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如此傲氣的人被朱元璋收買?

中國歷史上愛梅成癖且因愛梅而暴得大名者二人, 一是北宋處士林逋, 結廬杭州孤山, 二十年足不及城市, 人送“梅妻鶴子”雅號, 其《山園小梅》一詩中的“疏影橫斜水清淺, 暗香浮動月黃昏”很是有名, 流傳甚廣;二是元朝詩人王冕, 一生植梅、詠梅、畫梅, 自稱“梅花屋主”, 其《墨梅》詩中所謂:“不要人誇好顏色, 只流清氣滿乾坤”, 更是經常為人引用的名句。

史籍中關於王冕生平事蹟的記載雖然不甚詳盡, 但出處頗多。 明朝文學家宋濂著有《王冕傳》, 《明史》有《王冕列傳》, 王冕同鄉好友張辰撰《王冕傳》, 清代學者朱彝尊也著《王冕傳》, 其他記載了王冕行跡的書籍如《明實錄》、《浙江通志》、《諸暨縣誌》等, 簡直多不勝數。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清人吳敬梓的小說《儒林外史》, 開篇首章便是寫這個才華卓越、格調高雅、“嵌崎磊落”的王冕。 自此, 王冕之名道路流布, 家喻戶曉, 他不但成為了士大夫仰慕的對象,

也成為了讀書人高潔的象徵。 然而, 《儒林外史》畢竟是小說家言, 其中不乏杜撰和想像, 不能當信史信。 那麼, 歷史上真實的王冕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

一、坐在泥菩薩膝蓋上苦讀的翩翩少年。

俗話說, “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任何一個成名成才的人, 除了擁有異於眾人的天資外, 更重要的還有異於眾人的執著與勤奮, 王冕亦是如此。

王冕(1310—1359), 字元章, 浙江諸暨楓橋鎮人, 元末著名詩人和畫家。 楓橋是典型的江南水鄉, 山水秀麗, 風光旖旎, 文化深厚, 是個孕育才情、滋養情懷的佳處。 王冕生長於斯, 耳濡目染, 加上天資聰慧, 很小的時候, 頭腦中便植入了文化的基因, 瘋狂地愛上了文化藝術。

據宋濂《王冕傳》記載, 王冕小時家貧, 父親無錢送他上學, 讓他天天去放牛。 王冕對放牛毫無興趣, 卻對讀書興致盎然, 他經常早上牽牛出去, 把牛丟在野外吃草, 自己則偷偷跑到學舍聽學生們讀書。 聽完一天的課後, 學生們放學, 他則牽牛回家, 樂此不疲。 但有時聽得太入迷,

竟會忘記牽牛回家, 結果遭到父親的暴打。 父親打歸打, 第二天, 他照去不誤。

母親理解他, 因勸丈夫說:“孩子那麼癡迷讀書, 何不順其自然呢?”於是, 王冕離開了家, 搬到寺廟邊居住, 為何?因為寺廟裡晚上點燈呀。 從此, 他常常晚上進入寺廟, 坐在廟裡泥塑菩薩的膝蓋上, 照著菩薩前的長明燈苦讀。 浙東著名理學家韓性聽說了王冕的苦讀事蹟, 非常驚奇, 主動將王冕收為弟子, 授以儒學, 王冕學業大進。

二、心懷大志卻屢試不第的一介書生。

當時的秘書監著作郎李孝光, 特意找到王冕, 希望推薦他為府衙管理財貨文書的小吏。 誰知, 得到的卻是王冕的高調拒絕:“我有田可耕, 有書可讀, 何必懷抱案卷, 立於庭下, 備受奴役呢?”王冕一時被指為狂生。

其實, 年輕的王冕並非清高孤傲到不問祿, 他只不過是不想做井底之蛙、池中之魚而已, 他甚至一度熱衷功名。 他潛心研究過兵法, 學習過擊劍, 以伊尹、呂尚、諸葛亮為偶像, 他在詩中放言:“願秉忠義心, 致君尚唐虞”;“我願掃開萬里雲, 日月光明天尺五。 ”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他一邊繼續苦讀, 一邊奔波于科舉之路。 然而, 奔波於科舉之路上的王冕卻處處碰壁, 屢試不第。

科場的失意, 給了王冕以沉重的打擊。 一天, 他突然醒悟道:“這種無聊的追逐, 是連小孩子者羞恥而為的事, 我怎能執迷不悟、沉溺其中呢?”從此, 不問仕途。 不久, 他便告別故鄉, 南曆江淮, 北入幽燕, 遍遊天下名山大川, 所有因科舉不順的煩悶一掃而光。 偶遇奇才俠客, 王冕便引為知己,呼酒共飲,慷慨放歌,一時胸襟大開。

他曾在元朝大都(今北京)南城寫下《南城懷古》二首,其一曰:“日上高樓望大荒,西山東海氣茫茫。契丹蹤跡埋荒草,女直煙花隔短牆。禮樂可知新制度,山河誰問舊封疆?書生慷慨何多恨,恨殺當年石敬瑭。”這是一首明為懷古、暗為咒駡異族統治和出賣民族利益漢奸的詩歌,悲愴沉重,意境深遠,其拳拳愛國之心,溢於言表。

據《明史•王冕列傳》記載,王冕遊歷大都期間,曾做過元朝秘書卿泰不花的門客。泰不花慕其才華,推薦他入朝出任館閣職務,王冕不僅力辭不就,而且譏笑泰不花說:“你真是愚蠢啊,不出十年,這裡都將成狐兔聚集之所了,還做什麼官呢?”遂拂袖而去,即日南歸。

三、攜妻兒隱居九裡山的“梅花屋主”。

南歸之後,王冕明顯地感到“山雨欲來”,他預言天下將要大亂。王冕既無心仕宦,又酷愛詩文書畫,他乾脆自我放逐於江湖,攜妻兒隱居故鄉的九裡山,辟地為園,自耕為食,過起了閑雲野鶴一般的生活。

不過,從王冕的詩文和行跡來看,他倒並非因為預感到世亂而隱居山林的,他一貫蔑視利祿,不求功名,他之所以隱居世外,完全是其耿介拔俗、瀟灑出塵的高潔情操使然,正如他在《山中雜興•其一》詩中所雲:“去城懸九裡,夾地出雙溪。傍水編茅屋,移花近藥畦。長年無客到,終日有猿啼。利路何須問,閑身盡可棲。”

王冕慕梅花之高潔,特在自己的隱居之所,植梅千株,自號“梅花屋主”,平時觀梅、畫梅,不亦樂乎。而且,他常在自己畫的梅花圖上題詩詠梅,他最為著名的《墨梅》一詩,便是這種題詠之作。

王冕的《墨梅圖》具體作於何時、何地,現已無法考證。據說,2010年北京拍賣王冕《墨梅圖》,最後竟以5712萬成功落槌,讓人咋舌。浙江大學出版社《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元畫全集》收錄有王冕的《墨梅圖》,《墨梅》一詩便題于這幅精美的畫作之上,如今讀之,依然清氣拂面,詩雲:“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而這股一讀此詩就頓覺撲面而來的清氣,不正是王冕一貫的執著追求嗎?也不正是王冕一生行藏在精神層面的高潔表現嗎?

據張辰《王冕傳》載,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兵臨浙江,派手下大將胡大海進攻紹興,屯兵九裡山,村人奔逃,王冕巋然不動。王冕乃名士,士兵將臥于病榻上的他抬到天章寺胡大海面前,胡大海向王冕請教方略,王冕說:“將軍倘以仁義服人,誰人不服?倘以刀槍服人,誰人能服?紹興秉義之地,讓我教你殺父老鄉親之策,則萬萬不可。你能聽我之言,望即刻改過從善。倘若不聽,請立即殺我。”胡大海聽後啞口無言。沒過幾天,王冕溘然長逝,享年五十歲。胡大海得知後,將王冕厚葬于山陰蘭亭之側,墓碑上題寫有“王先生之墓”五字醒目大字。

不過,《明史》中還記載了一種與此不同的說法,說朱元璋出兵浙江之前,曾專門物色高士,特聘王冕出山,進入他的幕府,授諮議參軍。王冕接受了朱元璋的徵聘,然而,得官後隨即去世。如此傲氣的詩人,會被朱元璋收買?不知真偽,希望求教于方家。

王冕便引為知己,呼酒共飲,慷慨放歌,一時胸襟大開。

他曾在元朝大都(今北京)南城寫下《南城懷古》二首,其一曰:“日上高樓望大荒,西山東海氣茫茫。契丹蹤跡埋荒草,女直煙花隔短牆。禮樂可知新制度,山河誰問舊封疆?書生慷慨何多恨,恨殺當年石敬瑭。”這是一首明為懷古、暗為咒駡異族統治和出賣民族利益漢奸的詩歌,悲愴沉重,意境深遠,其拳拳愛國之心,溢於言表。

據《明史•王冕列傳》記載,王冕遊歷大都期間,曾做過元朝秘書卿泰不花的門客。泰不花慕其才華,推薦他入朝出任館閣職務,王冕不僅力辭不就,而且譏笑泰不花說:“你真是愚蠢啊,不出十年,這裡都將成狐兔聚集之所了,還做什麼官呢?”遂拂袖而去,即日南歸。

三、攜妻兒隱居九裡山的“梅花屋主”。

南歸之後,王冕明顯地感到“山雨欲來”,他預言天下將要大亂。王冕既無心仕宦,又酷愛詩文書畫,他乾脆自我放逐於江湖,攜妻兒隱居故鄉的九裡山,辟地為園,自耕為食,過起了閑雲野鶴一般的生活。

不過,從王冕的詩文和行跡來看,他倒並非因為預感到世亂而隱居山林的,他一貫蔑視利祿,不求功名,他之所以隱居世外,完全是其耿介拔俗、瀟灑出塵的高潔情操使然,正如他在《山中雜興•其一》詩中所雲:“去城懸九裡,夾地出雙溪。傍水編茅屋,移花近藥畦。長年無客到,終日有猿啼。利路何須問,閑身盡可棲。”

王冕慕梅花之高潔,特在自己的隱居之所,植梅千株,自號“梅花屋主”,平時觀梅、畫梅,不亦樂乎。而且,他常在自己畫的梅花圖上題詩詠梅,他最為著名的《墨梅》一詩,便是這種題詠之作。

王冕的《墨梅圖》具體作於何時、何地,現已無法考證。據說,2010年北京拍賣王冕《墨梅圖》,最後竟以5712萬成功落槌,讓人咋舌。浙江大學出版社《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元畫全集》收錄有王冕的《墨梅圖》,《墨梅》一詩便題于這幅精美的畫作之上,如今讀之,依然清氣拂面,詩雲:“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而這股一讀此詩就頓覺撲面而來的清氣,不正是王冕一貫的執著追求嗎?也不正是王冕一生行藏在精神層面的高潔表現嗎?

據張辰《王冕傳》載,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兵臨浙江,派手下大將胡大海進攻紹興,屯兵九裡山,村人奔逃,王冕巋然不動。王冕乃名士,士兵將臥于病榻上的他抬到天章寺胡大海面前,胡大海向王冕請教方略,王冕說:“將軍倘以仁義服人,誰人不服?倘以刀槍服人,誰人能服?紹興秉義之地,讓我教你殺父老鄉親之策,則萬萬不可。你能聽我之言,望即刻改過從善。倘若不聽,請立即殺我。”胡大海聽後啞口無言。沒過幾天,王冕溘然長逝,享年五十歲。胡大海得知後,將王冕厚葬于山陰蘭亭之側,墓碑上題寫有“王先生之墓”五字醒目大字。

不過,《明史》中還記載了一種與此不同的說法,說朱元璋出兵浙江之前,曾專門物色高士,特聘王冕出山,進入他的幕府,授諮議參軍。王冕接受了朱元璋的徵聘,然而,得官後隨即去世。如此傲氣的詩人,會被朱元璋收買?不知真偽,希望求教于方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