在專家們的手中完成。不久,有人驚訝地發現,9座帝王墓的組成正是一個北斗星的圖案,而它的陪葬墓也都是按各種星象的佈局來設計的!這使西夏王陵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