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如果你很愛iPhone,跳過iPhone X

蘋果用戶做好心理準備, 未來幾年, 你們的臉都需要與各種蘋果設備打交道。

iPhone X上全新的Face ID, 取代指紋識別, 應該會成為未來幾年蘋果設備唯一的解鎖方案。

還記得iPhone X發佈前, 路邊社盛傳這台手機加入全新的人臉識別系統(就是現在熟知的Face ID), 同時保留指紋識別, 當時我深信這個安排很合理。

後來那些和我想法一樣的人都被打臉了, 原深感臉部採集+AI學習“先進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讓Face ID的出場顯得足夠強大, 蘋果輕鬆說服消費者它的面部識別代表未來, 指紋識別一夜成為前浪。

(為什麼iPhone X不保留指紋識別, 蘋果說沒時間, 但個人猜蘋果不太會願意在一台設備上同時承載兩種生物識別手段:假設90%用戶是愚蠢和懶惰的, 早已習慣了指紋解鎖的便利性, 那Face ID很可能是坐冷板凳的節奏。 比如那台同時擁有臉部、虹膜、指紋的***手機, 結果是用戶基本無視前兩種。 )

這塊劉海,

內置麥克風、揚聲器、環境感光器、泛光感應器、距離感應器、自拍鏡頭, 還集成了一套完整的相當於Kinect的相位捕捉系統, 這種給人十足黑科技感的陣勢, 理所成為iPhone X寶貝詳情頁最佳的行銷素材。

Face ID差點成為“魔術”

說說實在是好的地方。

從使用iPhone X第一刻起, 你就能體驗到Face ID的強大。 Face ID通過將 30,000 多個肉眼不可見的光點投影在臉部, 繪製出一個立體的、精度非常高的面譜, 因為用的是紅外線, 即使伸手不見五指也能瞬間識別。

而且你無法用各種奇技淫巧來騙過手機, 蘋果通過AI來辨認解鎖的是一個“活人”, 通過肉眼無法察覺的臉部微小動作, 同時必須注視螢幕才能滿足解鎖條件, 所以有了那句“不怕半夜老婆拿手機解鎖”的老梗。

眼鏡、鬍子、髮型,

還有厚厚的粉底, 都不會成為X認出你的障礙。

正常情況下, Face ID很好用。 工作生活中大部分你會呈現的姿態, 如端坐、行走中, 舉起手機瞬間就完成解鎖。

部分老iPhone使用者可能會說, 指紋也可以啊。

錯, 舉個例子:iPhone 8為例, 用指紋、密碼解鎖, 相當於手機是“死”的, 這套解鎖動作本質是掏鑰匙>開門, 門要靠自己開。 這裡包括虹膜識別, 也歸於“死解鎖”一類。

而iPhone X呢, 當你舉起手機那一刻, 已經將你識別, 主動為你開門, 手機是活的, 是你的開門童, 你根本不需要接觸到“門”。 大膽地說, Face ID不應該歸類為“解鎖”, 而是你和手機“同步”了。

蘋果還在X上加入了一個很直觀體驗出Face ID價值的小功能, 當手機鎖屏介面出現推送通知, 其他人拿起手機看到的只是“你有一條新消息”,

只有當你拿起手機, 螢幕則自動顯示通知內容。

因為Face ID, 你再也不會因為如廁後濕潤的手指或者換季脫皮而解鎖失敗。

差點相信, 約伯斯說的“It just works”在蘋果產品上再次得到體現, 直到......

但, 國王的新衣能穿多久?

一周後, 我開始發現Face ID的糟糕, 很多時候, 它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廢物。

幾種日常生活必須遇到的場景:

1、手機在桌面;

指紋識別年代, 即使你不想吃炸雞的手弄髒手機, 也可以動用一隻手指解鎖手機。

2、你慵懶躺在沙發上, 臉朝上30~60度, 臉型因為贅肉受地心引力影響, 產生稍許變型;

指紋識別年代, 隨手拿起手機解鎖。

3、睡醒, 你睡眼惺忪, 臉稍稍有點浮腫;

指紋識別年代, 抓起手機解鎖。

4、睡前玩手機, 你側躺在床, 由於手臂或枕頭對臉產生壓力,

半邊臉呈現出可愛的變型, 而且躺著玩手機, 手機與臉靠得有點近;

指紋識別年代, 能解鎖。

5、入冬的北京, 空氣變得糟糕無比, 在外你需要無時無刻戴著口罩。

指紋識別年代, 不戴手套的話能解鎖。

但以上場景, Face ID基本失效。

場景模擬, 辦公室小妹友情出鏡

鑒於大部分媒體評測對Face ID的極高評價,所以我假裝客觀地認為以上除第5點非必要條件外,其餘4個場景每天都僅僅會發生一次,那麼Face ID的四次“失靈”剛好會平均分佈在你一天的作息中,這種挫敗感分別在起床、上班、下班、睡前,都會遭遇一次。

每一次Face ID失效,會強迫我在一個本來舒適的狀態下,重新調整拿手機的姿勢。有時候需要重新調整坐/躺姿,有時候要把手伸直,遷就廣角度不足的前置鏡頭,不是因為我臉大,是官方建議臉與手機解鎖距離要保持20cm以上。

後來我乾脆放棄Face ID,輸入那六位元數密碼,就像十年前一樣。

站在人文角度,新技術的不足需要包容,但使用者不能容忍新技術的強行推廣造成的體驗倒退。

廣告中的解鎖是不存在的

也許跟很多主流媒體相悖,但實際使用體驗告訴我,Face ID也許很fancy,很高端,很黑科技,但代價是它會不停干預我使用手機的狀態,來適應硬體的局限,這台十周年iPhone,讓我困惑。

這些不足讓我甚至一度憤怒地認為,這是產品體驗上的原罪。這個原罪的產生,正正是設計師構想出一個顛覆舊時代技術的美妙場景,並願意拿Face ID孤注一擲。

最後,本文觀點

如果你很愛iPhone,跳過iPhone X。

鑒於大部分媒體評測對Face ID的極高評價,所以我假裝客觀地認為以上除第5點非必要條件外,其餘4個場景每天都僅僅會發生一次,那麼Face ID的四次“失靈”剛好會平均分佈在你一天的作息中,這種挫敗感分別在起床、上班、下班、睡前,都會遭遇一次。

每一次Face ID失效,會強迫我在一個本來舒適的狀態下,重新調整拿手機的姿勢。有時候需要重新調整坐/躺姿,有時候要把手伸直,遷就廣角度不足的前置鏡頭,不是因為我臉大,是官方建議臉與手機解鎖距離要保持20cm以上。

後來我乾脆放棄Face ID,輸入那六位元數密碼,就像十年前一樣。

站在人文角度,新技術的不足需要包容,但使用者不能容忍新技術的強行推廣造成的體驗倒退。

廣告中的解鎖是不存在的

也許跟很多主流媒體相悖,但實際使用體驗告訴我,Face ID也許很fancy,很高端,很黑科技,但代價是它會不停干預我使用手機的狀態,來適應硬體的局限,這台十周年iPhone,讓我困惑。

這些不足讓我甚至一度憤怒地認為,這是產品體驗上的原罪。這個原罪的產生,正正是設計師構想出一個顛覆舊時代技術的美妙場景,並願意拿Face ID孤注一擲。

最後,本文觀點

如果你很愛iPhone,跳過iPhone X。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