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朱允炆和朱棣的對決中錯失的絕好機會

細說戲說, 不究正史, 亦娛亦學, 影視小說本為一個故事, 故事有真有假, 善借鑒者必從中有所得。

作為明朝的第二個皇帝, 朱允炆是個十分幸運但同時又是個萬分不幸的人,

在太子朱標離世後, 原本和皇位還很遙遠的他因為祖父的眷顧而立為皇太孫, 成為非常年輕的儲君, 洪武皇帝駕崩, 他便自然繼承了大統, 成為了大明史上的建文帝。

原本像他這樣名正言順繼承皇位的新君, 本可繼續朱元璋未完成的大業, 但偏偏遇到了朱棣這樣一個十分強大的對手, 實乃不幸。 而畢竟已經坐上大位的他手裡有一盤好棋, 卻因為幾次錯失良機, 而最終導致滿盤皆輸:

一、在京城的失誤

當時立為儲君的朱允炆就應該意識到各藩王尤其是燕王朱棣的威脅, 當時朱棣進京的時候就是絕好的機會, 當時朱棣因為面聖所以不可能帶有心腹兵馬, 而久在皇城的朱允炆隨時可以找個藉口將朱棣制伏, 但卻沒有做到。

同樣的機會還有朱棣二次進京商量削藩事宜時, 可惜當時僅憑朱棣的幾句軟話朱允炆就被感動的一塌糊塗。

後來朱允炆終於有所察覺, 便借機會將朱棣的兩個兒子扣押在京城為太祖守靈,

此舉使的朱棣十分被動, 但奈何在他裝瘋賣傻一段時間後, 朱允炆便放鬆了警惕, 竟然被燕王府派去的人幾句感人心肺的話就將他們都放回去了。

二、用人的失誤

叔侄二人公開翻臉後, 當時朱允炆可以說是舉全國之力而戰北平一隅, 無論在兵馬還是在人心所向方面都是佔有絕對的優勢,

但他卻用了一個沒有實戰經驗且一心想著立功的人做統帥, 導致白白損失了大好的戰機, 從而使朱棣反敗為勝。

同樣的錯誤還在於長江水師提督的用人不當, 此人是個貪財之輩, 完全將打仗當做是一場買賣來做, 敗局是鐵定的。

其實, 最後朱棣能順利攻入京城, 除了甯王的支持外, 主要還是因為朱允炆的兵力部署有誤, 不然以京城的防務能力, 怎麼可能讓燕軍能輕易攻進去。

後來朱棣繼位, 是為永樂皇帝, 他的雄才大略遠超他的侄兒, 所以這也或許是另外一個不幸中的大幸。

決策失誤, 用人失誤, 佈局失誤, 表面是周圍的人輔佐不力, 實際上還是因為朱允炆本人的能力不夠而已, 同樣的人到了朱棣手裡就能各司其職、各盡所能, 是朱允炆的胸懷和眼光無法撐起那一個碩大的皇位而已。

表面是奪位的較量, 實則是權謀的較量, 這一點朱允炆和他的四叔差的太遠了。

本文為頭條號“保護的意識”所寫, 發於今日頭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