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那年那人那暨南,穿越時光遇到你

每每翻開暨南大學的老照片,

總會遺憾沒能見到那個年代的暨南。

那時候, 暨南名師薈萃,

單說文學院, 中文系有劉大傑、施蟄存;

外文系有錢鐘書、李健吾……

師者傳道受業, 學者孜孜不倦。

為了一償這個夙願,

官微君研發出來一台時光機,

帶你一同領略那個年代暨南的風采!

↓ ↓ ↓

這一次,

我們的目的地是

廣州重建時期的暨大……

其實, 暨南大學的標誌性建築大拱門, 並不是一開始就存在的。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暨南的正門是方形的。 這個方形正門, 記錄著那個年代暨南人勤奮求學的身影。

如今, 暨大的正門已變成我們熟悉的大拱門, 而番禺校區的大拱門正好是19.06米, 對應著暨大成立之年。

比上課鈴更早的是什麼?

是暨南人沐浴著陽光晨練的身影!

剛出來太陽照在綠油油的樹葉上,照在晨起練拳的暨南人臉上。

腳下的草坪, 露珠正在閃閃發光, 凝望著晨練的人兒。

微風吹來, 有時一股淡淡的花香飄來, 這就是90年代暨南人的早晨。

晨讀也是暨大人90年代的必修課。

說得出ABC, 造得出五言絕句, 這就是我們優秀的暨南人。

打鐵還需自身硬, 素質高的背後是暨南校園這一抹抹勤奮讀書的身影。

謝謝你們!優秀的暨南人。

芸芸學子, 長大後必為國之棟樑。

從前的圖書館,是和現在不一樣的典雅。

館前的荷花池,池中的荷花仙子,池邊認真讀書的暨南人,共同營造出靜謐而舒適的學習環境。

雖然這個年代的圖書館沒有今日這般高端的設備,但是它的文山書海,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暨南青年。

還記得60年代暨南師生齊力親手挖掘的南湖嗎?

如今我每次路過它,仿佛就回到了那個年代,看到了時任王越副校長帶領暨大教職工一起挖泥挑土挖掘南湖的場景。

如今南湖風光旖旎、碧波蕩漾,忠實地守護這這方小天地。

時光荏苒,泳池總是碧藍而清澈。

時過境遷,只有這一池泳池不變。

面向泳池,張開雙手,擁抱的仿佛不止一夏天的風,還有那年逝去的回憶。

小小的禮堂,承載著幾代暨南人的滿滿回憶。

1958年,這裡舉辦過廣州時期暨南大學的第一次開學典禮。

轉眼來到1978年,暨南大學複辦後的首屆開學典禮,也是在這裡舉辦的。

“三落三起,五次播遷。”經歷滄桑的暨大,你依然如初美麗!

想當年,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或者,與你談論詩詞的,是汪國真同學;和你研究科研的,是劉人懷老師;教你醫學知識的,是鄺公道教授……

名家薈萃,良師益友,這一直是暨大鍥而不捨追求的目標。

無論哪個年代,小小的暨南人都有著自己大大的夢想。

綠草茵茵,靜靜地聽著他們描摹的人生和未來。

此刻,

讓我們一起看看過去和現在的暨南,

變化有多大吧。

第一站:北門

暨南大學北門

1958年,暨南大學在廣州重建。

時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的陶鑄擔任了重建後的第一任校長。

圖一是1958年,暨南大學慶祝重建暨開學典禮時的校門。

第二站:辦公樓

暨南大學辦公樓/小白樓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60年代的我校辦公樓,現在已是藝術學院的教學樓——小白樓了。

曾經天天步進辦公樓工作的勤勞的暨南人兒,現在還好嗎?

第三站:禮堂

暨南大學禮堂

廣州時期重建的暨南禮堂,和現在的禮堂,似乎是一模一樣的。

但是門前的小樹,已經長成了參天大樹。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暨南精神,薪火相傳。

第四站:明湖

暨南大學明湖

1962年秋,暨南大學政治理論師資班在明湖合影留戀。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如今,明湖邊依舊楊柳依依,時光仿佛靜止不變,只有湖心亭靜靜訴說著當年的故事。

第五站:圖書館

暨南大學圖書館

昔日,圖書館門前是一大片蓮花池。

如今,圖書館門前已是綠油油的草地。

從蓮花池到草地,從翩翩少年到花甲之年,在暨大度過的漫長歲月,讓人如此難以忘懷。

“讓我怎樣感謝你 當我走向你的時候

我原想收穫一縷春風 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

這是暨南大學中文系傑出校友汪國真的詩句

此時,我把這句詩送給你——

親愛的暨大,祝你111周年生日快樂!

文案&GIF|黃昭穎

照片|《圖說暨南》 彭昱傑

製圖|楊怡

出鏡|小月 揚揚

編輯|黃昭穎 楊怡

責編|杜明燦 李梅

網路編輯 | 吳曉媛

從前的圖書館,是和現在不一樣的典雅。

館前的荷花池,池中的荷花仙子,池邊認真讀書的暨南人,共同營造出靜謐而舒適的學習環境。

雖然這個年代的圖書館沒有今日這般高端的設備,但是它的文山書海,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暨南青年。

還記得60年代暨南師生齊力親手挖掘的南湖嗎?

如今我每次路過它,仿佛就回到了那個年代,看到了時任王越副校長帶領暨大教職工一起挖泥挑土挖掘南湖的場景。

如今南湖風光旖旎、碧波蕩漾,忠實地守護這這方小天地。

時光荏苒,泳池總是碧藍而清澈。

時過境遷,只有這一池泳池不變。

面向泳池,張開雙手,擁抱的仿佛不止一夏天的風,還有那年逝去的回憶。

小小的禮堂,承載著幾代暨南人的滿滿回憶。

1958年,這裡舉辦過廣州時期暨南大學的第一次開學典禮。

轉眼來到1978年,暨南大學複辦後的首屆開學典禮,也是在這裡舉辦的。

“三落三起,五次播遷。”經歷滄桑的暨大,你依然如初美麗!

想當年,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或者,與你談論詩詞的,是汪國真同學;和你研究科研的,是劉人懷老師;教你醫學知識的,是鄺公道教授……

名家薈萃,良師益友,這一直是暨大鍥而不捨追求的目標。

無論哪個年代,小小的暨南人都有著自己大大的夢想。

綠草茵茵,靜靜地聽著他們描摹的人生和未來。

此刻,

讓我們一起看看過去和現在的暨南,

變化有多大吧。

第一站:北門

暨南大學北門

1958年,暨南大學在廣州重建。

時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的陶鑄擔任了重建後的第一任校長。

圖一是1958年,暨南大學慶祝重建暨開學典禮時的校門。

第二站:辦公樓

暨南大學辦公樓/小白樓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60年代的我校辦公樓,現在已是藝術學院的教學樓——小白樓了。

曾經天天步進辦公樓工作的勤勞的暨南人兒,現在還好嗎?

第三站:禮堂

暨南大學禮堂

廣州時期重建的暨南禮堂,和現在的禮堂,似乎是一模一樣的。

但是門前的小樹,已經長成了參天大樹。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暨南精神,薪火相傳。

第四站:明湖

暨南大學明湖

1962年秋,暨南大學政治理論師資班在明湖合影留戀。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如今,明湖邊依舊楊柳依依,時光仿佛靜止不變,只有湖心亭靜靜訴說著當年的故事。

第五站:圖書館

暨南大學圖書館

昔日,圖書館門前是一大片蓮花池。

如今,圖書館門前已是綠油油的草地。

從蓮花池到草地,從翩翩少年到花甲之年,在暨大度過的漫長歲月,讓人如此難以忘懷。

“讓我怎樣感謝你 當我走向你的時候

我原想收穫一縷春風 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

這是暨南大學中文系傑出校友汪國真的詩句

此時,我把這句詩送給你——

親愛的暨大,祝你111周年生日快樂!

文案&GIF|黃昭穎

照片|《圖說暨南》 彭昱傑

製圖|楊怡

出鏡|小月 揚揚

編輯|黃昭穎 楊怡

責編|杜明燦 李梅

網路編輯 | 吳曉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