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銅鏡實用:“中國結”或由銅鏡直接催生演變成為藝術品

早期的小型銅鏡的使用僅限於照容, 可供隨身攜帶, 方便生活。 春秋戰國之前大量流行的小鼻鈕素鏡, 其鼻鈕穿孔之小, 過繩即有困難, 穿系更不容易, 這時及以後很長一段時間, 銅鏡的使用主要應是手持照容。

早期銅鏡

後來銅鏡形體變大, 鏡鈕穿孔也隨之變大, 穿繩和穿系成為必要, 這樣既有利於把持使用, 又防止銅鏡脫落, 因為漢唐銅鏡易碎, 且很貴重, 如果失手落地, 其損失是無可挽回的。 在這種情況下, 銅鏡的穿系就顯得不僅必要, 而且重要。

鏡鈕之各式同心結舉圖

“中國結”可能是銅鏡直接催生並發展起來的。 據資料載, “中國結”起源於春秋戰國前後, 與銅鏡鏡背之鈕直接相關。 我們的祖先在每天都要使用的銅鏡上, 用各種不同顏色和織料的絲絡, 打上各不相同的結穗, 其要求線繩不僅是一以貫之, 且必須是同心同圓, 牢固對稱, 寓有百年同好、永結一心之意, 與銅鏡的形狀、圖飾融為一體。

中國結

這種同心結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 其形式千變萬化、絢麗多彩, 獨具一格地凝結著中國情結, 是勞動者用才智創造的一種民間藝術品。 我們可以試想, 光亮團圓的鏡形, 皎如明月的鏡面, 美如丹青的紋飾, 配以飄渺輕柔的同心彩結, 其營造的和諧氣氛是何等的浪漫。

漢代:減地八鳳鏡

漢唐銅鏡都很貴重, 如果形體較大, 便需特別保管。 考古證實, 漢代已有用錦緞香袋包裹銅鏡的專用繡品, 十分奢華貴重, 是當時貴族生活的真實記錄。

宋代:仿漢昭明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