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素描齊都一角

市井中的齊國故都, 從歷史歲月中走來, 穿過詩, 再向畫中走去。

故都有一座古商城, 它在周村, 每天上午九點開街, 有幾位穿著古代衙役服裝的人, 他們敲著小鑼在街上走一圈, 算是開街儀式。 開街後, 行人便可以從現代的大道, 邁入古代的商城。

步入古商城的北門, 一眼就能望見“大清郵局”的牌匾, 它順理成章地就把你帶入舊時光, 古韻盎然的長長老街, 讓時光在這裡慢下來。

街邊的“嘉禾餃子”、“三益堂”、“紫軒堂”“英美煙草公司”等老字型大小的店鋪, 古意濃厚, 只看名字, 就能清晰地感受到它們昔日的風華。

別說它們小, 它們的身後, 卻隱藏著大大的背景。 你看那紫軒堂, 可是大富央行的舊址, 是由日本商人創辦的。 諸如英美煙草公司這樣洋氣四溢的頭銜, 你如何去想像它身後的歷史都不過分。 它們的入駐, 很快就把這個周村帶入鼎盛時期, 有語道:“大街不大, 日進鬥金。 ”

古往今來, 民以食為天。 這個古商城也不例外, 那後街煮鍋、羊肉、蠶蛹等都是這裡的美食, 當然, 我更喜歡這裡的燒餅。 去看了那個燒餅博物館, 裡面很大, 那些圖片、雕塑場景、文字介紹, 有形的, 無言的, 都在嚮往來的過客講述著它的歷史。

製作車間就在地下, 房頂是玻璃做成的, 非常透明, 人們走在上面, 俯身下望就可以看到燒餅的現場製作過程。 當我品嘗了周村的燒餅後, 才明白清末皇室, 為什麼要屢屢調貢周村燒餅, 它也因進貢皇室而名滿天下。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 周村人還曾以此為禮品, 慰問抗美援朝將士, 念著它的過去, 想著它的今天, 更是以唯一可以吃的文物來傳承著它的獨特文化。

大街的盡頭,

是絲市街與銀子市街的交叉口, 這裡是一個甜蜜的熱鬧世界, 薑糖啦糖葫蘆呀, 還有棉花糖, 更有糖畫, 望著那些等食的孩童, 你只一眼, 他們就會把你拉回到童年。

糖畫, 我兒時的最愛。 那不是糖, 也不是畫, 那是一門甜蜜的藝術。 轉糖人留下的, 那熬糖的香味, 從兒時飄到眼前, 那曾經飄在想念中不可抗拒的誘惑, 就那樣真實地橫陳在身旁, 如夢似幻。

順著絲市街向東走, 就到了狀元府, 這個狀元可是周村歷史上獨一無二的, 他叫王應統, 清康熙年間的。 一提到狀元, 大都想到文狀元, 當你在這個狀元府轉悠到一個練武場時, 方才醒悟, 這個狀元曾習武。 他的父親中的是武舉, 或許也是受了父輩的影響, 王應統自幼習武, 熟讀兵書,

也步父親的後塵, 中了武舉。 他遠沒善罷甘休, 翌年, 又進京趕考, 被欽點為狀元。

此後還隨康熙親征噶爾丹, 以軍功升為山東中軍副將, 還曾調任江南, 再後來辭官還鄉, 在這建了狀元府, 並在此度過餘生, 他善書法, 尤喜王羲之的字貼, 從為官到後來的回府, 志書上都如此表述他:“囊無長物, 唯有兩袖清風, 圖書數卷而已。 ”

游走在狀元府邸, 看那如鷹欲飛的棱角, 看那灰白的牆體, 看那朱紅的緊閉的大門, 莊重中透出威嚴, 它們訴說的庭院深深裡, 沒有其它達官顯貴家府邸的愛恨情仇;折射的, 也不見像其它達官貴人跌宕起伏的寵辱人生;就連封藏的, 也嗅不到諱莫如深的氣息。 不信, 你看那天寬地闊的練武場, 坦坦蕩蕩, 光明磊落得皓月可鑒。 面對它曾經的主人, 一位文武雙全的狀元, 一位為官一生卻兩袖清風的狀元, 仿佛一抬首, 那人, 夕陽庭深處, 腕底書春秋。 走在這裡, 即使天黑了, 心卻還亮著。

交叉口豎立著的那個碑, 幾百年來, 穩如泰山那樣的站在那裡, 把“今日無稅”無聲地訴說。 這塊六角形的石碑,來來往往的行人,走過路過,也僅匆匆一瞥,很少有人為它佇足,就連我這個好事者,看它一眼,也僅以官方免稅一日來誤讀它。卻不知,它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這塊碑的背後,站著一位隱形的大人,他叫李化熙。在明清兩個朝代都作官,明朝時做到了巡撫的職位,清朝時又被晉升為刑部尚書、太子太保。任職期間,他受先輩影響熱衷於地方公益事業,後來辭職回鄉,正逢周村表面的繁華中暗含著很多蕭條,李化熙看到這種情況後,心想,如果不在此時力挽狂瀾,周村的繁榮將很快不保。於是他趕緊做了兩件大事:一是請求官府減免了一些荒地稅,其次就是代繳市稅。據史料記載,李氏家族先後六代人近兩百年為周村商民代繳市稅。周村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保稅區”。

不得不承認,李化熙對周村經濟的繁榮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德澤廣布,惠及一方人。由他想到現在的土豪與所謂的星們,大都一花獨秀,紅得發紫,伸出國界了。當然不否認,也有少數的星們,仍在努力地閃爍著自己的光芒,照亮暗夜中的人們,我期盼著,這星星之火,何時才能燎原?我在想,那些逃跑的與那些在職的欲壑難填的搜刮民脂民膏的,要是他們來到這塊碑前,會有什麼樣的感觸呢?也許他們根本就不屑,也許他們會泛起一絲懺悔與愧疚,也許這塊石碑會沉重地壓在他們的心上,激勵與鞭笞著他們,也許或沒有也許。

從無稅碑往南,就進入了銀子市街,那兒,“大德通票號匯通天下”的那道橫幅,會把你帶入喬家大院周村分號。雖是分號,與過去的大宅院相比,屏風、拱門、正房、廂房、廂後院,一個也沒有缺。這先前的票號,就等同我們現在的銀行。歷朝歷代的銅錢在這裡都有陳列,除了陳列的,還有刻在地上的,從門口正堂直通後院甬路上,幾塊地磚拼成的一枚銅錢,特別醒目,最有意思的是上面有四個大字,“唯吾知足”,它們逆時針依次排開,共用一“口”,不分前後,不爭高低,相得益彰,非常和諧。

它是最早的漢朝古錢幣,中間的口,其實就是掏空的方形小孔,位於錢幣正中,它代表人心,寓意人心本為空,是我們人自己不斷將它填滿,然後再將它掏空,再填滿,循環往復無止境。這讓我想起這方孔易滿,欲壑難填。或代表古代人們的素樸的心願與追求,知足常樂。

日常生活中,不可告人的密事,通常被說成天知地知我知。如果加一個標點,就成了“唯吾知,足。”理解成只有我一個人知道,就足夠了。在明末清初,我國民間的秘密會黨專為其首領鑄造這種錢隨身掛戴,也是取其此義,以此達到警示作用。而喬致庸把它刻在這裡,是否用以告訴客戶:“唯吾知,足也”?以此讓客戶放心與安心呢?

這四個字,它是多義的,銀行是一個多金亦多心的地方,也可用于老闆對店鋪夥計,別出心裁的教育與提示,它砌在過道的正中,過往必看,每看一次,就會印在心上,時日一長,就成了夥計們的心靈印記,思想靈魂。

老闆除了提示夥計,也無時無刻不在告誡自己的家人,處事要圓滑,做人要方正,正所謂外圓內方。

也難怪喬老先生,對待夥計寬厚大度,人人都樂意為他效力。他是這樣的得人和,想不成功都難。站在這枚銅錢旁,我在想,現在那些不擇手段,無利不為的商人們,雖富得了一時,卻富不了一世,他們將如何面對自己的失敗,最是應該來這裡找找原因。

從票號出來,我想起名揚天下的絲綢業,這裡的大染坊、旱碼頭從古代走入而今的影視,這裡的場景與生活一直鮮活著,並且還闖關東。

銀子市街90號,這個大染坊,創辦于清道光年間,這裡是東來生綢布莊的舊址。一踏入院子,那一杆杆赤橙黃綠青藍紫,瞬間就會拉亮你的雙眸。這麼浮華的色彩與布料,在青磚古牆的襯托下,古舊中翻著新絕!大染坊內還有一個院中院,那就是銀屏上《旱碼頭》中的桂花小院,佇足在這裡,你也會從戲外走入戲裡,任同伴們千呼萬喚,我卻沉醉戲中出不來……

當再有知覺時,我也在車水馬龍中了,再回眸,牽引仍更長。

古商城啊,你就像從明清時代走來的一位古人,在周村,突然停下你匆忙的腳步,只為等我們,歷史與歲月也都為你佇足。我素描的也只是你的紅塵初妝,卻畫不出你的風骨。你身後的歷史,像霧像雲又像風,我悄悄地來,默默地離開,只帶走幾個周村燒餅,卻把心留在了這裡。

文章作者

水晶

原名杜星月

這塊六角形的石碑,來來往往的行人,走過路過,也僅匆匆一瞥,很少有人為它佇足,就連我這個好事者,看它一眼,也僅以官方免稅一日來誤讀它。卻不知,它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這塊碑的背後,站著一位隱形的大人,他叫李化熙。在明清兩個朝代都作官,明朝時做到了巡撫的職位,清朝時又被晉升為刑部尚書、太子太保。任職期間,他受先輩影響熱衷於地方公益事業,後來辭職回鄉,正逢周村表面的繁華中暗含著很多蕭條,李化熙看到這種情況後,心想,如果不在此時力挽狂瀾,周村的繁榮將很快不保。於是他趕緊做了兩件大事:一是請求官府減免了一些荒地稅,其次就是代繳市稅。據史料記載,李氏家族先後六代人近兩百年為周村商民代繳市稅。周村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保稅區”。

不得不承認,李化熙對周村經濟的繁榮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德澤廣布,惠及一方人。由他想到現在的土豪與所謂的星們,大都一花獨秀,紅得發紫,伸出國界了。當然不否認,也有少數的星們,仍在努力地閃爍著自己的光芒,照亮暗夜中的人們,我期盼著,這星星之火,何時才能燎原?我在想,那些逃跑的與那些在職的欲壑難填的搜刮民脂民膏的,要是他們來到這塊碑前,會有什麼樣的感觸呢?也許他們根本就不屑,也許他們會泛起一絲懺悔與愧疚,也許這塊石碑會沉重地壓在他們的心上,激勵與鞭笞著他們,也許或沒有也許。

從無稅碑往南,就進入了銀子市街,那兒,“大德通票號匯通天下”的那道橫幅,會把你帶入喬家大院周村分號。雖是分號,與過去的大宅院相比,屏風、拱門、正房、廂房、廂後院,一個也沒有缺。這先前的票號,就等同我們現在的銀行。歷朝歷代的銅錢在這裡都有陳列,除了陳列的,還有刻在地上的,從門口正堂直通後院甬路上,幾塊地磚拼成的一枚銅錢,特別醒目,最有意思的是上面有四個大字,“唯吾知足”,它們逆時針依次排開,共用一“口”,不分前後,不爭高低,相得益彰,非常和諧。

它是最早的漢朝古錢幣,中間的口,其實就是掏空的方形小孔,位於錢幣正中,它代表人心,寓意人心本為空,是我們人自己不斷將它填滿,然後再將它掏空,再填滿,循環往復無止境。這讓我想起這方孔易滿,欲壑難填。或代表古代人們的素樸的心願與追求,知足常樂。

日常生活中,不可告人的密事,通常被說成天知地知我知。如果加一個標點,就成了“唯吾知,足。”理解成只有我一個人知道,就足夠了。在明末清初,我國民間的秘密會黨專為其首領鑄造這種錢隨身掛戴,也是取其此義,以此達到警示作用。而喬致庸把它刻在這裡,是否用以告訴客戶:“唯吾知,足也”?以此讓客戶放心與安心呢?

這四個字,它是多義的,銀行是一個多金亦多心的地方,也可用于老闆對店鋪夥計,別出心裁的教育與提示,它砌在過道的正中,過往必看,每看一次,就會印在心上,時日一長,就成了夥計們的心靈印記,思想靈魂。

老闆除了提示夥計,也無時無刻不在告誡自己的家人,處事要圓滑,做人要方正,正所謂外圓內方。

也難怪喬老先生,對待夥計寬厚大度,人人都樂意為他效力。他是這樣的得人和,想不成功都難。站在這枚銅錢旁,我在想,現在那些不擇手段,無利不為的商人們,雖富得了一時,卻富不了一世,他們將如何面對自己的失敗,最是應該來這裡找找原因。

從票號出來,我想起名揚天下的絲綢業,這裡的大染坊、旱碼頭從古代走入而今的影視,這裡的場景與生活一直鮮活著,並且還闖關東。

銀子市街90號,這個大染坊,創辦于清道光年間,這裡是東來生綢布莊的舊址。一踏入院子,那一杆杆赤橙黃綠青藍紫,瞬間就會拉亮你的雙眸。這麼浮華的色彩與布料,在青磚古牆的襯托下,古舊中翻著新絕!大染坊內還有一個院中院,那就是銀屏上《旱碼頭》中的桂花小院,佇足在這裡,你也會從戲外走入戲裡,任同伴們千呼萬喚,我卻沉醉戲中出不來……

當再有知覺時,我也在車水馬龍中了,再回眸,牽引仍更長。

古商城啊,你就像從明清時代走來的一位古人,在周村,突然停下你匆忙的腳步,只為等我們,歷史與歲月也都為你佇足。我素描的也只是你的紅塵初妝,卻畫不出你的風骨。你身後的歷史,像霧像雲又像風,我悄悄地來,默默地離開,只帶走幾個周村燒餅,卻把心留在了這裡。

文章作者

水晶

原名杜星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