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究竟要賺多少才能過得好

最早的一批90後已經奔三, “焦慮”一詞成為他們的口頭禪。 也許“過得好”是個偽命題。 物質追求是個巨大的黑洞, 有時賺再多錢, 也還是有看不見的焦慮壓在每個人心中。

無論是手握高權的領導, 還是在生死邊緣苦苦掙扎的最底層;無論是月入10萬享受高品質生活的金領, 還是月薪三千在大城市寸步難行的畢業生;無論是自由散漫走遍世界的獨立旅行家, 還是偏安一隅的宅男宅女……

“錢”字像一把刀, 懸在每個人頭上。

無論掙多掙少, 錢永遠是問題。

拼命賺錢為了什麼?

馮唐在《一輩子掙多少錢才算夠》一文裡提到,

“掙錢的目的可以簡單概括成三種:為了近期衣食無憂, 為了有生之年衣食無憂, 為了金錢帶來的成就感和權力感。 ”

大部分人還是在“衣食無憂”的目標裡掙扎, 不去想那些遙遠的淩駕萬人之上的成就感, 為了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也要“拼命”賺錢——

時薪15元的兼職生, 一個小時內要收300個餐盤;日薪150元的農民工, 每天要搬上千塊磚;月薪3000元的外賣送餐員, 一天要送上百份餐。 他們幾乎與時間賽跑, 一不留神還有可能被扣一半薪水。

賣早餐的中年夫婦, 因為多找給人5塊錢, 追著摩托車跑了大半條街。 後來實在沒追到, 找錯錢的丈夫狠狠給了自己一巴掌。 小本經營, 賺5塊錢要再賣多少根油條?

為了那麼點錢, 值得嗎?那些說不值得的人, 大多沒有真正長大。

領了工資, 可以帶孩子去吃一頓漢堡薯條, 可以給自己買個能和家人視頻的手機, 能鼓起勇氣去試櫥窗裡那件看上很久的衣服。

賺錢為了什麼?就為這些微不足道的快樂。

而那之後呢?

繼續賺錢, 繼續期待下一次的快樂。

如果已經衣食無憂

有人說, 這樣的生活方式, 人已經淪為賺錢的機器, 脫離了生活本身。 而那些談生活的人, 大多不用操心衣食。

如果你的生活不再需要擔心衣食住行, 是否能夠感受到快樂?

花錢如流水的大學生們, 每月拿著家裡的固定生活費, 不用擔心交不上房租, 五塊錢只不過是一杯飲料, 十塊錢才兩個小時的網費。 然而他們快樂嗎?並不。 專業不對口、找不到實習、考研考公還是考教師……前途渺茫的人如何快樂?

年薪40萬的高管, 隨著收入的增加, 睡眠時間逐漸減少, 嚴重時只能靠吃抗焦慮藥才能入睡, 最終不得不辭掉令人羡慕的工作, 在家修養。 競爭世界裡, 拿著多少薪水意味著要操多大的心, 面對壓力, 能不能扛得過尚且難說,

何談快樂?

不久前, 有一篇名為《月入五萬的西二旗人教你如何活得像月薪五千》的文章爆紅, 一時間引起了大家對於收入與生活品質是否相符的討論, 也同時激發了許多人的共鳴。

在高新產業聚集的北京西二旗, 月入幾萬的程式師們過得近乎無欲無求。

上班、加班、下班, 他們生活沒有波瀾:衣——四季各買一套, 食——食堂和外賣, 住——隨便, 反正大部分時間在公司加班, 行——擠地鐵騎單車, 真花不了幾個錢。

甚至很多人開始被刷新認知:那些拖鞋褲衩叼根煙的可能都是隱藏的互聯網大佬。

這麼說來, 即使衣食無憂, 你的生活也不一定精彩。

快樂嗎?血汗錢變成幾個冰冷的數字轉入帳戶, 你甚至連數錢的快樂都不曾有過。

究竟賺多少才能過得好?

究竟賺多少才能過得好?也許這個問題最終指向的是:究竟怎樣過得好?人終其一生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它和賺錢多少, 沒有直接關係。

有一個學妹小楊, 畢業兩年, 在一家公司做文員, 月薪三千。 這樣的薪水僅夠日常開銷, 然而神奇的是, 她每年會給自己安排一次出國旅行。

從年初開始做攻略,看特價機票,按計劃攢錢。她很清醒,先訂了機票,絕不容許任何干擾因素的出現,每天為自己的旅行目標打滿雞血地工作,然後不管有沒有假期,毫不猶豫地請假出發。

她說,我沒錢,可我還是想看看這個世界。

“看世界”的過程中,也許你會變得越來越富有。

你知道錢不能買來所有,可你站在古建築前回看歷史時,會收穫純粹的金錢不能帶給你的震撼。

你慢慢懂得時間的價值,花2個小時逛街血拼和花2個小時爬一座山,成就感完全不同。

你想變成一個有故事的人,比起帳戶餘額,你更喜歡積攢的火車票,還有旅途中牽過的手。

“我沒有很多錢可我過得很快樂”,這也許才是你真正該嚮往的生活。

不用賺太多,樂在無憂

“薄酒可與忘憂,醜婦可與白頭。徐行不必駟馬,稱身不必狐裘。”古人吟出“富貴於我如浮雲”的豪氣,直教我輩汗顏。

活著就已如此不易。人人都身處霧障之中,還不是在人海中跌撞起伏,咬著牙往前走?說到頭,錢不用賺的太多,但也請你拼盡全力讓自己過得好。

被權力羈絆的痛苦,面對貧窮拼命生存的勇氣,高收入人群生活的無味,低收入群體細微的快樂,一人走遍天下的孤獨,足不出戶的滿足……有很多錢也無助,沒什麼錢也坦蕩。

放棄一些對錢的執拗,也許你會如釋重負。

這世界這樣好,去經歷,去感受,去找一個人共白頭。

過得好的方式千種萬種,但絕不是抱著很多錢靜靜淚流。願你難過時有酒可醉,酒醒了有人陪。

圖片來源於網路

她每年會給自己安排一次出國旅行。

從年初開始做攻略,看特價機票,按計劃攢錢。她很清醒,先訂了機票,絕不容許任何干擾因素的出現,每天為自己的旅行目標打滿雞血地工作,然後不管有沒有假期,毫不猶豫地請假出發。

她說,我沒錢,可我還是想看看這個世界。

“看世界”的過程中,也許你會變得越來越富有。

你知道錢不能買來所有,可你站在古建築前回看歷史時,會收穫純粹的金錢不能帶給你的震撼。

你慢慢懂得時間的價值,花2個小時逛街血拼和花2個小時爬一座山,成就感完全不同。

你想變成一個有故事的人,比起帳戶餘額,你更喜歡積攢的火車票,還有旅途中牽過的手。

“我沒有很多錢可我過得很快樂”,這也許才是你真正該嚮往的生活。

不用賺太多,樂在無憂

“薄酒可與忘憂,醜婦可與白頭。徐行不必駟馬,稱身不必狐裘。”古人吟出“富貴於我如浮雲”的豪氣,直教我輩汗顏。

活著就已如此不易。人人都身處霧障之中,還不是在人海中跌撞起伏,咬著牙往前走?說到頭,錢不用賺的太多,但也請你拼盡全力讓自己過得好。

被權力羈絆的痛苦,面對貧窮拼命生存的勇氣,高收入人群生活的無味,低收入群體細微的快樂,一人走遍天下的孤獨,足不出戶的滿足……有很多錢也無助,沒什麼錢也坦蕩。

放棄一些對錢的執拗,也許你會如釋重負。

這世界這樣好,去經歷,去感受,去找一個人共白頭。

過得好的方式千種萬種,但絕不是抱著很多錢靜靜淚流。願你難過時有酒可醉,酒醒了有人陪。

圖片來源於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