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北洋海軍高級將領臨陣脫逃被斬,後代多年奔走為其翻案

甲午戰爭中, 北洋海軍前10名高級將領中, 有8人以身殉國。 兩次臨陣脫逃的濟遠艦管帶方伯謙, 至今仍背負駡名。 不過, 福州朱紫坊方伯謙宅院共走出13位抗日軍官, 被稱為抗日軍人之家, 富有傳奇色彩。

北洋海軍禮儀廳

 1888年9月, 北洋海軍正式建軍。 北洋海軍主力艦將領幾乎全為從福州船政後學堂畢業的福建人, 他們中有左翼總兵、鎮遠艦管帶林泰曾, 右翼總兵、定遠艦管帶劉步蟾以及濟遠艦管帶方伯謙、經遠艦管帶林永升、來遠艦管帶邱寶仁、超勇艦管帶黃建勳、揚威艦管帶林履中、鎮遠艦繼任管帶楊用霖、精練左營遊擊薩鎮冰等人。 而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是安徽省廬江縣人, 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則是廣州人。

方伯謙

出生于福建侯官的方伯謙在中國近代海軍史上創造了許多第一, 1871年畢業于福建船政第一屆駕駛專業;1880年畢業于英國格林尼茨皇家海軍學院, 是中國海軍首批留歐學員之一。 回國後歷任福建船政管輪學堂正教習和後學堂老班練船教習。

成軍時的濟遠艦

1889年6月, 李鴻章奏以方伯謙升署中軍左營副將, 委帶“濟遠”艦。 1891年5月, 李鴻章第一次到威海檢閱海軍事竣, 奏准以方伯謙辦海軍出力, 賞給捷勇巴魯圖勇號。 光緒二十年(1894)9月17日, 北洋水師與日本聯合艦隊在黃海大東溝展開激戰, 北洋海軍濟遠艦管帶方伯謙率艦先退。

打撈出的濟遠艦主炮

《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記載:黃海海戰後, 李鴻章參奏方伯謙臨陣先逃, 其奏曰:查十九醜刻, 濟遠先回旅, 據稱船頭轟裂漏水, 炮均不能施放, 情有可疑。 茲據丁汝昌查明, 致遠擊沉後, 該管駕方伯謙即先逃走, 實屬臨陣退縮, 應請旨將該副將即行正法, 以肅軍紀。

福州朱紫坊

1894年9月24日淩晨5時, 方伯謙被清廷以“首先退避”、“牽亂隊伍”、“攔腰中撞揚威”三條大罪斬首於旅順軍前, 引起時人極大震動。 影片《甲午風雲》中的“逃軍之將”方伯謙, 更是被萬夫所指。

方伯謙故居

同為北洋海軍將士後裔,有人以先祖為榮。有人則四處奔走,為先祖正名。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方伯謙的侄孫女、美籍華人方儷祥女士開始奔走呼籲為方伯謙平反。他們提出西戰場說,認為方伯謙不是逃跑,而是開闢西戰場。縱觀方伯謙在豐島、大東溝兩次海戰的表現,應該認為方伯謙是中國近代海軍中的愛國將領。

1994年9月7日,在威海召開的甲午戰爭10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上,翻案者方儷祥、孫克復、林偉功、林濂藩與會提交了論文。大部分專家認為,根據現有的史料和證據,無法推翻方伯謙在甲午海戰中首先撤離戰場、撞沉揚威艦的事實。

方伯謙遺物

方伯謙故居

同為北洋海軍將士後裔,有人以先祖為榮。有人則四處奔走,為先祖正名。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方伯謙的侄孫女、美籍華人方儷祥女士開始奔走呼籲為方伯謙平反。他們提出西戰場說,認為方伯謙不是逃跑,而是開闢西戰場。縱觀方伯謙在豐島、大東溝兩次海戰的表現,應該認為方伯謙是中國近代海軍中的愛國將領。

1994年9月7日,在威海召開的甲午戰爭10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上,翻案者方儷祥、孫克復、林偉功、林濂藩與會提交了論文。大部分專家認為,根據現有的史料和證據,無法推翻方伯謙在甲午海戰中首先撤離戰場、撞沉揚威艦的事實。

方伯謙遺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