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不妨,先去陪娘親喝一杯城裡的咖啡

她不知所措, 她小心翼翼。 那是一種認生, 也是與時代脫鉤帶來的失重。

最近, 一篇叫做《娘親進京》的網文火了。 作者收斂著感情,

老老實實地記錄著自己母親的一些小事。 有啥寫啥, 也不渲染, 可越這樣, 越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

讀的是娘親, 我眼前晃出的卻是父親——羅中立的那幅油畫。 那張被苦難摧折得溝壑叢生的臉、黑得像醬油的湯、殘破的碗, 疊化在這文章的枝枝丫丫上, 漸漸合二為一。

人都有這樣的父母罷:沒做過什麼驚天動地的事, 一輩子步履未出過巴掌大的村莊, 默默勞作, 默默受苦, 默默老去。 阿城的《棋王》裡, 棋呆子王一生的母親平凡到一輩子沒攢下買一副棋的錢, 到處撿牙刷把, 磨成棋子;不識字, 就不刻, 臨終留給他。 小說中用旁觀者口吻寫:“我鼻子有些酸, 就低了眼, 歎道:‘唉, 當母親的。 ’王一生不再說話, 只是抽煙。 ”

對著這樣的母親, 說“奉獻”,

說“偉大”, 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總覺得浮, 覺得作, 覺得肉麻, 覺得只會讓她驚擾不安——也只能歎一聲, 說一句:唉, 做母親的。

這樣的娘親進城來了。 她不知所措, 她小心翼翼。 那是一種認生, 也是與時代脫鉤帶來的失重。 中國一腳從農耕邁進資訊時代, 本來該幾百年走完的路, 一步就跨過來了。 步子好跨, 人心難搬。 把你直接扔到幾百年後, 你也茫然。 眼前看著有門, 但是老了, 既看不懂, 也推不開。

幸好, 還有一個站在門裡的兒子。 兒子不急。 耐心陪伴、淡淡說明。 文中最動人的地方就在這裡:可以讀出, 在他的輕聲撫慰下, 娘親的心情如同茶葉入水, 慢慢舒展開。 娘親的味覺停留在玉米糊糊中, 喝拿鐵, 她覺得“糊鍋”了, 那有什麼要緊?不去莽撞撞“糾正”,

不去急吼吼“啟蒙”, 沒有文化傲慢, 只是帶她去喝。 或許下次, 娘親就能咂摸出點兒滋味來呢。 唯有這種陪伴, 才可以慢慢磨平由於跨越發展帶來的代際溝壑。

中華文明不是最古老的文明, 但卻是從來沒有中斷過的文明。 一代一代人如同一節一節列車車廂, 前不見頭, 後不見尾, 前後相連, 哪怕風雨大作的危險路段, 幾經搖晃, 也挺了過來。 如今車入大野, 風馳電掣, 車廂間的聯結要更結實、更圓潤才是——好穿過更加波瀾壯闊也免不了風雷激蕩的未來。

不妨, 先去陪娘親喝一杯城裡的咖啡。

附《娘親進京》全文

週末回家, 發現老娘一個人種麥曬豆, 我很吃驚。 在路口見到她的時候她正揚場, 沒風, 借了個吹風機。 早就不讓她種地了,

沒想到她還一直瞞著我在種。 豆子遇到陰雨天, 有些發黴。 裝袋時剩下一捧浮沫, 我說算了, 留給小鳥吃吧。 老娘趕緊說“小鳥不吃豆子”。 系口時她自言自語:甯舍千穀不舍一豆。 裝了兩袋半, 一袋100多斤, 不似少年時, 我扛不動, 連拉帶拽放進庫房, 呼哧呼哧的, 腰都快累斷了。 我有點不高興, 問她:不是早把地給大姐家了嗎?她不吭聲。 村裡的小夥伴開玩笑說:“老太太可厲害了, 還搬梯子上樹哩。 ”老娘趕緊解釋:我那是砍幾根枝子。

我又好笑又好氣。 說從這一季開始, 地全都給大姐家了。 又叫來幾個證人在場。 看得出, 老娘十二萬分的不舍。

我說麥子也都種上了, 這次可以跟我去北京了吧?沒想到老娘爽快地答應了。 收拾了一塑膠袋衣服, 又說進縣城再買個小薄襖。 我說北京啥都有, 不缺, 你這些東西不用帶, 就是拿過去了我也找機會扔了。 一聽這話, 她趕緊又檢查了一遍, 說這是你三姐買的我一直不捨得穿還新著哩云云。 看兒子不作聲, 她終於又精減了一遍, 只拿了幾件。

在高鐵站裡候車的時候我帶她吃了燴面。老娘看著大碗發了一會兒呆,說兩碗面快一百塊錢了,太坑人了。

吃完飯捧著豆漿杯一直吸,我說喝不完就剩下,出門在外,剩下飯菜很正常。勸了一會兒,她終於戀戀不捨地把還剩一小半的豆漿杯放下了。

高鐵啟動,老娘趴在窗戶看著外面。這是她第一次坐火車,也是第一次出遠門。我不敢打擾,也不想讓她太興奮,就眯上眼假寐。從一個逃跑的童養媳到70歲老嫗,自十幾歲跟著媒婆到了一個陌生的土地,開枝散葉,幾十年風風雨雨,辛勞屈辱,怎一個“苦盡甘來”了得!此刻,她那一萬場鑼鼓喧天、淚雨滂沱、悲欣交加的內心戲,兒子都懂!她也一定想起了我的父親吧!如果他還在,也能來,該有多好。

車行千里,隱隱的青山、緩緩的河流,漸漸被拋在身後。老太太終於撐不住,有點累,靠著兒子睡著了。

快到站了,老娘說想去解手,我帶她到了洗手間。等她出來,車已進站,人都快走光了,她很著急,擔心貨架上的塑膠袋。出站打車的時候還遇到黑車司機,我本來偷懶想坐,她一聽要100塊,使勁兒拽著我的手往外走,說遠不遠,不遠咱走回去。最後排隊打了計程車。司機很敞亮地介紹:“老太太,這就是長安街。”於是老太太對長安街上的夜景非常好奇,不錯眼地往外看。

我說鑰匙忘老家了,最近幾天我們暫住旅社吧?離天安門近,方便你去看毛主席。老娘對這個安排表示滿意。在北京飯店大廳登記的時候,我隨手把塑膠包放在檯子上了,估計見土裡土氣的塑膠袋與周遭的俊男靚女及富麗堂皇的設施不搭,老娘走過來把包拎走了,說“這多不好看”。我說沒事兒,沒人笑話咱,這裡人素質高,不會嫌貧愛富的,再土人家也不會笑話。她看了看說話者坦然自若的臉,表示這唯一的兒子臉皮真厚。

進電梯的時候,她小聲問得多少錢。我說北京除了買房子貴,其他都便宜,這裡一晚上300塊錢。老太太一聽,“咦咦咦”了幾下,說那也太貴了,日子不是這麼過的。我說行,還有99塊錢的,明天換房。

安頓下來之後,我帶她去王府井吃飯,告訴她這是世界上最繁華的街道,當年周總理和外國友人就喜歡吃這裡的烤鴨和火鍋。經過試探,帶她去了東來順。前面有十桌,但很快就排到我們了。

老娘吃得很開心。可又總忍不住講村裡的雞零狗碎:誰家的地撅子歪了,誰家的兒子不孝順了,誰家的狗咬到誰家的孫子了……怎麼勸也停不下來。我說快吃吧,這裡飯菜剩太多會被罰款的。她趕緊夾起一筷子羊肉放嘴裡:吃不吃都收錢,這家老闆真發財啊!

因為還有工作,我早早就回單位了。其實休息前我就告知老娘早飯在哪兒吃,怎麼下電梯,怎麼刷卡等事項了。她連連說,不用管我,你工作重要,我要是不懂了就問那些小閨女(服務員)。

早上九點多,我打電話問她情況,沒想到老太太挺高興:“吃得真好,東西真多,隨便吃不要錢。有個可排場(漂亮)的小閨女教我怎麼取菜,我也吃不多,一樣夾一點,許吃不許拿。要是來的都是大肚漢,這個旅社可就賠錢了。”

忙完工作,我匆匆忙忙趕到旅社。老娘正在房間看電視。我說你厲害啊,都會調頻道了。老娘很謙虛:我不會啊,這上面的狗尾巴圈圈(漢字、數位),放倒扁擔我就認識個“一”,是旅社的人來開的電視。

我沖她比比大拇指,說道:“了不起!”。

老娘惋惜地說:“你把我的身份證拿走了,要不然我直接向西走,十來分鐘就到天安門了。”

我連連道歉,說沒想到你還有這本事。兒子來北京六年整,都不認識路,你來了首都一點都不迷糊。老太太說,那可不,昨晚我就觀察了,月明地(月亮)和咱家的一樣,今天是(陰曆)十一,我不傻。

下一站去故宮,臨走時把包袱寄存在旅社。老太太有些自卑:你看看我們,像是逃荒的。早知道找個好看的袋子了。

出門左拐先去王府井吃午飯。她說不愛吃烤鴨(估計是不愛吃鴨肉),那就吃天津狗不理吧。出於昨天在高鐵站吃燴面的教訓,這次我讓她去二樓坐著,我在下麵埋單。要了兩籠16個包子,四個小菜。最後沒吃完,老娘說,你去要個塑膠袋,我包走晚上吃。我說算了,不方便。看著剩下的包子,老太太心疼不已。

路過照相館,我建議照幾張照片,她想去又猶豫。我說放心吧,這裡不貴。進店看了下項目,我指著第一欄告訴服務員說就這個。誰知道小姑娘超級負責,非要確認一下:這個是998的,先交錢再拿著票上三樓。老太太一聽,扭頭就走。我趕緊跑出去拉住她,說這個是套餐,太貴了,咱們就照一張的,便宜。好說歹說,選了“大師”單張的檔,330元。老太太對著這個敗家的兒子簡直是怒目而視了。

在三樓,攝影師非常有耐心,各種找角度,最後拍了九張。下樓的時候,老娘說:趕明兒我要是不在了,你看著這照片就能想到是和我一起拍的吧?!

返回路上,我指著王府井書店告訴她:這裡面擺的有我寫的書,也有我編的書。老娘很高興,說你寫一本書能掙多少錢啊?頓時,她這個得意洋洋的兒子如經霜的紅薯葉,立馬就蔫了,王顧左右而言他,哼哼哈哈了幾句自己都不懂的話,心裡默默念叨: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這樣當面辦賴,確定是親娘嗎?

老娘邊走邊說:你爹還在的時候,總想讓你混個一官半職的。現在他不在了,我得讓你知道他有這個心願。

我吃了一驚,腦子一下就亂了。默默走了一段路,心說,娘啊,您二老的這個心願,兒子實在是滿足不了哇!於是安慰她:我不是當官的料,現在這樣不也挺好的嗎?

娘兒倆都不說話了。到南池子的時候她忽然伸出右手比了比,自言自語道:二指!再下二指雨,坷垃就松了,麥種就能發芽了。

哦哦哦。我又被老娘整得措手不及。想了半天,玉米?豆子?花生?棉花柴禾?都覺得接不上她的話茬,只得振作精神,給她講述長安街上發生的故事……

走到天安門城樓了,老娘很激動。說“毛主席像好看”。往裡走,她問這是去哪兒,我說故宮;又問故宮是弄啥咧,我說是皇帝居住辦公的地方。她很吃驚:午朝門就在這裡嗎?

在天安門城樓,老娘聽著兒子的講解,不斷哦哦,說這咋就沒有電視上的好看呢?真是看景不如聽景啊。

畢竟70歲了,還動過大手術,走了這麼長的路,我很擔心她會累著。在去故宮的路上,我一再問她要不要休息,她雖然臉有倦意,但還是步履飛快,說不累。我說我累啊,腿疼。老太太心疼兒子,說咱們歇歇再走。

歇過勁,繼續往故宮裡面走。老娘忽然說:“咱不看了,這不就是個廟嗎?除了不讓燒香磕頭。和太昊陵、思都崗一樣,沒啥看的。”

從中山公園出來,我們原路返回北京飯店旅社。我說咱們坐下來喝杯咖啡,歇歇腳。

她看到一個六座的桌子上只坐了一位女士和一個玩耍的小女孩,用手抹抹靠路的凳子就坐下了。女士驚訝地看著我們,不知所措。跟在我們身後的服務員微笑著:阿姨,您可以往裡面走,有靠窗的,也有沙發座的。我趕緊攙著她的胳膊說,咱們坐個沙發座,不要錢。老太太還不想動,對服務員說:我們什麼都不買,就坐一會兒。

到底我還是點了一杯巧克力一杯拿鐵,讓老娘都嘗嘗,喜歡哪個就喝哪個。

“不好喝,”老娘放下拿鐵,鄒起眉頭,“糊鍋了。”

我低頭用手機辦公,老娘開始講述比麻繩頭還難解開的人情世故了……她提到小重——我兒時另一個村的夥伴,說去年去了他家裡還帳。

“欠的啥賬?”我很好奇。

“不是錢。”老娘說,“是一袋麥,當年咱家沒有糧食吃,去小重家借的。”

我想起來了。那還是我初中的時候,正灌漿的麥苗被大風刮倒了,嚴重減產。又加上我和姐姐上學,賣了幾袋麥子交學費,糧食更不夠吃了。印象中全家還吃了幾個月的粗糧,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嗓子噎得疼。

“你聽我說完,”老娘斜靠著沙發,回憶很漫長的樣子。“我非要給你大娘錢,你大娘非不要。說有一回他家沒飯吃,還到咱家鏟走一簸箕紅薯乾,㧟走一籃子豌豆,她一直記在心裡。”

老娘歎口氣:咱欠人家一袋子麥,我也一直記在心裡啊。

在高鐵站裡候車的時候我帶她吃了燴面。老娘看著大碗發了一會兒呆,說兩碗面快一百塊錢了,太坑人了。

吃完飯捧著豆漿杯一直吸,我說喝不完就剩下,出門在外,剩下飯菜很正常。勸了一會兒,她終於戀戀不捨地把還剩一小半的豆漿杯放下了。

高鐵啟動,老娘趴在窗戶看著外面。這是她第一次坐火車,也是第一次出遠門。我不敢打擾,也不想讓她太興奮,就眯上眼假寐。從一個逃跑的童養媳到70歲老嫗,自十幾歲跟著媒婆到了一個陌生的土地,開枝散葉,幾十年風風雨雨,辛勞屈辱,怎一個“苦盡甘來”了得!此刻,她那一萬場鑼鼓喧天、淚雨滂沱、悲欣交加的內心戲,兒子都懂!她也一定想起了我的父親吧!如果他還在,也能來,該有多好。

車行千里,隱隱的青山、緩緩的河流,漸漸被拋在身後。老太太終於撐不住,有點累,靠著兒子睡著了。

快到站了,老娘說想去解手,我帶她到了洗手間。等她出來,車已進站,人都快走光了,她很著急,擔心貨架上的塑膠袋。出站打車的時候還遇到黑車司機,我本來偷懶想坐,她一聽要100塊,使勁兒拽著我的手往外走,說遠不遠,不遠咱走回去。最後排隊打了計程車。司機很敞亮地介紹:“老太太,這就是長安街。”於是老太太對長安街上的夜景非常好奇,不錯眼地往外看。

我說鑰匙忘老家了,最近幾天我們暫住旅社吧?離天安門近,方便你去看毛主席。老娘對這個安排表示滿意。在北京飯店大廳登記的時候,我隨手把塑膠包放在檯子上了,估計見土裡土氣的塑膠袋與周遭的俊男靚女及富麗堂皇的設施不搭,老娘走過來把包拎走了,說“這多不好看”。我說沒事兒,沒人笑話咱,這裡人素質高,不會嫌貧愛富的,再土人家也不會笑話。她看了看說話者坦然自若的臉,表示這唯一的兒子臉皮真厚。

進電梯的時候,她小聲問得多少錢。我說北京除了買房子貴,其他都便宜,這裡一晚上300塊錢。老太太一聽,“咦咦咦”了幾下,說那也太貴了,日子不是這麼過的。我說行,還有99塊錢的,明天換房。

安頓下來之後,我帶她去王府井吃飯,告訴她這是世界上最繁華的街道,當年周總理和外國友人就喜歡吃這裡的烤鴨和火鍋。經過試探,帶她去了東來順。前面有十桌,但很快就排到我們了。

老娘吃得很開心。可又總忍不住講村裡的雞零狗碎:誰家的地撅子歪了,誰家的兒子不孝順了,誰家的狗咬到誰家的孫子了……怎麼勸也停不下來。我說快吃吧,這裡飯菜剩太多會被罰款的。她趕緊夾起一筷子羊肉放嘴裡:吃不吃都收錢,這家老闆真發財啊!

因為還有工作,我早早就回單位了。其實休息前我就告知老娘早飯在哪兒吃,怎麼下電梯,怎麼刷卡等事項了。她連連說,不用管我,你工作重要,我要是不懂了就問那些小閨女(服務員)。

早上九點多,我打電話問她情況,沒想到老太太挺高興:“吃得真好,東西真多,隨便吃不要錢。有個可排場(漂亮)的小閨女教我怎麼取菜,我也吃不多,一樣夾一點,許吃不許拿。要是來的都是大肚漢,這個旅社可就賠錢了。”

忙完工作,我匆匆忙忙趕到旅社。老娘正在房間看電視。我說你厲害啊,都會調頻道了。老娘很謙虛:我不會啊,這上面的狗尾巴圈圈(漢字、數位),放倒扁擔我就認識個“一”,是旅社的人來開的電視。

我沖她比比大拇指,說道:“了不起!”。

老娘惋惜地說:“你把我的身份證拿走了,要不然我直接向西走,十來分鐘就到天安門了。”

我連連道歉,說沒想到你還有這本事。兒子來北京六年整,都不認識路,你來了首都一點都不迷糊。老太太說,那可不,昨晚我就觀察了,月明地(月亮)和咱家的一樣,今天是(陰曆)十一,我不傻。

下一站去故宮,臨走時把包袱寄存在旅社。老太太有些自卑:你看看我們,像是逃荒的。早知道找個好看的袋子了。

出門左拐先去王府井吃午飯。她說不愛吃烤鴨(估計是不愛吃鴨肉),那就吃天津狗不理吧。出於昨天在高鐵站吃燴面的教訓,這次我讓她去二樓坐著,我在下麵埋單。要了兩籠16個包子,四個小菜。最後沒吃完,老娘說,你去要個塑膠袋,我包走晚上吃。我說算了,不方便。看著剩下的包子,老太太心疼不已。

路過照相館,我建議照幾張照片,她想去又猶豫。我說放心吧,這裡不貴。進店看了下項目,我指著第一欄告訴服務員說就這個。誰知道小姑娘超級負責,非要確認一下:這個是998的,先交錢再拿著票上三樓。老太太一聽,扭頭就走。我趕緊跑出去拉住她,說這個是套餐,太貴了,咱們就照一張的,便宜。好說歹說,選了“大師”單張的檔,330元。老太太對著這個敗家的兒子簡直是怒目而視了。

在三樓,攝影師非常有耐心,各種找角度,最後拍了九張。下樓的時候,老娘說:趕明兒我要是不在了,你看著這照片就能想到是和我一起拍的吧?!

返回路上,我指著王府井書店告訴她:這裡面擺的有我寫的書,也有我編的書。老娘很高興,說你寫一本書能掙多少錢啊?頓時,她這個得意洋洋的兒子如經霜的紅薯葉,立馬就蔫了,王顧左右而言他,哼哼哈哈了幾句自己都不懂的話,心裡默默念叨: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這樣當面辦賴,確定是親娘嗎?

老娘邊走邊說:你爹還在的時候,總想讓你混個一官半職的。現在他不在了,我得讓你知道他有這個心願。

我吃了一驚,腦子一下就亂了。默默走了一段路,心說,娘啊,您二老的這個心願,兒子實在是滿足不了哇!於是安慰她:我不是當官的料,現在這樣不也挺好的嗎?

娘兒倆都不說話了。到南池子的時候她忽然伸出右手比了比,自言自語道:二指!再下二指雨,坷垃就松了,麥種就能發芽了。

哦哦哦。我又被老娘整得措手不及。想了半天,玉米?豆子?花生?棉花柴禾?都覺得接不上她的話茬,只得振作精神,給她講述長安街上發生的故事……

走到天安門城樓了,老娘很激動。說“毛主席像好看”。往裡走,她問這是去哪兒,我說故宮;又問故宮是弄啥咧,我說是皇帝居住辦公的地方。她很吃驚:午朝門就在這裡嗎?

在天安門城樓,老娘聽著兒子的講解,不斷哦哦,說這咋就沒有電視上的好看呢?真是看景不如聽景啊。

畢竟70歲了,還動過大手術,走了這麼長的路,我很擔心她會累著。在去故宮的路上,我一再問她要不要休息,她雖然臉有倦意,但還是步履飛快,說不累。我說我累啊,腿疼。老太太心疼兒子,說咱們歇歇再走。

歇過勁,繼續往故宮裡面走。老娘忽然說:“咱不看了,這不就是個廟嗎?除了不讓燒香磕頭。和太昊陵、思都崗一樣,沒啥看的。”

從中山公園出來,我們原路返回北京飯店旅社。我說咱們坐下來喝杯咖啡,歇歇腳。

她看到一個六座的桌子上只坐了一位女士和一個玩耍的小女孩,用手抹抹靠路的凳子就坐下了。女士驚訝地看著我們,不知所措。跟在我們身後的服務員微笑著:阿姨,您可以往裡面走,有靠窗的,也有沙發座的。我趕緊攙著她的胳膊說,咱們坐個沙發座,不要錢。老太太還不想動,對服務員說:我們什麼都不買,就坐一會兒。

到底我還是點了一杯巧克力一杯拿鐵,讓老娘都嘗嘗,喜歡哪個就喝哪個。

“不好喝,”老娘放下拿鐵,鄒起眉頭,“糊鍋了。”

我低頭用手機辦公,老娘開始講述比麻繩頭還難解開的人情世故了……她提到小重——我兒時另一個村的夥伴,說去年去了他家裡還帳。

“欠的啥賬?”我很好奇。

“不是錢。”老娘說,“是一袋麥,當年咱家沒有糧食吃,去小重家借的。”

我想起來了。那還是我初中的時候,正灌漿的麥苗被大風刮倒了,嚴重減產。又加上我和姐姐上學,賣了幾袋麥子交學費,糧食更不夠吃了。印象中全家還吃了幾個月的粗糧,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嗓子噎得疼。

“你聽我說完,”老娘斜靠著沙發,回憶很漫長的樣子。“我非要給你大娘錢,你大娘非不要。說有一回他家沒飯吃,還到咱家鏟走一簸箕紅薯乾,㧟走一籃子豌豆,她一直記在心裡。”

老娘歎口氣:咱欠人家一袋子麥,我也一直記在心裡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