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廣州車展最「不走尋常路」的車?沒想到居然是它

一旦說到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的落地應用, 大家似乎還是習慣將注意力放在轎車、 SUV、MPV等私家車型上。 不過, 除了剛才提到的這些車型之外,

輕客車上也開始應用一些前沿技術。

比較有意思的是上汽大通這次在廣州車展上市的 FCV80。 從名字你應該能看出來, 這是一輛氫燃料電池新能源車, 因此, 它也具有了百萬級的補貼前售價:130 萬。

而在扣除 50 萬的國家補貼以及 50 萬的地方補貼後(地方補貼金額同樣適用於上海之外的地區), 使用者實際支付價格為 30 萬元。 按照上汽大通的說法, 目前他們已經收到了 100 台左右的 FCV80 訂單。

當然, 除了動力系統方案非常「獨特」, 上汽大通還把無人駕駛技術搭載到了 FCV80 車型上進行技術演示。 氫燃料動力 +無人駕駛, 在整個廣州車展上, FCV80 都可以算得上是很「極客」的一款車了。

首款燃料電池輕客車型

根據上汽大通的說法, 這一次上市的 FCV80 是全球首款燃料電池輕客車型。 既然講到了「燃料電池」這個概念, 咱們就先來看看這輛 FCV80 的動力系統:上汽大通使用氫燃料電池作為主要動力來源, 同時他們還在車上配備了容量為 14.3kWh 的磷酸鐵鋰電池作為輔助動力來源。

其中純氫續航 260 公里, 純電續航 45 公里。

而在 40km/h 等速條件下, FCV80 的最大續航里程則能達到 500 公里, 其中純氫續航 440 公里, 純電續航 60 公里。

考慮到一些用戶可能擔心的氫燃料電池車保養維修問題, 上汽大通給出的解決方案是:提供 5 年或 10萬公里的免費保養期、 5 年或 10 萬公里的整車質保期, 電池、電機、電控、電堆等核心零部件質保期為 5 年或 20 萬公里。

其實對於氫燃料電池車型, 更多人關心的還是加氫問題, 而上汽大通也為大家實地演示了一下如何為FCV80 加氫, 這也是我第一次走進加氫站實地體驗。

首先, 操作員需要觸摸尖端 5-7 秒去除身上的靜電。

隨後, 還需要為車輛去除靜電。 為了安全起見, 氫氣洩露檢測也需要執行。 所有步驟全部完畢後, 就可以接入管道加氫, 這期間還需要進行氫氣洩露二次檢測。

整個加氫過程大約全長三分鐘, 與我們平時加油的耗時基本一致。

至於一些人可能會擔心的安全問題, 上汽大通方面告訴 GeekCar,他們在 FCV80 上使用了一套安全機制,其中包括氫濃度即時監測及保護、氫氣過壓保護、氫限流保護、特殊情況自斷氫保護、氫洩露防護主動控制、高壓安全設計保護、碰撞安全設計保護、涉水安全設計保護、主要系統具備 24 小時遠端監控等等。另外據我觀察,為了安全起見,體驗過程中,操作人員必須將電子設備放在室內,與加氫設備隔離。

針對特定場景下的無人駕駛方案

其實除了家用轎車之外,某種角度上來看,輕客車型的應用場景或許同樣適合無人駕駛。今年 9 月份的時候,上汽大通為京東研發的無人駕駛支線物流車進行了路測。而這一次,他們則透露,上汽大通在FCV80 上也搭載了一套無人駕駛解決方案。不過,這款無人駕駛版本 FCV80 只面向政府、園區等用戶進行示範運營,並不向私人用戶對外銷售。

在一片封閉道路內,我進入這輛無人駕駛 FCV80 車內實際體驗了一下。低速場景下,駕駛員不需要執行任何操作,車輛可以自動完成加速、減速、轉彎以及停車動作。車上的工程師告訴我,這輛 FCV80上搭載的是他們的無人駕駛 1.0 版本方案,其中用到了 2 個前後向毫米波雷達、 4 個側向毫米波雷達、12 個超聲波雷達以及攝像頭等設備進行感知,定位方面使用則是差分技術。

到了 2.0 版本的無人駕駛解決方案上,由於成本進一步降低,他們將會考慮使用雷射雷達。現階段,他們的無人駕駛合作夥伴包括博世、德爾福、英偉達、采埃孚、Mobileye、高德地圖以及千尋位置等公司。

根據他們的計畫, 2018 年將推出基於結構化道路、定制化場景的無人駕駛商業化解決方案,同時逐步拓展到工業園區、港口等商業應用場景中。而在 2019 年時,上汽大通則準備推出配備高速路自動駕駛和自主泊車功能的全新產品。不過,現階段,他們在無人駕駛業務方面的注意力依然放在園區內部場景。

FCV80 的戰略意義

同時將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以及無人駕駛技術放在一輛輕客車型上, FCV80 對於上汽大通而言一定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之前,我們也提到過上汽的「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用化」新四化戰略,而 FCV80 某種意義上也算是上汽在「新四化」戰略下的佈局。

事實上,在燃料電池領域,上汽大通的累計投入已經超過了 10 個億,同時,他們還是現階段唯一一家通過工信部 39 號文的燃料電池車生產企業。據我們瞭解,為了確保燃料電池車的安全,工信部 39 號文中,燃料電池車產品專項檢驗專案一共包含 10 項專項檢驗,涉及 18 個標準。

另外,他們已經連續 16 年開發燃料電池汽車, 發佈 34 份燃料電池汽車企業標準、獲得 312 項相關專利。因此,推動燃料電池車型落地一定也是上汽大通重點考慮的一項佈局。

不止是 FCV80,在廣州車展上,上汽大通在發佈會現場宣佈,今後大通所有車型平臺都將開發新能源車型。在他們看來,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純電動、混動、燃料電池車將各具優勢。而這也是國內車企對於氫燃料電池這種技術路線的最全面落地計畫。

至於無人駕駛,由於 FCV80 經常用於一些特定場景,這也就決定了這類車型具備向無人駕駛轉變的市場潛力。上汽大通選擇在此時將無人駕駛技術放在 FCV80 上進行示範運營,也可以理解為提前佈局,為今後的大規模應用做好充分準備。

在純電動車以及插電混動車當道的趨勢之下,上汽大通花更多心思投入到氫燃料電池車型,的確像我們標題所說的那樣,有些不走尋常路。至於這種路線到底靠不靠譜,與無人駕駛技術結合之後,到底有多大的想像空間,就需要市場以及上汽大通給我們答案了。

原創聲明: 本文為 GeekCar 原創作品,歡迎轉載。轉載時請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自 GeekCar」,並附上原文連結,不得修改原文內容,謝謝合作!

上汽大通方面告訴 GeekCar,他們在 FCV80 上使用了一套安全機制,其中包括氫濃度即時監測及保護、氫氣過壓保護、氫限流保護、特殊情況自斷氫保護、氫洩露防護主動控制、高壓安全設計保護、碰撞安全設計保護、涉水安全設計保護、主要系統具備 24 小時遠端監控等等。另外據我觀察,為了安全起見,體驗過程中,操作人員必須將電子設備放在室內,與加氫設備隔離。

針對特定場景下的無人駕駛方案

其實除了家用轎車之外,某種角度上來看,輕客車型的應用場景或許同樣適合無人駕駛。今年 9 月份的時候,上汽大通為京東研發的無人駕駛支線物流車進行了路測。而這一次,他們則透露,上汽大通在FCV80 上也搭載了一套無人駕駛解決方案。不過,這款無人駕駛版本 FCV80 只面向政府、園區等用戶進行示範運營,並不向私人用戶對外銷售。

在一片封閉道路內,我進入這輛無人駕駛 FCV80 車內實際體驗了一下。低速場景下,駕駛員不需要執行任何操作,車輛可以自動完成加速、減速、轉彎以及停車動作。車上的工程師告訴我,這輛 FCV80上搭載的是他們的無人駕駛 1.0 版本方案,其中用到了 2 個前後向毫米波雷達、 4 個側向毫米波雷達、12 個超聲波雷達以及攝像頭等設備進行感知,定位方面使用則是差分技術。

到了 2.0 版本的無人駕駛解決方案上,由於成本進一步降低,他們將會考慮使用雷射雷達。現階段,他們的無人駕駛合作夥伴包括博世、德爾福、英偉達、采埃孚、Mobileye、高德地圖以及千尋位置等公司。

根據他們的計畫, 2018 年將推出基於結構化道路、定制化場景的無人駕駛商業化解決方案,同時逐步拓展到工業園區、港口等商業應用場景中。而在 2019 年時,上汽大通則準備推出配備高速路自動駕駛和自主泊車功能的全新產品。不過,現階段,他們在無人駕駛業務方面的注意力依然放在園區內部場景。

FCV80 的戰略意義

同時將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以及無人駕駛技術放在一輛輕客車型上, FCV80 對於上汽大通而言一定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之前,我們也提到過上汽的「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用化」新四化戰略,而 FCV80 某種意義上也算是上汽在「新四化」戰略下的佈局。

事實上,在燃料電池領域,上汽大通的累計投入已經超過了 10 個億,同時,他們還是現階段唯一一家通過工信部 39 號文的燃料電池車生產企業。據我們瞭解,為了確保燃料電池車的安全,工信部 39 號文中,燃料電池車產品專項檢驗專案一共包含 10 項專項檢驗,涉及 18 個標準。

另外,他們已經連續 16 年開發燃料電池汽車, 發佈 34 份燃料電池汽車企業標準、獲得 312 項相關專利。因此,推動燃料電池車型落地一定也是上汽大通重點考慮的一項佈局。

不止是 FCV80,在廣州車展上,上汽大通在發佈會現場宣佈,今後大通所有車型平臺都將開發新能源車型。在他們看來,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純電動、混動、燃料電池車將各具優勢。而這也是國內車企對於氫燃料電池這種技術路線的最全面落地計畫。

至於無人駕駛,由於 FCV80 經常用於一些特定場景,這也就決定了這類車型具備向無人駕駛轉變的市場潛力。上汽大通選擇在此時將無人駕駛技術放在 FCV80 上進行示範運營,也可以理解為提前佈局,為今後的大規模應用做好充分準備。

在純電動車以及插電混動車當道的趨勢之下,上汽大通花更多心思投入到氫燃料電池車型,的確像我們標題所說的那樣,有些不走尋常路。至於這種路線到底靠不靠譜,與無人駕駛技術結合之後,到底有多大的想像空間,就需要市場以及上汽大通給我們答案了。

原創聲明: 本文為 GeekCar 原創作品,歡迎轉載。轉載時請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自 GeekCar」,並附上原文連結,不得修改原文內容,謝謝合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