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買部手機竟欠下40余萬元 警方教你識破“校園貸”四大騙局

近日, 瀋陽市公安局案件管理中心微信平臺連續接到大學生因“校園貸”遭遇詐騙的諮詢和投訴。 瀋陽一大學生為買iPhone輕信“校園貸”, 結果利滾利欠下40余萬元……

“校園貸”的渾水有多深?怎麼識破“校園貸”的騙局?11月16日, 瀋陽警方梳理了四種“校園貸”騙局, 提醒大學生謹防受騙。

騙局1:只需身份證就能貸款 手續簡便

有些大學生急於用錢, 卻不好意思向父母開口要, 於是在毫無甄別能力的情況下, 上網尋求解決管道。 正規管道貸款所需手續複雜, 而網上貸款的手續很簡便, 有的“校園貸”網站甚至稱只需提供身份證即可辦理貸款。

然而一旦提供身份證辦理貸款, 就會被以“貸款需要收取手續費”、“繳納保證金”等藉口, 騙取一定費用。

應對:如有貸款需求, 在貸款前要瞭解貸款的基本常識, 並通過正規管道貸款, 不要貪圖小利而向網路、地下等非法貸款公司貸款, 不要輕信“手續簡便”的說法, 可能在簡便的手續背後, 隱藏著更大的“貸款陷阱”。

騙局2:“0首付” 最終演變成“無底洞”

騙局3:發展下線可賺“好處費”

一名大學生身陷“校園貸”, 因無法償還之前的貸款, 便應“校園貸”公司要求發展下線, 拉人貸款, 同時扮演受騙者和施騙者雙重角色。 在一般情況下, 受騙者拉他人貸款, 往往因對方承諾會給500元-2000元不等的好處費, 同時騙子還承諾“貸出來的錢不用本人還”。

大學生在騙子的蠱惑下, 對這樣的致富方式心存僥倖。

應對:不要貪圖小便宜, 更不要輕易答應替他人做擔保。 如果發現身邊的同學朋友深陷“校園貸”, 要及時制止。

騙局4:冒用大學生身份貸鉅款潛逃

一旦有大學生提供身份證等資訊辦理“校園貸”, 不法分子可能會通過使用大學生的身份證, 在多個貸款平臺進行貸款, 往往貸款數額巨大。 而此後, 騙子就會銷聲匿跡, 多個貸款平臺所欠下的巨額款項, 都會計入大學生的名下, 無力償還。

應對:保護好個人身份證等重要個人資訊, 不要隨意將身份證借他人用, 更不要隨意將身份資訊提供給他人, 防止被不法分子冒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