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朝年間,工人為乾隆修建行宮,挖出十幾條鯽魚,吃了之後暴死!

導讀:清朝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乾隆第六次也是最後一次南巡, 乾隆好大喜功, 過慣了奢侈腐敗的帝王生活, 即使是出行在外, 也一向喜歡講究排場, 搞闊氣。 皇帝有要求, 沿途所經過的各地官員自然不敢怠慢, 紛紛竭盡所能, 疏浚河道, 修橋鋪路, 大興土木, 只為讓乾隆走得痛快, 過得舒服, 至於騷擾民間百姓, 沒有人在意。

“上有天堂, 下有蘇杭”, 杭州作為乾隆非常喜歡的一個城市, 自然更要重視起來, 杭州知府為了迎接乾隆的到來, 很早就開始召集當地的能工巧匠, 在鳳凰山南宋皇宮的舊址上, 為乾隆修建豪華行宮,

以備乾隆大駕來臨時居住。

按照規劃, 工人們要在這裡挖掘一個大坑, 作為行宮的荷花池, 結果工人們才挖掘了幾尺深, 竟然挖出了一處宮殿中的池塘遺址, 還有用白玉雕琢而成的欄杆, 這些欄杆花紋精美, 造型生動, 應該是南宋宋高宗趙構居住的德壽宮的遺物。

更加奇怪的是, 工人們還在池塘地下的泥土中, 發現了十多條鯽魚, 這些鯽魚有一尺多長, 但是卻都沒有眼睛, 這池塘已經乾涸沒有水了, 鯽魚是如何生活的?而且鯽魚又沒有長腳, 不可能自己鑽到土裡面, 那麼只有一個解釋, 那就是這些鯽魚應該是從南宋的時候就在這個池塘裡生活, 到現在為止在地底下埋了有六七百年了, 可是問題又來了, 這些鯽魚怎麼能夠存活這麼長的時間呢?

工人們不管這些, 他們之中有幾個膽子大的, 拿了幾條鯽魚, 將鯽魚刮去魚鱗, 開剝洗乾淨, 然後加入作料煮熟吃了。 可是工人們吃了鯽魚之後不久就紛紛哀嚎著暴斃而死, 看來是這鯽魚體內有毒。

這下子其餘的工人們害怕了, 趕緊將剩下的鯽魚扔到了江水裡面, 只見這些鯽魚遊到了江水中游之後, 不久就風浪大作, 有好幾十條大魚圍繞著這些鯽魚遊走了, 人們都很驚訝。

我們知道, 趙構的廟號是“高宗”, 而且趙構做了太上皇, 將皇位禪讓給了宋孝宗;而乾隆的廟號也是“高宗”, 乾隆也做了太上皇, 也將皇位禪讓給了嘉慶, 這兩人有著很多共同點。

而乾隆在杭州的行宮, 正好修建在了宋高宗居住的德壽宮的舊址上, 這也算是很有意思的巧合了, 看起來乾隆和宋高宗還是真的很有緣分啊。

高宗第六次南巡, 有司于鳳凰山宋故宮址, 葺治行宮。 掘地為池, 下鍤數尺, 適得舊池, 欄杆皆白玉石琢成, 雕鏤精絕, 蓋德壽舊基也。 池底泥土中, 獲鯽魚十餘頭, 長巨尺餘而無目, 大約埋於地下六七百年之故。 工人烹食數尾, 頃刻皆暴死, 乃懼。 舉余者棄之江, 浮至中流, 風浪陡作, 有大魚數十翼之去,人皆異之。

有大魚數十翼之去,人皆異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