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什麼宋朝叫南宋和北宋,而晉朝卻像漢朝一樣叫東晉和西晉?

曹魏時期以洛陽為中心, 習慣稱漢水流域荊州(魏屬)為南, 稱淮河流域即徐州和揚州(魏屬, 實為江北部分)為東。 故而置征/鎮南將軍府于荊州, 鎮新野, 置征/鎮東將軍于揚州, 鎮淮南。

司馬氏代魏後延續了這一習慣, 以徐州、揚州為東。 直到晉湣帝時命司馬紹(即東晉之晉明帝, 晉元帝司馬睿之子)鎮廣陵, 猶拜東中郎將。

而對司馬睿而言, 情況還有些特殊。 司馬睿最早被東海王司馬越派出擔任方面, 是以平東將軍留守下邳。 此後司馬睿隨征鄴城被擄, 又逃回琅琊。 晉懷帝即位後, 在王衍的籌畫下, 司馬睿被授為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 隨後在王導的主張下, 司馬睿南渡建鄴, 這個過程在東晉被稱為“東征”(袁宏有《東征賦》)。

故而司馬睿的朝廷被稱為東晉是再自然不過的咯。 畢竟是從徐州到揚州、經過“東征”建立的嘛, 自然算是東邊的朝廷。

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 地理空間感取代了洛陽的權威感, 以洛陽為中心的坐標系被以淮、漢中間地帶為界的“南北”的二元體系取代了。 這裡還有一層關係:東晉朝廷建立以後, 按照建鄴為中心建立了另一套命名體系, 原來的揚州江北部分(即“東”的本源)被命名為“北”,

這和建武元年鎮廣陵的王舒為北中郎將監青徐二州諸軍事有關(是因是果都搞不清了)。 此後該地區遂有“北府”之名。 不過這套命名法影響力很有限, 沒考證過到什麼時候就維持不下去了。

以建康為中心的東(會稽)西(豫州荊州)南(江州廣州)北(徐州兗州)通行於六朝時代,

到陳亡算是一個終點。 我的理解, 根本的原因還是經過六朝隋唐以後, 隨著南方的成長以及關中地區的衰落, 中國的區域從東西二分變成了南北。

總之就是, 原有的洛陽坐標系已經在各種原因下完蛋了, 大家就不管南方政權叫“東”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