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山西面道》第四集——鋼絲面 麵食創新的敗筆

鋼絲面, 是山西麵食史上最為短命的麵食品種, 在山西麵食的長河中曇花一現。 它發明於上世紀60年代末, 曾流行一時。 最終因人類的胃難以消化這糧食製成的“鋼絲”,

不得不將它從生活中刪除。

上世紀60年代中後期, 我國的工業化步伐逐漸加快, 農業機械的製造也有了很大的發展。 以柴油機為動力的手扶拖拉機在農村逐步普及。 我國農業人口的生產力, 因工業化的成就, 得到了巨大的解放。 手扶拖拉機在農村, 除了耕田、播種和運輸之外, 人們漸漸地借助拖拉機上的柴油機抽水、發電、打場、扇糧、磨面、碾米甚至榨油。 這個整天“咚咚”叫的傢伙, 成了農民的好幫手。

大約在我七八歲的時候, 有一天晚上, 村裡突然熱鬧非凡。 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但看著大人們不一般的忙碌, 我也不由地興奮起來, 從被窩裡爬起, 跑去大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村委會所在地)看熱鬧。


大隊的院子裡站滿了人, 盛面的笸籮排成長隊, 一直延伸到大門外面。 我從大人們腿的森林裡鑽進去, 一直鑽到機器轟鳴的源頭, 在昏黃的燈泡下麵, 看見一台手扶拖拉機“咚咚咚”地顫抖著。 站在它旁邊的一個人, 用兩根木棍像架毛線一樣, 左一下右一下地盤繞著從拖拉機帶動著的壓面機裡吐出的冒著熱氣的“紅繩繩”。

山西麵食仿佛有一種魔力, 總是讓山西的遊子魂牽夢繞。 那看似簡單的麵食, 卻蘊含了多少山西人的智慧與情感。 在《又見平遙》中, 那遠赴俄羅斯的232名鏢師, 是一碗家鄉的面召回了他們思鄉的魂。 歲月青苔覆蓋下的古城牆, 記載了多少山西人與面的故事與傳說。 山西著名麵食研究專家趙孟天老師, 經過多年的收集整理, 挖掘出了1800餘種山西麵食的做法。 為了更好的保護這份山西老百姓的民間遺產, 我們特別製作了系列廣播有聲讀物《山西面道》, 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瞭解山西麵食, 瞭解我們深愛的這片土地。 也謹以此劇獻給那些不遺餘力宣傳推廣山西文化的人們,

並向他們致以我們最崇高的敬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