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20年的幼教生涯,她從來不對孩子發脾氣,她怎麼做到的?

1、

有關所謂的“問題孩子”, 先說一個我身邊的一個例子。

這是我好朋友的兒子, 孩子特別聰明, 在某些方面特別有天賦, 例如空間感特別強。

走過一次的路, 他能完全記住完全無誤;對數位敏感, 20個數位報一遍下來, 能記住完全不出錯……但這個孩子在別人眼中就是“問題”孩子——執拗、偏執、敏感, 是不是就拉響警報哭鬧不止, 實在讓大人太痛苦了。

尤其是3歲多時, 他語言表達不太清晰, 但又想掌控局面。 例如, 早上起床, 他起床將他玩積木, 然後你無意間弄亂了一塊, 他會要求擺放回去, 一點都不能錯位, 如果你當時完全沒留意位置, 無法復原, 他就會抓狂哭鬧一個早上;例如, 出門前, 他要求大人按他的步驟來完成某些事情, 先放某樣東西, 再擺哪件東西, 接著該幹什麼……如果你沒有按他的步驟, 或者哪一步弄錯了, 他的語言就是這樣:不對不對, 是這裡這裡;不是不是,

你錯了!重新來一遍, 你先在這裡, 拿這個, 到那裡, 東西是這樣放著的……

想像下, 大人著急要出門, 配合他重複了四五次後, 他說不對還要重新再來, 你崩潰麼?其實孩子也一樣崩潰, 我明明都告訴你怎麼做了, 你為什麼就是做不對, 為什麼就不能我按的要求來。 到最後, 大家都沒耐心了, 孩子大哭, 大人大吼。

對此, 我和朋友討論過很多次, 首先, 我們明白這應該是他的“秩序敏感期”與他的“強大的空間思維”造成的, 得順著來;其次, 有時候真的沒法完全理解他的語言;還有, 孩子對某些東西太細了, 一不小心就踩到他的地雷, 就炸了。 雖然我們沒有一個好的方式可以來解決, 但還好, 我朋友做到了耐心的陪伴, 一遍錯了再來一遍,

慢慢地, 這些問題就不存在了。

2、

諸如此類的問題, 幼稚園就更不用提了, 孩子們問題行為更是各式各樣的。 例如:

有“固執”的孩子。 入園時, 不肯與老師與同學互動, 每天待在固定的位置上, 等媽媽來接他;問他要喝水嗎?因為“我媽媽沒有說我可以喝水”, 所以他拒絕喝水;如果老師不經他同意,

幫他疊被子了, 他會一直哭鬧不止;說好的事情, 如果改變, 他就無法理解……

有“看到喜歡的東西, 就忍不住放進自己的包包”的孩子。 在家, 偷偷地拿走姐姐的東西;在學校, 拿老師的獎品, 拿同學的髮夾……總之, 她喜歡的, 就偷偷地拿走, 媽媽打也沒有, 老師說也沒用……

不明原因就生悶氣的孩子。 孩子特別難相處, “一下這個不要, 問她要什麼她也不說”;早上因為媽媽買了不是她想要的早餐, 她就乾脆閉上眼睛進教室, 拿書包、喝水, 但也不說為什麼要這樣……

說個不停的孩子。 一天二十四小時只要醒著, 不會安靜超過五分鐘。 在家裡, 不停地說;在學校, 不停地講, 讓父母、老師都極其煩惱。

……

諸如此上的孩子, 自己家裡來一個你會怎麼辦嗎?估計早吃不消了,

這需要家長付出更多的耐心, 用更多的智慧來解決的問題。 也很難想像, 成天面對孩子的幼教工作者, 該用多少的心力, 才能化解這些孩子們成長中的問題。

3、

然而她做到了!她是誰? 她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她是鄭婉瑜(MP Masterpiece English Academy的校長),幼教經驗20年,最驕傲的事情是:從來沒有對學齡前的孩子動過怒!面對孩子搗蛋、鬧脾氣等行為,永遠有方法突破孩子心防,溝通輕鬆搞定。她善於通過孩子的願,瞭解孩子每句話背後代表的意義;能夠用孩子的邏輯,化解孩子的情緒;懂得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進而培養出自信、有責任感、懂得感恩的孩子。

這些,在她的《用孩子的邏輯,化解孩子的情緒》一書中,以她與孩子們的互動為案例,道出了一個幼教工作者如何以她的智慧與愛,來一一解決孩子們的問題。這是我讀過的最為溫馨的,卻又是最為專業的親子教養的書籍。搗蛋、說謊、鬧脾氣等等,這些孩子的逆反行為,她都以最有效的方式輕鬆搞定,對此,她總結為一句話,即“用孩子的邏輯,化解孩子的情緒”,並用其20多年來和孩子的“實戰對話”,讓我們看到她是如何高效地與孩子溝通,如何來解決這些問題,並在每個案例之後都附有簡潔有用的總結。

看完整本書,讓你頓時有些“石化”,那些我們簡直“忍無可忍”的問題,她竟然能如此智慧的與孩子“過幾招”,問題就解決了;也讓我倍加感動,大概真的是一個對孩子如此有愛的人,才會如此善用自己的智慧,真正蹲下來去和孩子對話吧!相比如今“虐童”屢屢發生的幼稚園,簡直想讓孩子去她所在的幼稚園再呆上幾年。

對愛說話的孩子,她的方法是:讓孩子當她的小助手,要一直說話。然後帶他去其他班級巡查,自己模仿孩子的行為不停地說話,讓孩子看到:一個人在不適宜的場合說話,別人是怎樣的感覺。即從第三者的角度觀察,一直說對其他人的影響。目的不是阻止他說話,而是教他在對的時間說話。

對愛生悶氣的孩子,她如此引導的:直接詢問她的問題,不說服他不生氣,也不諷刺他,而是告訴他正確的做法,把生氣的原因講出來。但在溝通過程中,仍然要把是非對錯告訴孩子,不能他們覺得,誰讓自己不開心,就是對方的錯。

對忍不住將“拿”東西的孩子,她是這樣做的:第一時間,私下找來談話。給他信心讓她能夠自己把事情說出來。如果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對,卻說無法控制自己,則直接告訴她,不是沒有沒辦法控制,只要她需要大人告訴她方法。在整個過程中,要保護好孩子,不要當眾去揭穿她,給予她改正的機會,並告訴她得到東西有很多方法:比如通過好的表現得到獎品;比如告訴大人我很喜歡希望自己能擁有。而且,“其實很多東西都很漂亮,但我們不一定都要喜歡,喜歡的話,也不一定都要帶回家”。因為小孩一旦覺得大人認定他是不好的,她會更加不願意改。

4、

整本書中,全是“實戰案例”,幾乎能找到任何一種 “問題”孩子的處理方法,也能看到作者是如何在與孩子對話中,迅速快捷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而且解決的方式,如此優雅智慧、如此的心平氣和。

所有的溝通效果都“一勞永逸”嗎?當然不,作者提到:小孩在犯錯時,第一時間就該禁止,拿出父母的權威來糾正他。事後若一再發生同樣的事,就表示這件事不是責備就能解決的,需要不先入為主,真心傾聽孩子的心聲再引導他們改正。

孩子生來都是單純如一張白紙,他們身上所謂的“問題”,只不過是他們的本能塗鴉,其實都不能算是問題,就像我們看不懂他塗鴉的故事一樣,我們無法解碼他的情緒,看不懂也就不懂得如何引導他們,但我們一定要記得:父母越優雅,孩子會越乖,因為心平氣和的溝通,我們才能瞭解孩子最真實的內心,才能用孩子的邏輯,化解孩子的情緒,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

文/範恒杏(頭條認證自媒體、家庭美育推廣人、豆瓣親子專欄作者、品酒師。編著出版有《葡萄酒課》)

更多請關注 頭條號/微信公眾號 全職媽媽育兒筆記

她是鄭婉瑜(MP Masterpiece English Academy的校長),幼教經驗20年,最驕傲的事情是:從來沒有對學齡前的孩子動過怒!面對孩子搗蛋、鬧脾氣等行為,永遠有方法突破孩子心防,溝通輕鬆搞定。她善於通過孩子的願,瞭解孩子每句話背後代表的意義;能夠用孩子的邏輯,化解孩子的情緒;懂得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進而培養出自信、有責任感、懂得感恩的孩子。

這些,在她的《用孩子的邏輯,化解孩子的情緒》一書中,以她與孩子們的互動為案例,道出了一個幼教工作者如何以她的智慧與愛,來一一解決孩子們的問題。這是我讀過的最為溫馨的,卻又是最為專業的親子教養的書籍。搗蛋、說謊、鬧脾氣等等,這些孩子的逆反行為,她都以最有效的方式輕鬆搞定,對此,她總結為一句話,即“用孩子的邏輯,化解孩子的情緒”,並用其20多年來和孩子的“實戰對話”,讓我們看到她是如何高效地與孩子溝通,如何來解決這些問題,並在每個案例之後都附有簡潔有用的總結。

看完整本書,讓你頓時有些“石化”,那些我們簡直“忍無可忍”的問題,她竟然能如此智慧的與孩子“過幾招”,問題就解決了;也讓我倍加感動,大概真的是一個對孩子如此有愛的人,才會如此善用自己的智慧,真正蹲下來去和孩子對話吧!相比如今“虐童”屢屢發生的幼稚園,簡直想讓孩子去她所在的幼稚園再呆上幾年。

對愛說話的孩子,她的方法是:讓孩子當她的小助手,要一直說話。然後帶他去其他班級巡查,自己模仿孩子的行為不停地說話,讓孩子看到:一個人在不適宜的場合說話,別人是怎樣的感覺。即從第三者的角度觀察,一直說對其他人的影響。目的不是阻止他說話,而是教他在對的時間說話。

對愛生悶氣的孩子,她如此引導的:直接詢問她的問題,不說服他不生氣,也不諷刺他,而是告訴他正確的做法,把生氣的原因講出來。但在溝通過程中,仍然要把是非對錯告訴孩子,不能他們覺得,誰讓自己不開心,就是對方的錯。

對忍不住將“拿”東西的孩子,她是這樣做的:第一時間,私下找來談話。給他信心讓她能夠自己把事情說出來。如果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對,卻說無法控制自己,則直接告訴她,不是沒有沒辦法控制,只要她需要大人告訴她方法。在整個過程中,要保護好孩子,不要當眾去揭穿她,給予她改正的機會,並告訴她得到東西有很多方法:比如通過好的表現得到獎品;比如告訴大人我很喜歡希望自己能擁有。而且,“其實很多東西都很漂亮,但我們不一定都要喜歡,喜歡的話,也不一定都要帶回家”。因為小孩一旦覺得大人認定他是不好的,她會更加不願意改。

4、

整本書中,全是“實戰案例”,幾乎能找到任何一種 “問題”孩子的處理方法,也能看到作者是如何在與孩子對話中,迅速快捷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而且解決的方式,如此優雅智慧、如此的心平氣和。

所有的溝通效果都“一勞永逸”嗎?當然不,作者提到:小孩在犯錯時,第一時間就該禁止,拿出父母的權威來糾正他。事後若一再發生同樣的事,就表示這件事不是責備就能解決的,需要不先入為主,真心傾聽孩子的心聲再引導他們改正。

孩子生來都是單純如一張白紙,他們身上所謂的“問題”,只不過是他們的本能塗鴉,其實都不能算是問題,就像我們看不懂他塗鴉的故事一樣,我們無法解碼他的情緒,看不懂也就不懂得如何引導他們,但我們一定要記得:父母越優雅,孩子會越乖,因為心平氣和的溝通,我們才能瞭解孩子最真實的內心,才能用孩子的邏輯,化解孩子的情緒,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

文/範恒杏(頭條認證自媒體、家庭美育推廣人、豆瓣親子專欄作者、品酒師。編著出版有《葡萄酒課》)

更多請關注 頭條號/微信公眾號 全職媽媽育兒筆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