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旅遊故事|鳴翠湖

鳴翠湖

鳴翠湖原名道祖湖, 為明代長湖之中段, 因其葦叢搖綠, 鳥啼其間, 故易名之曰鳴翠湖。 景區湖光戲柳, 草樹煙綿, 百鳥翔集,

魚躍其間。 不是江南, 勝似江南。 鳴翠湖總占地10000餘畝, 其中濕地8000畝, 綠化及其他用地2000畝, 是銀川市東部面積最大的自然濕地保護區。

鳴翠湖歷史悠遠。 早在明末清初, 這裡就是清初第一良將趙良棟的家鄉所在地, 康熙親征葛爾丹時與此經過抵達興慶府,

趙良棟的後裔現還居於掌政鎮, 景區內還出土了趙良棟的石質墓葬製品, 景區內有興慶區七大古井之一的道祖廟古井。 鳴翠湖原名道祖湖, 2000年, 銀川市政府開發濕地湖泊資源, 因其翠葦搖搖, 百鳥喧喧, 遂更名為鳴翠湖。

鳴翠湖文化底蘊濃厚, 兩千多年前,

秦皇漢武, 文攻武略, 使中原文化早早就在鳴翠湖所在的邊塞小鎮掌政鎮紮根。 自漢代以來, 鳴翠湖所在的掌政鎮在歷史中幾經起伏, 逐漸發展起了代表河套地區最高耕作水準的農耕文明。 明清時代, 這裡已經是成熟的魚米耕作之鄉。 “神河浩浩來天際, 別絡分流來漢(延)渠。 萬頃腴田憑灌溉, 千家禾黍足耕鋤”。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六個兒子朱栴(靖慶王)在寧執政48年, 他的詩句在追憶前任功績的同時, 也對當時的農耕生活進行了寫照, 鳴翠湖所在的掌政鎮是承載多元文化的歷史名堡。 據史書記載, 漢代中央政權為了戍邊固城, 開始向今天的銀川平原大規模的移民, 開渠引灌, 屯田殖穀。

漢武帝元鼎五年(西元前112年), 今銀川平原黃河以西的數座屯田城堡先後建成, 在當時的歷史大背景下, 興起了一座管理屯田戍邊、開渠殖穀事業的北典農城。 此後, 在中央政權和北方少數民族的衝撞中, 先前建設的城池曆有沉浮。 十六國時期, 赫連勃勃(西元407年—431年在前人飲汗城的城址的基礎上建立大夏國,

並於413年(東晉安帝義熙九年)在此建麗子園。 南北朝時期, 這裡是著名的懷遠縣城址所在地。 從飲汗城算起, 歷經隋唐, 舊懷遠縣城在掌政鎮一帶存在了約有300多年的歷史。 此後經過3個多世紀的沉寂, 到了北宋元年間, 黨項族拓拔氏興起, 經過三代首領的苦心經營, 李元昊於北宋寶元元年(1038年)建立西夏國, 建都在懷遠新城(1020年李元昊之父李德明已將懷遠縣升為興州)名為興慶府。 鬥轉星移, 歷史到明清時期。 掌政堡成為寧夏14堡之一(清為24堡之一)。 從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設置張政堡至1949年寧夏解放, 張政堡建置存在了550餘年。 1949年解放後, 張政改為“掌政”稱掌政鄉(文革時稱公社)。 2002年11月劃歸銀川市興慶區, 稱掌政鎮。朝代的更替、民族的融合,使這裡積澱了厚重的多元文化。

鳴翠湖的文化景觀龍騰道、黃河水車、濕地科普展廳、道祖廟遺址及附近出土的文物,無不彰顯了這裡濃郁的文化品味。鳴翠湖龍騰道由80根龍柱組成,形態迥異,氣勢壯觀。寧夏舊有祭龍古俗,黃河東岸曾建龍王廟,奉祀莎羅模、祈答刺模、失哈刺模神龍。考諸志乘,龍王之名疑系古蕃名,其意不詳。明代尚書王遜《莎羅模龍王祠碑記》載:賀蘭山亦有莎羅模龍神祠,後毀于元季,明代重修。西夏陵曾出土雕龍欄柱和龍飾碑緣,可證西夏黨項人有奉祀龍王之俗。賀蘭山毀於元代之莎羅模神龍祠疑建於西夏,若此,龍飛升于黃河之濱,鳴翠湖畔,矯健多姿,喻意深邃,為鳴翠湖更深一景。龍為華夏諸民族共有之圖騰,構建龍騰道,即追循西夏古意,或為西夏龍王之稱。

自助遊路線:銀川南門五星飯店11路中巴至鳴翠湖站下車

自駕遊路線:銀川大團結廣場→石油城→掌政鎮→鳴翠湖

Tel:0951-6121966 (行銷部) 0951-6121959(售票處)

(資料來源於網路)

稱掌政鎮。朝代的更替、民族的融合,使這裡積澱了厚重的多元文化。

鳴翠湖的文化景觀龍騰道、黃河水車、濕地科普展廳、道祖廟遺址及附近出土的文物,無不彰顯了這裡濃郁的文化品味。鳴翠湖龍騰道由80根龍柱組成,形態迥異,氣勢壯觀。寧夏舊有祭龍古俗,黃河東岸曾建龍王廟,奉祀莎羅模、祈答刺模、失哈刺模神龍。考諸志乘,龍王之名疑系古蕃名,其意不詳。明代尚書王遜《莎羅模龍王祠碑記》載:賀蘭山亦有莎羅模龍神祠,後毀于元季,明代重修。西夏陵曾出土雕龍欄柱和龍飾碑緣,可證西夏黨項人有奉祀龍王之俗。賀蘭山毀於元代之莎羅模神龍祠疑建於西夏,若此,龍飛升于黃河之濱,鳴翠湖畔,矯健多姿,喻意深邃,為鳴翠湖更深一景。龍為華夏諸民族共有之圖騰,構建龍騰道,即追循西夏古意,或為西夏龍王之稱。

自助遊路線:銀川南門五星飯店11路中巴至鳴翠湖站下車

自駕遊路線:銀川大團結廣場→石油城→掌政鎮→鳴翠湖

Tel:0951-6121966 (行銷部) 0951-6121959(售票處)

(資料來源於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