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母乳餵養對寶寶和媽媽都有好處 但以下情況不適合

母乳, 是營養價值最高的食物之一。 但是現在很多年輕媽媽為了保持身材、防止乳房下垂不給孩子餵養母乳, 不過對於嬰幼兒來說, 儘量還是要吃母乳, 這對身體健康是很重要的。 當然由於母體方面的原因, 有時候母乳也是不適合餵養的。 下面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母乳餵養的5大好處

1、促進大腦發育

母乳含有促進大腦發育的牛磺酸、促進鐵吸收的乳鐵傳遞蛋白、預防疾病的溶菌酶、促進組織發育的核苷酸、增強視力的DHA等等, 這些寶貴的營養元素都是奶粉無法仿製的。

奶粉中的牛奶含有數倍於母乳的脂肪、蛋白質、鹽份和礦物質。

這些多餘的物質會增加寶寶的腎負荷以及消化道負擔, 甚至為寶寶將來的健康埋下高血壓、少年糖尿病和青春期肥胖症的隱患。

2、有助寶寶消化

母乳非常容易吸收消化, 奶粉則導致寶寶便秘。 母乳含有生化酶, 有助於寶寶消化, 乳清是母乳的主要蛋白質, 對腸道友好、柔軟易消化, 其養分大多被完全吸收, 所以母乳寶寶的大便非常通暢。

而奶粉的主要蛋白質是酪蛋白, 會形成橡膠般的凝乳, 非常不容易消化, 很少能被完全吸收, 大多成為廢物, 因此奶粉寶寶的大便又硬又臭, 還經常有便秘的痛苦。

3、促進寶寶礦物質的吸收

母乳含有分解和緩、容易消化的天然乳糖, 比奶粉中牛奶的乳糖含量高一倍半。

為了彌補這一點, 奶粉必須添加蔗糖或其他替代品, 使得寶寶的血糖升降過快, 必須大量分泌胰島素和耐壓激素, 對寶寶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母乳中的天然乳糖對寶寶的大腦發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同時它還促進很多礦物質的吸收, 尤其是鈣。

4、使乳房“再發育”

母乳餵養是不會影響乳房原貌的, 如果按照醫生指導哺乳, 母親的乳房在哺乳期後還會變得更加豐滿、結實。 哺乳過程中, 嬰兒吸吮乳頭的動作會不斷刺激母親乳房內分泌乳汁的乳腺組織, 乳腺組織接受外界刺激越多就越發達, 這與肌肉運動越多便越結實的道理一樣。

因此, 堅持母乳餵養的母親在哺乳期後, 乳房會變得更大、更堅挺,

而並非像外間傳言的那樣, 會變得鬆弛、下垂。 即使個別母親在孩子斷奶後出現上述情況, 通過體操健胸等手段, 乳房也完全可以恢復。

5、可以“纖腰”

不少媽媽都擔心會因長時間坐著餵奶而使腹部、腿部肌肉鬆弛、脹大, 甚至出現“千層糕”式的贅肉。 但事實並非如此。 專家說, 餵奶是一個大量消耗熱能的過程, 可以起到“瘦身”的作用。

據瞭解, 哺乳過程中, 母體會消耗大量的熱量, 而消耗熱量的順序依次是腹部、腿部、臂部和臉部。 也就是說, 採取母乳餵養方式哺乳, 腹部皮下脂肪首先會得到消耗。

哪些情況不宜母乳餵養

1、患慢性病需長期用藥如癲癇需用藥物控制者, 甲狀腺功能亢進尚在用藥物治療者, 腫瘤患者正在抗癌治療期間,

這些藥物均可進入乳汁中, 對嬰兒不利。

2、處於細菌或病毒急性感染期母親乳汁內含致病的細菌或病毒, 可通過乳汁傳給嬰兒。 而感染期母親常需應用藥物, 因大多數藥物都可從乳汁中排出, 如紅黴素、鏈黴素等, 均對嬰兒有不良後果, 故應暫時中斷哺乳, 以配方奶代替, 定時用吸乳器吸出母乳以防回奶, 待媽媽病癒停藥後可繼續哺乳。

3、進行放射性碘治療由於碘能進入乳汁, 有損寶寶甲狀腺的功能, 應該暫時停止哺乳, 待療程結束後, 檢驗乳汁中放射性物質的水準, 達到正常後可以繼續餵奶。

4、接觸有毒化學物質或農藥有害物質可通過乳汁使嬰兒中毒, 故哺乳期應避免接觸有害物質及遠離有害環境。 如已接觸者,

必須停止哺乳。

5、患嚴重心臟病心功能衰竭者, 哺乳會使母親的心功能進一步惡化。

6、患嚴重腎臟疾病患有腎功能不全者, 哺乳可加重臟器的負擔和損害。

7、患嚴重精神病及產後抑鬱症患會對嬰兒的安全構成威脅。

8、處於傳染病急性期如母親患開放性結核病, 各型肝炎的傳染期, 此時哺乳對嬰兒感染的機會將增加。 (華龍網整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