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冬天到了,老北京人少不了的吃食,這些特產你都知道嗎?

老北京是北京地區的一種文化符號, 指古都北京的傳統風俗。 老北京人對吃是相當講究, 小吃更是遠近聞名, 並不是說一定要吃的多好多貴,

只是追求傳統的老味道。

對於老北京來說, 小吃就是回憶, 是童年記憶的寄託, 一到了冬天, 北京人總有一些絕對離不開的吃食, 今天就跟著胖哥看看吧。

烤白薯

烤白薯

早年間, 一過立冬節氣, 京城街頭賣烤白薯的就多了起來, 並伴著一陣陣的吆喝聲:“來塊兒熱乎的!”烤爐大多是用大汽油桶改造而成的,

爐膛上端有放生白薯的鐵箅子, 下端是燃燒的煤火, 靠煤火的熱力將白薯烘烤熟。 商販們多是一大早就推著車出來了, 找個人來人往且背風的街口招攬生意。 他們用大鐵鉗子夾著白薯, 在爐子裡翻烤, 時而吆喝幾聲。 軟綿綿熱騰騰的的烤白薯, 剝開皮兒, 瓤烤的焦黃像攪著蜂蜜, 吃到嘴裡, 又熱乎, 又香。 價格便宜又好吃, 抱著還能暖手, 所以這烤白薯是北京最平民化的冬天的美食了。

糖炒栗子

糖炒栗子

冬天到了, 又到了吃栗子的時候。 不少現炒現賣的栗子店前, 都是排隊買栗子的客人。 糖炒栗子是京津一帶別具地方風味的著名傳統小吃, 也是具有悠久傳統的美味。 南宋時, 陸遊在《老學庵筆記》中曾記述這樣一段動人的故事。 他說:“故都(指北宋的汴京, 即今開封)李和炒菜, 名聞四方, 他人百計效之, 終不可及。 ”接著寫道:“紹興中, 陳福公及錢上閣, 出使虜庭, 至燕山, 忽有兩人持炒栗各十裹來改……自贊曰:‘李和兒也。

’揮涕而去。 ”據此可以推知, 汴京的炒菜專家李和在外族人侵時家破業敝, 他的兒子帶著炒栗的絕技流落燕山。 他用獻給故國使者的栗子, 表達自己對統一祖國的熱望。

糖葫蘆兒

糖葫蘆兒

冰糖葫蘆又叫糖葫蘆, 在天津又稱糖墩兒, 在安徽鳳陽叫作糖球。

冰糖葫蘆是中國傳統小吃, 它是將野果用竹簽串成串後蘸上麥芽糖稀, 糖稀遇風迅速變硬。 北方冬天常見的小吃, 一般用山楂串成, 糖稀凍硬, 吃起來又酸又甜, 還很冰。

北京的冰糖葫蘆最盛行於民國時期。 舊京時不同地區糖葫蘆粗細檔次和銷售方式各不相同, 有好幾種類型, 在食品店、公園的茶點部或影劇戲院裡的, 那糖葫蘆常擺在玻璃罩的白瓷盤裡銷售, 其製作精緻, 品種眾多, 有山裡紅、白海棠、荸薺、山藥、橘子以及加入豆沙、瓜子仁、芝麻餡的各種糖葫蘆。

凍柿子

凍柿子

凍柿子是東北傳統的冬季水果。過去由於食品匱乏,加上沒有水果保鮮技術和保鮮運輸、貯藏條件,凍梨、凍柿子幾乎是普通人家冬天能吃到的唯一水果。以前冬天的北京沒有這麼多水果,凍柿子絕對是老北京人最難忘的味道!“凍柿子”是老北京特有的吃法,要霜降後才摘的柿子,冷凍儲存到冬天,此時裡面只剩一包水,只能吸食。先喝汁後吃皮,甘甜如蜜清涼適口,所以老北京把它叫"喝了蜜"。

水疙瘩

水疙瘩

水疙瘩是一道麵食,主料為精粉。水疙瘩很便宜,但是卻是製作價格比較貴的醬疙瘩的基礎,沒有水疙瘩,是不可能有好吃的醬疙瘩的。不但如此,水疙瘩即便沒有人關注,自己也可以獨當一面,是老北京人最基礎的鹹菜,即便是牙口不好的老人,也可以把水疙瘩煮了做成口感軟軟的熟疙瘩。

雪裡蕻

雪裡蕻

雪裡蕻(學名:Brassica juncea (L.) Czern. et Coss. var. multiceps Tsen et Lee)是十字花科,芸苔屬芥菜的栽培變種。

雪裡蕻炒黃豆

老北京冬天裡都有的一道小菜就是“雪裡蕻炒黃豆”滿滿一大盤子,從外面折騰完回來的俺拿起大饅頭就著雪裡蕻炒黃豆、白菜豆腐,吃的那叫一個香,趕上晚上熬大白米粥,挑著裡面的黃豆喝兩大碗粥都不待膩的。

臘八兒蒜

臘八兒蒜

臘八兒蒜中國的北方冬季吃餃子時的大眾美食。

餃子配臘八兒蒜

在北京,一般都離不開餃子,尤其是冬天,似乎一星期不來頓餃子,就覺得缺點兒什麼,非得吃過癮才行。吃餃子的時候配著臘八兒蒜,更是一種美味。把大蒜皮剝乾淨,裡面的薄膜也要剝乾淨;把剝好的蒜瓣放到乾淨的玻璃罐裡;倒上米醋,沒過蒜瓣;再把蓋子封嚴,放在窗臺上;醃上十幾二十天,待蒜變綠就行了。然後就著餃子或者麵條兒一起吃。

冬儲大白菜

冬儲大白菜

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長,尤其在過去,蔬菜種植技術尚不發達,人們冬天只能吃到有限的幾樣蔬菜。這時候,多產的大白菜就成了人們最好的選擇。而且與馬鈴薯、蘿蔔等冬儲菜相比,大白菜吃法多樣,還耐寒,小心照看的話能吃到來年開春。

老北京銅鍋涮肉

老北京銅鍋涮肉

老北京有個講究,入冬到冬季結束間,都要吃上十幾頓銅鍋涮肉,禦寒保暖,還能增進感情。

老北京銅鍋涮肉

北京這涮鍋講究銅鍋炭火,湯底澄清,只需加入薑片、蔥段等。炭火燒得鍋裡清湯滾熱,拿著筷子夾著紅白相間、薄而不散的羊肉片,在湯裡這麼一涮,肉色一白就放在冷的麻將料裡那麼一蘸,入口即化,醬香肉香合二為一,吃到最後,胃裡暖熱,鍋子熱騰騰,而手裡這醬還是冷的,這才地道。再來上一個芝麻濃香的燒餅,飲上二兩白酒,眾好友圍爐而坐,熱熱鬧鬧,熱氣騰騰,讓窗外的寒冷冬天都不好意思進來。

這些就是老北京冬天裡最普通的味道,但這些味道,一生改變不了,

凍柿子

凍柿子是東北傳統的冬季水果。過去由於食品匱乏,加上沒有水果保鮮技術和保鮮運輸、貯藏條件,凍梨、凍柿子幾乎是普通人家冬天能吃到的唯一水果。以前冬天的北京沒有這麼多水果,凍柿子絕對是老北京人最難忘的味道!“凍柿子”是老北京特有的吃法,要霜降後才摘的柿子,冷凍儲存到冬天,此時裡面只剩一包水,只能吸食。先喝汁後吃皮,甘甜如蜜清涼適口,所以老北京把它叫"喝了蜜"。

水疙瘩

水疙瘩

水疙瘩是一道麵食,主料為精粉。水疙瘩很便宜,但是卻是製作價格比較貴的醬疙瘩的基礎,沒有水疙瘩,是不可能有好吃的醬疙瘩的。不但如此,水疙瘩即便沒有人關注,自己也可以獨當一面,是老北京人最基礎的鹹菜,即便是牙口不好的老人,也可以把水疙瘩煮了做成口感軟軟的熟疙瘩。

雪裡蕻

雪裡蕻

雪裡蕻(學名:Brassica juncea (L.) Czern. et Coss. var. multiceps Tsen et Lee)是十字花科,芸苔屬芥菜的栽培變種。

雪裡蕻炒黃豆

老北京冬天裡都有的一道小菜就是“雪裡蕻炒黃豆”滿滿一大盤子,從外面折騰完回來的俺拿起大饅頭就著雪裡蕻炒黃豆、白菜豆腐,吃的那叫一個香,趕上晚上熬大白米粥,挑著裡面的黃豆喝兩大碗粥都不待膩的。

臘八兒蒜

臘八兒蒜

臘八兒蒜中國的北方冬季吃餃子時的大眾美食。

餃子配臘八兒蒜

在北京,一般都離不開餃子,尤其是冬天,似乎一星期不來頓餃子,就覺得缺點兒什麼,非得吃過癮才行。吃餃子的時候配著臘八兒蒜,更是一種美味。把大蒜皮剝乾淨,裡面的薄膜也要剝乾淨;把剝好的蒜瓣放到乾淨的玻璃罐裡;倒上米醋,沒過蒜瓣;再把蓋子封嚴,放在窗臺上;醃上十幾二十天,待蒜變綠就行了。然後就著餃子或者麵條兒一起吃。

冬儲大白菜

冬儲大白菜

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長,尤其在過去,蔬菜種植技術尚不發達,人們冬天只能吃到有限的幾樣蔬菜。這時候,多產的大白菜就成了人們最好的選擇。而且與馬鈴薯、蘿蔔等冬儲菜相比,大白菜吃法多樣,還耐寒,小心照看的話能吃到來年開春。

老北京銅鍋涮肉

老北京銅鍋涮肉

老北京有個講究,入冬到冬季結束間,都要吃上十幾頓銅鍋涮肉,禦寒保暖,還能增進感情。

老北京銅鍋涮肉

北京這涮鍋講究銅鍋炭火,湯底澄清,只需加入薑片、蔥段等。炭火燒得鍋裡清湯滾熱,拿著筷子夾著紅白相間、薄而不散的羊肉片,在湯裡這麼一涮,肉色一白就放在冷的麻將料裡那麼一蘸,入口即化,醬香肉香合二為一,吃到最後,胃裡暖熱,鍋子熱騰騰,而手裡這醬還是冷的,這才地道。再來上一個芝麻濃香的燒餅,飲上二兩白酒,眾好友圍爐而坐,熱熱鬧鬧,熱氣騰騰,讓窗外的寒冷冬天都不好意思進來。

這些就是老北京冬天裡最普通的味道,但這些味道,一生改變不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