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李陵兵敗,漢武帝有責任嗎?

​李陵, 出生于一個軍人世家, 出生的時候父親李當戶就已經死了, 由母親一個人撫養長大。 祖父李廣因為在出兵匈奴的時候迷路,

導致了衛青、霍去病統兵戰事失利, 羞憤難當之下引頸自殺。 叔父李敢又因為打傷衛青, 被霍去病設計殺害。 雖然李家戰功赫赫, 但敵不過朝中外戚的擠兌, 所以李陵的心中一直憋著一口氣, 想要重振李家雄風。

西元前99年, 李陵奉命出兵匈奴, 在浚稽山遇到了單于的主力, 李陵與其激戰了八天八夜, 最終在孤立無援, 弓盡糧絕的情況下“投降了”匈奴, 而李陵的兵敗地點離邊防的守塞不過百餘裡的距離。 之後漢武帝又誤信李陵幫匈奴練兵, 殺了其全家老幼, 致使李陵的詐降變成了真降。 一句“老母已死, 雖欲報恩將安歸!”可悲, 可歎。

​而反觀這次李陵的行軍路線, 不難看出其中的諸多疑點。 李陵兵敗, 難道真的是漢武帝的責任嗎?真是漢武帝在把李陵往死路上逼?

有記載稱李陵當時對漢武帝言:“願得自當一隊, 到闌幹山南以分單于兵, 毋令專鄉貳師軍。 ”也就是說李陵的最初行軍路線是闌幹山南, 《讀史方輿紀要》說“山蓋近居延塞外”, 也就是說闌幹山離居延的守塞不遠。

但是後來漢武帝並沒有同意這條路線, 而是讓李陵從庶虜鄣出塞, “至東浚稽山南龍勒水上, 從浞野侯趙破奴故道抵受降城休士”。 這條路線相比李陵之前提到的出兵路線更加靠北, 而就在幾年之前, 漢將趙破奴就是在浚稽山遭遇匈奴主力, 並在退兵的途中被匈奴全殲。 所以匈奴的主力軍隊就在浚稽山附近, 這一點漢武帝不可能不清楚, 但還是讓李陵率兵沿這一路線行進, 用意到底為何?

​再就是這次的行軍, 居然沒有援軍, 這根本就與漢朝軍隊的作戰情況嚴重不符。 雖然之前漢武帝也讓路博多領軍在中途接應李陵, 但那是李陵所說的闌幹山以南的行軍路線。 而就是因為路博多不願意僅做後備軍隊, 漢武帝認為是李陵怯戰, 這才改變了李陵的行軍路線, 讓李陵率軍深入。 如果是用李陵所率軍隊作為誘餌, 並在後方設下埋伏, 引誘匈奴大軍進入埋伏圈, 這點還說的過去, 但孤立無援, 這在戰略指揮上顯然就有很大的問題。

而對於李陵來說, 只能沿著漢武帝指定的路線行軍,

最終敗給了匈奴大軍, 做了降將。 漢武帝為什麼要這麼做?是刻意打壓李氏的勢力?還是無意為之?真相不得而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