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這橋什麼名字?”“情盡橋”“不好,我要改一下”

西元854年, 著名詩人雍陶出任簡州刺史, 治所在陽安(今四川簡陽西北)。 有一次, 雍陶到郊外送客人, 路過一座美麗的橋, 他問左右道:“這橋什麼名字?”

左右回答:“情盡橋。 ”雍陶疑惑的問道:“為何叫情盡橋?”答曰:“送別客人到這裡就可以停止了, 情分已盡, 故而名曰情盡橋。 ”

雍陶不以為然的說道:“人間之情豈有盡處?這名字不好, 我來給它改一改。 ”說罷, 他吩咐左右拿出筆, 在橋上題了“折柳橋”三個字, 還題了一首詩:

《題情盡橋》

從來只有情難盡, 何事名為情盡橋。

自此改名為折柳, 任他離恨一條條。

這是一首即興之作, 直抒胸臆, 筆酣墨暢。 第一句“從來只有情難盡”, 可謂千古真諦, 無論是兒女情, 還是友情、親情, 抑或是愛國、愛民情, 都不是說盡就可以盡的。

第二句, 雍陶用無可置疑的口氣否定了“情盡橋”這個名字。 前兩句是破, 後兩句是立, 沉吟片刻, 他很快寫出“自此改名為折柳”的詩句, 直接改了橋名。

折柳贈別, 是古代習俗, 他認為改名為折柳橋, 最切合人們在此橋送別時的情景。 所以, 最後一句從折柳二字上做文章, 寫出最為痛快淋漓的詩句——任他離恨一條條。

在雍陶看來, 如果人的感情真的可以由自己控制, 到了一定的地方、程度, 便可隨意而止, 那世間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悲歡離合, 人生百年也就少了許多趣味。

人這一生, 情是最不可少, 也是最難捉摸的。 這樣看來, 還叫什麼“情盡橋”呢?不如叫“折柳橋”, 有多少離愁別恨都宣洩出來, 坦然面對, 縱使難過, 也勝過自欺欺人。

這首詩只有短短二十個字, 卻一氣呵成, 情與理完美融合在一起, 在瀚如煙海的送別詩裡, 不能說是最好的, 但無疑是最深刻的, 也是獨一無二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