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修行的過程:聞、思、修、證

修行的過程:聞、思、修、證

一、聞(聽聞佛法)

一個人開始修學佛法時, 先要聽聞或者閱讀正確的佛法(佛經或證果的聖地子所寫的論),

這又叫“正教”。 比如《阿含經》講“色蘊無常”這個道理, 您看到了, 這個時候, 你可能還不太懂得含義, 只是聽聞到了, 看到了而已。 但這與聽聞到“色蘊是常”的邪說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聽聞正法也算是福報之一。

二、思(認識佛法)

聽聞或看到佛法後, 你還得深入的思維、領會其含義, 當您正確的懂得佛經的含義時, 您就獲得了正確的知見(正見)和認識, 又名“正教量”。 佛經或證果的聖地子所寫的論, 都是以過來人的身份在講述法界的客觀事實真相、法則規律以及修證的方法。 比如《阿含經》講“色蘊無常”這個道理, 您經過自己的思維, 或者請教善知識的指導, 懂得了“色蘊無常”就是說:色(所有的物質與能量)都是無常的、刹那變化的、生滅不停的。

您從道理上已經懂得了。 擁有了對“色無常”這個客觀事實真相法則的認識。

三、修(如法修行)

修行, 是一個發現真相, 解脫煩惱, 遠離顛倒夢想的過程。 一般來講就是修證自己的身、口、意行為。 為什麼要修行呢?因為過去愚癡無明的關係, 人們的行為大多數都在造惡業, 引生未來不好的果報。 現在既然懂得了大智慧者告訴你的方法和智慧, 就應該如法的去修。 由凡夫到成佛會經歷五個階段:資糧位、加行位、見道位、修證位、究竟位。 初級的修行, 也就是資糧位的階段, 主要是在外門修學“六度”, 積累福德資糧、增長信心, 造惡業的行為的你要改正, 造善業的行為你要積極去做。 當一個人資糧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 他會進入加行位,

在這個階段, 他會很精進的修學佛法, 參訪明師, 為“見道”作努力的衝刺。 高層次的修行則是見道之後進入“內門”的修行。 修行(不管是聲聞、緣覺或者是菩薩法都一樣), 在入手的時候, 一定只有兩種方法, 沒有第三種。 一種叫做毘缽舍那, 一種叫奢摩他。 毘缽舍那和奢摩他都是梵語, 毘缽舍那是法相的觀察, 奢摩他是禪定。 詳細的方法推薦大家請兩本書《實證佛教修行方法》《實證佛教導論》。

四、證(證得果位)

佛陀他是過來人, 我們沿著他走過的路走下去, 如法修行, 自然會證得佛果,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佛陀當年弘法時, 根據當時人們的接受能力和根器情況, 施設了兩個層次的修行方法, 一個是小乘修行方法(聲聞和緣覺道)一個是大乘修行方法(菩薩道)。

小乘法的修行, 最為關鍵是小乘見道——果位叫須陀洹(初果), 二果叫斯陀含, 三果叫阿那含, 最終的四果叫阿羅漢, 死後入無餘涅槃(出三界), 並未成佛。 在無量劫之後這些入無餘涅槃的阿羅漢門還是會回到三界來繼續修行大乘佛法直至成佛。 大乘法的修行分為52個階位(從凡夫位開始發心修行, 歷經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位)的菩薩行, 才能次第的圓滿佛道的修證。 其中, 最為關鍵是大乘見道位——第七住位, 也就是明心(開悟後入不二法門), 大乘見道後則是從外門入內門修習, 極果為成佛, 證無住處涅槃。

五、修行路上的信心增長

這裡還得強調一個"信心"的問題。 因為人是很聰明的動物,

只要有一個合理的懷疑未得到解釋, 他就不會輕易的相信。 即使他已經懂得了佛經所講述的道理和修行的方法, 但是他如果沒有親自實證、驗證其真實性的話, 很多時候他還是不會改變自己的行為的。 比如你說有因果報應, 我沒有感覺到呀, 我為什麼要去積極的做善事呢, 即使是虔誠的佛弟子, 在某些情況下他還是會幹壞事, 因為他沒有親見幹了某件壞事, 就會得到某個惡果這個情況。

信心的獲得需要靠自己去生活中實證, 從而得到對於佛法的“現量”經驗。 怎樣“實證”呢?怎樣才能擁有自己的智慧呢?怎樣才能讓自己真的相信佛經所說的道理呢?這就需要從觀行下手, 所謂觀行, 就是觀察法相(包括現場觀察、實驗, 以及嚴密有效的邏輯推理),驗證、實證佛經義理的過程。只有通過這個過程,你才能從以前書本上懂得的“認識”層面,上升到自己心得決定的“智慧”層面,你才會真的獲得關於某個法的智慧,又名“現量”。當他得到現量以後,原來的經教,變得一點都不重要了,不必經常放在心裡,因為他已經可以按照自己實證的現量經驗,以自己的語言文字,去描述他所發現的客觀事實。

比如:佛經講到:“色無常”,就是所有的色法都是無常的變異的不是永恆的。色,包含物質與能量。經過我們去現實生活中逐一的觀察實證,最終確定,的確是所有的色法都是無常。於是,我們得到了自己的現量經驗,心得決定。從此,我不管看到遇到任何的色法,我都知道他們都是無常的。——這個就是我擁有了對於“色無常”這個法義的“正見”。

我們已經不用去翻佛經了,我們自己就知道,色是無常的,變異的,不是永恆的存在。因為我們是憑藉自己的現量,有底氣,不是聽來的,也不是依據佛的原話轉告給大家。為什麼會有這個底氣呢?因為我們已經親身實證了“色無常”這個法義。

佛法不是玄學,不是科幻小說,也不是空想的理論,佛法其實就是客觀事實真相和規律法則,我們都是可以一一實證的。我們作為一個凡夫一個普通人,沒有神通,應該從基礎的法開始實證和做觀行,這樣一步一步的實證下去就可以實證比較甚妙的法。佛法的基礎就是“六見處”,等您把六個見處一一的觀行實證之後,確認佛陀所說真實不虛,信心自然會增長。到時候您會證得聲聞乘的初果,成就對佛法僧三不壞的淨信。等到您大乘見道(明心)的時候,你自然會知道怎樣悟後起修到佛地的方法。

以及嚴密有效的邏輯推理),驗證、實證佛經義理的過程。只有通過這個過程,你才能從以前書本上懂得的“認識”層面,上升到自己心得決定的“智慧”層面,你才會真的獲得關於某個法的智慧,又名“現量”。當他得到現量以後,原來的經教,變得一點都不重要了,不必經常放在心裡,因為他已經可以按照自己實證的現量經驗,以自己的語言文字,去描述他所發現的客觀事實。

比如:佛經講到:“色無常”,就是所有的色法都是無常的變異的不是永恆的。色,包含物質與能量。經過我們去現實生活中逐一的觀察實證,最終確定,的確是所有的色法都是無常。於是,我們得到了自己的現量經驗,心得決定。從此,我不管看到遇到任何的色法,我都知道他們都是無常的。——這個就是我擁有了對於“色無常”這個法義的“正見”。

我們已經不用去翻佛經了,我們自己就知道,色是無常的,變異的,不是永恆的存在。因為我們是憑藉自己的現量,有底氣,不是聽來的,也不是依據佛的原話轉告給大家。為什麼會有這個底氣呢?因為我們已經親身實證了“色無常”這個法義。

佛法不是玄學,不是科幻小說,也不是空想的理論,佛法其實就是客觀事實真相和規律法則,我們都是可以一一實證的。我們作為一個凡夫一個普通人,沒有神通,應該從基礎的法開始實證和做觀行,這樣一步一步的實證下去就可以實證比較甚妙的法。佛法的基礎就是“六見處”,等您把六個見處一一的觀行實證之後,確認佛陀所說真實不虛,信心自然會增長。到時候您會證得聲聞乘的初果,成就對佛法僧三不壞的淨信。等到您大乘見道(明心)的時候,你自然會知道怎樣悟後起修到佛地的方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