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敢於直面怒懟董卓,曾為王允收屍,曹操只恨沒有早些遇見他

三國時期, 實力最強的當屬曹魏。 就兵力來說, 剩餘兩家與曹魏相差懸殊;就人才而言, 曹操手下兵多將廣。 曹操自身才華出眾, 其憑藉人格魅力收納了不少能人異士, 正是如此, 曹魏日漸強大, 若不是司馬懿韜光養晦, 曹魏後主能力不足, 天下是誰的就不一定了。 在曹操的麾下, 有一個人物敢於直面權力滔天的董卓, 在王允死後, 主動辭去官職, 將王允的屍首收回, 後來其歸為曹操麾下一員, 曹操惋惜沒有早早與他相遇。

按理說這樣的人物出類拔萃, 應該在《三國志》中立傳介紹, 可惜卻沒有獲得這樣的資格, 由此可見曹操麾下人才資源充足。 這個人名為趙戩, 官職與蜀漢後期的蔣琬相差無幾。 蔣琬之所以能在《三國志》中長篇大論的介紹, 得益於諸葛亮的提拔與其個人治理國家的能力。 趙戩能夠在曹魏擔當重任, 能力自然不弱, 偏偏在《三國志》中被一筆帶過。

若不是其他史書中曾提到此人, 恐怕鮮有人知。

趙戩平易近人, 喜好讀書, 說話常常引用經典, 對待他人無可挑剔, 無論與他關係如何, 都會盡可能為他人著想。 起初, 董卓看中了他, 可其卻不願意成為走狗, 董卓心中憤懣, 想要將其殺死, 卻被趙戩說得無話可說,

只好將其貶職。 董卓死後, 王允曾大權在握, 奈何王允思維受限, 做事毫無章法, 引狼入室, 最終惹來殺身之禍。 王允雖然死了, 但因賊人虎視眈眈, 沒有人敢為其收屍, 這時趙戩挺身而出, 辭去官職, 將王允厚葬。

在趙戩心中, 王允對漢室忠心耿耿,

在殺死董卓的計畫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此需要將其收屍。 做完這件事情之後, 趙戩四處奔波, 可惜沒有得到劉表的重用。 直到曹操佔領荊州後, 趙戩成為其麾下一員。 趙戩本就不是荊州本土人員, 卻被曹操看重, 感慨沒有早日與他相見, 可見趙戩的所作所為打動了曹操, 正義的做法是會讓人銘記在心的。

趙戩雖然是一個才能出眾的人, 卻並不名列前茅。 其曾直言劉備未來堪憂, 難以成功攻佔蜀地。 日後, 劉備憑藉麾下猛將與謀士成功佔領蜀地, 且幾乎沒有損耗多少力量。 趙戩看人不准, 對天下局勢沒有準確的分析, 相比曹操而言遜色許多。 曹操在與劉備把酒言歡時就曾心存戒心, 十分重視劉備, 擔心其一躍而起, 成為自己統一天下的絆腳石。

那麼趙戩為何會引起曹操的重視呢?雖然其才能一般,但其有著大多數人不具備的優點——浩然正氣。這可以理解為趙戩道德高尚,只不過這樣的優點在戰爭時期並不突出。如果將其放在和平年代,那麼趙戩一定會名揚四海,只可惜生不逢時。至於趙戩為何沒有徹底被人遺忘,這說明他是一個德才兼備的人才,只不過道德方面更加令人稱道。

那麼趙戩為何會引起曹操的重視呢?雖然其才能一般,但其有著大多數人不具備的優點——浩然正氣。這可以理解為趙戩道德高尚,只不過這樣的優點在戰爭時期並不突出。如果將其放在和平年代,那麼趙戩一定會名揚四海,只可惜生不逢時。至於趙戩為何沒有徹底被人遺忘,這說明他是一個德才兼備的人才,只不過道德方面更加令人稱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