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媽媽,你和爸爸晚上在臥室幹什麼呢?

性教育, 是父母送給孩子的第一堂關於愛的教育課。

最近, 一個朋友與我聊天時提到, 她與老公親熱時, 不小心被4歲的兒子撞見, 因為擔心這件事會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 所以當孩子問:“爸爸媽媽, 你們在做什麼”時, 朋友的解釋是, "沒什麼"。 其實, 面對孩子親眼目睹的事實, 父母越是遮掩, 反而可能越會激起孩子的好奇心, 倒不如大方解釋, 給孩子上一堂性教育課。

實際上, 孩子撞見父母的“糗事”, 這個概率還真是不小。 據說, 父母在孩子身旁有過親熱行為的, 高達90%!經常在孩子身旁親熱的, 也有將近50%!有一些心大的父母認為孩子還太小, 就算看到或聽到也沒什麼, 但事實並不是這樣。 如果父母對此不做以正確的引導, 則可能會讓孩子產生困惑、恐懼、慌亂、厭惡等情緒。

認識一個女孩, 30多歲,

至今不想進入任何親密關係。

某次她在做心理諮詢的時候,

終於說出隱藏在心底的秘密:

大約六七歲時, 她不小心看到了父母親熱的畫面, 從此便對父親產生了深深的厭惡感。 之後, 她盡可能地避免跟父親說話和溝通。 慢慢地, 開始對成年男性的身體也產生厭惡感, 總是想起那一幕, 始終難以走出這種備受折磨的困擾。

其實, 被孩子撞見羞羞的事, 不見得一定是壞事。 處理得好, 它可能會成為孩子一次很好的性教育機會。

那麼, 如何做呢?以下這幾點建議, 每一位父母都應提前儲備。

不要驚慌失措, 越冷靜對待越好

一旦父母表現得很慌亂、激烈或者驚慌失措時, 孩子很容易將這種行為認為是糟糕的、羞恥的、不好的, 心裡的困惑也會加重。 性心理學家認為:

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的對性的接受度越高, 孩子越能養成健康的性行為。

父母的放鬆和淡定, 可以緩解孩子的緊張。 如果孩子是3歲以下, 只是懵懵懂懂, 可以不著急解釋, 哄睡孩子或者讓孩子回到自己房間即可。 年齡較大的孩子撞見父母親熱, 一般會有兩種感覺:

一種是爸爸在傷害媽媽,

從而充滿恐懼感;

一種是會有種深深的被拋棄感——父母如此親密, 我被他們拋棄了。

通常, 孩子會用哇哇大哭來表達這些情緒。 這時父母應該溫柔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沒有打架, 你不要害怕, 這是大人之間一種表達愛的方式。 也可以用輕鬆一點的語氣告訴孩子:就像小朋友會玩捉迷藏、撕名牌一樣, 我們大人也會在一起玩, 只不過, 大人有大人的玩法, 小孩有小孩的玩法。

如果孩子已經開始連環發問, 那麼逃避地對他說“什麼也沒發生”, 只會讓孩子更困惑, 適時地進行性教育才是正確的。

心理學家若曼博士建議:如果孩子顯得有些困擾, 父母當時就應該為孩子稍做解釋, 讓他放心。 如果他快睡著了, 那不妨留到早晨再說。

總之, 放輕鬆, 偶然一次, 不會那麼容易就變得很糟糕。

適時地分離, 給彼此隱私權

適時地分離, 不僅可以把孩子跟父母從隱私中分離開來, 更能培養孩子與父母的界限感和彼此的尊重。 最好的辦法, 就是在合適的時間, 跟孩子分開睡。

2歲以前的寶寶可以和父母同睡, 方便受到照顧;

2-3歲的寶寶需要睡在自己的小床上,小床可以和大床連在一起;

3-4歲的孩子的小床可以和父母的大床分開適當距離,為獨立睡覺打基礎;

4-5歲的孩子就可以慢慢睡到另一個房間,最初的臥室門可以不互相關閉,等待孩子慢慢適應。

另外,無論父母到孩子的房間,還是孩子到父母的房間,都需要先敲敲門,不但是對彼此隱私的尊重,更可以避免撞見尷尬的場景。

總之,不要怒斥孩子、嚇唬孩子、更不要賄賂孩子。正確的性教育都是及時、恰當、溫和、有效的。兒童性心理發展專家胡萍曾說,

性教育絕不是大多數人所局限認為的性愛教育

它首先是性別教育,其次是愛與生命的教育,第三是情感與責任的教育,第四是道德與法制的教育。它是一個涉及到身體與健康、愛與責任、自由與約束的綜合性教育。

也許家長給孩子做過很多身體上的性教育,教給孩子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部位,如何對陌生人的接觸說不,除此之外,心理上的性教育也尤為重要。只有擁有了健全的性心理,孩子未來才容易擁有順暢融洽的親密關係,以及完善的社會人格。

在這方面,父母和家庭所產生的自然影響,絕對是佔據第一要位的。

喜歡的前提是尊重,而不是佔有

在《爸爸去哪兒》裡,嗯哼總是偷偷親小泡芙。

爸爸杜江看到後,先是被逗笑了,不過很快就嚴肅下來,跟嗯哼說:“你親人家,要經過人家同意,知道嗎?”

然後貼心地問小泡芙:“你生氣嗎?”雖然小泡芙否定了,但他還是再次叮囑兒子:“下次不許這樣突然親人家。”後來,杜江將事情告訴了劉畊宏。小泡芙說:“嗯哼很喜歡我,才親我。”

劉畊宏也很認真地跟女兒說:大家都很喜歡你,但不能每個都可以親你啊?下次他要親你,你跟他說要征得爸爸的同意才行。

爸爸用這種放鬆的方式與孩子交談是不是很暖心?與孩子交談時,不要嘲笑或是責備,因為不恰當的處理方式可能會造成孩子的逆反、羞恥和自卑心理。兩位老爸面對孩子表達喜愛的“親親”行為,做了一次教科書式的性別教育。心理學認為:

幼兒階段的性別教育比青春期影響更大。大部分兩性關係出問題的人,都能追溯到幼兒時期。

尊重自己的身體,亦是尊重人生

告訴孩子尊重自己的身體,也是孩子性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談到張艾嘉的電影《心動》,蘇永康說:你對於小柔媽媽的設定不夠好。(面對女兒早戀,這位媽媽表現得有些誇張)張艾嘉反問:那如果你有一個17歲的女兒,男生要帶她開房,你會怎麼辦?蘇永康說:那我得拿槍去把他幹掉。說完,兩人都笑了。

是的,不當父母,怎能體會到對孩子的憂心。我想,更低成本的方法,應該就是從現在起,告訴孩子:在沒有安全威脅的情況下,沒有任何人可以強迫你裸露身體拍照片或者視頻,除非你願意,並願意承擔惡果。只有尊重自己的身體,別人才會尊重你。我瞭解——我願意——我承擔,這才是一個孩子未來應該具備的成熟性心理。

教育學家馬卡連柯說過:

“性教育首先是社會人格的文化教育。”

它不僅僅是對性行為,更是對性自尊、性後果、性責任的全面教育。

一個接受過完善性教育的孩子,能夠珍視自己的身體,尊重自己的性伴侶,預見自己的身心需要,並有能力接受因性帶來的各種後果,從而發展成為一個有健全成熟心理和人格的人。

生理即心理。看一個人對待性的態度,基本可以瞭解他的社會行為及內在人格如何。其實,父母對孩子的性教育從胎兒期就已經開始了。胎兒已經完全能夠感受到父親的堅強、自信與母親的溫柔、細膩的區別。無論是踢打、吮吸手指,還是來自母親的撫摸,都能喚起性心理的發育。

出生後,孩子觀察父母、模仿父母,借由父母之口、之行為,來探索生命起源,和蘊藏在自己身體裡的神秘力量,從而認識自己、他人、世界,及一切關係。當有一天,我們與孩子談起羞羞的事時,不再感到羞羞,也許,才算完成了一次真正的,關於愛的傳遞。

作者:辣道娘,兒童早期教育指導師,繪本作者,6歲女娃媽媽,致力於兒童心理教育及現代家庭關係研究。

方便受到照顧;

2-3歲的寶寶需要睡在自己的小床上,小床可以和大床連在一起;

3-4歲的孩子的小床可以和父母的大床分開適當距離,為獨立睡覺打基礎;

4-5歲的孩子就可以慢慢睡到另一個房間,最初的臥室門可以不互相關閉,等待孩子慢慢適應。

另外,無論父母到孩子的房間,還是孩子到父母的房間,都需要先敲敲門,不但是對彼此隱私的尊重,更可以避免撞見尷尬的場景。

總之,不要怒斥孩子、嚇唬孩子、更不要賄賂孩子。正確的性教育都是及時、恰當、溫和、有效的。兒童性心理發展專家胡萍曾說,

性教育絕不是大多數人所局限認為的性愛教育

它首先是性別教育,其次是愛與生命的教育,第三是情感與責任的教育,第四是道德與法制的教育。它是一個涉及到身體與健康、愛與責任、自由與約束的綜合性教育。

也許家長給孩子做過很多身體上的性教育,教給孩子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部位,如何對陌生人的接觸說不,除此之外,心理上的性教育也尤為重要。只有擁有了健全的性心理,孩子未來才容易擁有順暢融洽的親密關係,以及完善的社會人格。

在這方面,父母和家庭所產生的自然影響,絕對是佔據第一要位的。

喜歡的前提是尊重,而不是佔有

在《爸爸去哪兒》裡,嗯哼總是偷偷親小泡芙。

爸爸杜江看到後,先是被逗笑了,不過很快就嚴肅下來,跟嗯哼說:“你親人家,要經過人家同意,知道嗎?”

然後貼心地問小泡芙:“你生氣嗎?”雖然小泡芙否定了,但他還是再次叮囑兒子:“下次不許這樣突然親人家。”後來,杜江將事情告訴了劉畊宏。小泡芙說:“嗯哼很喜歡我,才親我。”

劉畊宏也很認真地跟女兒說:大家都很喜歡你,但不能每個都可以親你啊?下次他要親你,你跟他說要征得爸爸的同意才行。

爸爸用這種放鬆的方式與孩子交談是不是很暖心?與孩子交談時,不要嘲笑或是責備,因為不恰當的處理方式可能會造成孩子的逆反、羞恥和自卑心理。兩位老爸面對孩子表達喜愛的“親親”行為,做了一次教科書式的性別教育。心理學認為:

幼兒階段的性別教育比青春期影響更大。大部分兩性關係出問題的人,都能追溯到幼兒時期。

尊重自己的身體,亦是尊重人生

告訴孩子尊重自己的身體,也是孩子性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談到張艾嘉的電影《心動》,蘇永康說:你對於小柔媽媽的設定不夠好。(面對女兒早戀,這位媽媽表現得有些誇張)張艾嘉反問:那如果你有一個17歲的女兒,男生要帶她開房,你會怎麼辦?蘇永康說:那我得拿槍去把他幹掉。說完,兩人都笑了。

是的,不當父母,怎能體會到對孩子的憂心。我想,更低成本的方法,應該就是從現在起,告訴孩子:在沒有安全威脅的情況下,沒有任何人可以強迫你裸露身體拍照片或者視頻,除非你願意,並願意承擔惡果。只有尊重自己的身體,別人才會尊重你。我瞭解——我願意——我承擔,這才是一個孩子未來應該具備的成熟性心理。

教育學家馬卡連柯說過:

“性教育首先是社會人格的文化教育。”

它不僅僅是對性行為,更是對性自尊、性後果、性責任的全面教育。

一個接受過完善性教育的孩子,能夠珍視自己的身體,尊重自己的性伴侶,預見自己的身心需要,並有能力接受因性帶來的各種後果,從而發展成為一個有健全成熟心理和人格的人。

生理即心理。看一個人對待性的態度,基本可以瞭解他的社會行為及內在人格如何。其實,父母對孩子的性教育從胎兒期就已經開始了。胎兒已經完全能夠感受到父親的堅強、自信與母親的溫柔、細膩的區別。無論是踢打、吮吸手指,還是來自母親的撫摸,都能喚起性心理的發育。

出生後,孩子觀察父母、模仿父母,借由父母之口、之行為,來探索生命起源,和蘊藏在自己身體裡的神秘力量,從而認識自己、他人、世界,及一切關係。當有一天,我們與孩子談起羞羞的事時,不再感到羞羞,也許,才算完成了一次真正的,關於愛的傳遞。

作者:辣道娘,兒童早期教育指導師,繪本作者,6歲女娃媽媽,致力於兒童心理教育及現代家庭關係研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